8月14日,深交所正式“官宣”,计划于8月24日组织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这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又一划时代改革正式落地。
此次改革不仅优化了企业的上市门槛、退市制度,对于投资者适当性等规定也有多项调整。其中有哪些新政要点与投资者切身相关?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方向。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会议指出,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升资本市场功能的重要安排。
创业板是什么——科技、成长型企业孵化器
创业板是与主板市场不同的一类证券交易市场,专为暂时无法在主板上市的创业型企业、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产业企业等需要进行融资和发展的企业,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
创业板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低门槛进入,严要求运作,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
创业板是一个孵化科技型、成长型企业的摇篮,也是中国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改革的重要手段。
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即将上市,有利于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与此同时,创业板交易新规也同步亮相。
看看都有哪些重要变化:
改革后,创业板上市门槛、退市制度、投资者适当性等规定均将在此轮注册制改革中发生重大改变。
优化上市门槛 简化退市流程
上市门槛优化:允许亏损企业上市
此前创业板上市财务门槛则是: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另外还需要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且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注册制后创业板上市市值及财务指标重新拟定:
(1)最近两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
(2)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
(3)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
优化后的上市门槛,已经能覆盖一批未盈利的中小企业,这对于处于成长期,又急需资金的企业来说,是个利好。
允许符合条件的红筹企业上市
在上市门槛改变的同时,改革后的创业板也允许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的红筹企业(在香港上市,但由中资企业直接控制或持有三成半股权以上的上市公司)申请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并在创业板上市。
具体要求为:营收快速增长,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同行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且尚未在境外上市红筹企业,申请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并在创业板上市的,要满足:
(1)预计市值不低于100亿元,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
(2)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5亿元。
总的来说,创业板对红筹企业的上市标准要求得很严格,某些程度上都符合了主板上市标准。但符合上述条件的红筹企业,都可以在创业板上市。
丰富退市指标 简化退市流程
注册制下,创业板的退市制度也进一步得到完善。
深交所先是对退市指标进行了丰富:
交易类指标方面:新增“连续20个交易日市值低于5亿元”指标,适度调整成交量和股东人数退市指标,充分发挥市场化退市功能。
财务类指标方面:将净利润连续亏损指标改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复合指标,纳入审计意见指标并全面交叉适用,退市触发年限统一为两年,及时淘汰既无盈利能力又缺乏收入的空壳公司,以实现精准从快出清。
规范类指标方面:新增“信息披露或者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未按期改正”指标,强化公司合规披露和规范运作意识。
退市流程上,未来创业板将取消暂停上市、恢复上市环节,对交易类退市也不再设置退市整理期。未及时披露定期报告或改正财务会计报告的退市触发期限统一调整为四个月。
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新规则中,最受市场关注的,莫过于两大规则:
1
新股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
↓↓
旨在提高市场活跃度
2
所有股票涨跌幅变为20%
↓↓
给予市场充分定价空间
两大规则的改变直接涉及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所以投资者需要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在创业板注册制带来市场规则改变的情况下,至少有三个方面需要投资者特别关注。
投资者“打新”需注意这三点
“打新”,就是用资金参与新股申购,如果中签,就可以买到即将上市的股票。“打新”分为“打新”股票和“打新”基金。
虽然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投资环境变好了,投资环境也相对更加公平,但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还有三方面需注意:
“打新”需谨慎
新股申购有风险,投资者需谨慎“打新”。尤其是在行情低迷的情况下,投资者“打新”更需要慎重。
在新股上市实行审批制的情况下,新股发行市盈率基本上被管理层控制在了23倍以下,这就为新股上市后的炒作预留了一定的空间,这也导致了“新股不败”的出现。所以,在审批制下,投资者“打新”基本上都是安全的,这就形成了投资者“逢新必打”的局面,不论是什么新股发行,投资者都会积极申购。
但这种“打新”的做法在注册制下显然是存在风险的。因为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是一种市场化发行,新股发行市盈率是不受控制的,新股发行价格可以很高。因此,投资者再也不能“逢新必打”,而应该有选择性“打新”。
“炒新”别盲目
投资者不能盲目地参与“炒新”。在审批制下,新股发行受23倍市盈率的限制,同时新股上市又有涨跌幅的限制,所以,投资者“炒新”也是相对安全的。一只新股上市,通常都会出现连续涨停的局面。这时的新股上市,投资者“买到就是赚到”,因此,市场“炒新”的热情很高。
但注册制放开了新股上市涨跌幅的限制,新股上市的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如此一来,原来的“炒新”套路就行不通了。一方面新股本身就是高价发行,另一方面新股上市又没有了涨跌停限制,因此,投资者在新股上市首日盲目追高的话,就有可能面临短线套牢甚至中长线套牢的风险。
节奏要把握
此外,股票的涨跌幅由10%放宽到20%,意味着股票上涨与下跌的空间都作了相应的放大,股票上下震荡的空间也就加大了。投资者操作的节奏把握得好,可以赚;节奏把握不好,也可能亏。而要避免与减少这种损失,投资者在买进股票时就一定要谨慎,买自己熟悉的股票,同时不要盲目追高。对于短期震荡较大的股票,需要及时获利出局,减少持股时间。
新阶段 新机遇 新挑战
经济学家指出,经过十年的发展,创业板实施注册制的条件已经成熟,现在正式实施注册制,标志着创业板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业内人士表示,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是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国内金融市场改革,进一步激发创业板的投融资活力,提升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例,更有效率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同时也会提供更好的环境,让更多科技创新企业发展起来,为现阶段无法盈利但是成长性良好、处于“风口”的高科技公司带来机遇。
可以预计,在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未来产业所形成的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之中,将有更多的企业上市。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在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上市激励的同时,也会加剧企业的股价分化,使得强者恒强,弱者会随着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而加剧企业的股价风险释放,在此过程中培养投资者理性意识,促使中国股市逐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