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理财产品的产品说明书,是我们认识某一款理财产品的最重要渠道,那我们该怎么来看产品说明书呢?
一般情况下,我们购买理财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
如果是在线下购买,客户经理或者理财经理是有义务将产品说明打印出来供我们阅读的。(购买的时候客户经理也会将其打印出来的。)
如果是线上购买,我们可以直接在网上银行或者手机银行中点击最下方的小字“产品说明书”,就可以直接阅读了。
产品说明书中详细为我们列明了该款产品的资金流向、风险等级、手续费率、业绩基准等等重要信息,对于我们在选择产品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有阅读产品说明的习惯,“存款变保险”的情况就不会发生了。我们可以相信理财经理的专业性,但我们也应该对自己的每一笔投资负责。都是成年人了,对自己负起责任来。
今天,我们就以某国有四大行的理财产品说明书为例,(为什么选择四大行的产品说明书?因为四大行的产品说明书要素最全,有利于我们对于其他银行的产品说明书的阅读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一般情况下,完整的理财产品说明书主要包含风险揭示书、产品概述、投资范围、投资策略、风控措施、投资限制、投资管理人、理财产品净值及计算、认购、申购、赎回、费用、估值说明、风险揭示等十多项内容。也就是说,完整的理财产品说明书应该尽到将产品的投向、交易规则、费用、风险揭示内容公布给投资者的义务。那么,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我们应该着重看哪几部分呢?
产品概述标明了这款产品的绝大部分重点内容,其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有:
第一,产品的真实性,如果是在线下理财经理那里购买理财产品,我们有权要求理财经理为我们核验这款产品的真实性,那怎么核实呢?产品概述中有一条“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登记编码”,只要是商业银行或者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都必须在“全国商业理财登记系统”中进行登记。
在里面,我们就可以看见这款产品的发行机构、是否存续、运作模式、风险等级等重要信息。这可以与产品说明书的内容对比,确认产品真实性。
一般情况下,产品风险评级仅是银行的内部测评结果,仅供客户参考,这种情况下各家银行的风险评级标准会有略微不同,但他们之间仍然有可比性。以某四大行的分级来看,我们可以看见,是以PR1-PR5来划分风险等级,分别对应很低风险到高风险,而每个风险等级都有对应的目标人群,比如PR5,对应的是风险承受能力进取型客户才能购买,PR4对应的是成长型、进取型、PR3对应平衡型及以上、PR2对应稳健型及以上、PR1是保守型及以上的客户。那银行是怎么判断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呢?需要一张风险测评表,这份风险测评一般是在银行理财经理的电脑上来填写。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客户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预估常常是不足或是过高的。
从收益的角度来说,一般情况下PR1对应的收益最低。而一般情况下,银行主要销售的理财产品都集中于PR3以下。
有一些客户,在多次购买低风险产品过后要求购买更高收益的产品,往往需要重新做风险评估,在重做风险评估的时候,我们应该对自己负责,因为你填写的风险评估表是银行对您个人账户风控的一项重要依据。
如今,PR1的保本产品是非常稀缺的资源,所以如果理财经理为你推荐产品时提到有高收益的保本产品,那我们就应该提起注意了。在产品说明书的产品类型一栏,一般情况下都是有介绍的,一般情况下都会标注有“固定收益类、非保本浮动收益型”、“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不过我们应该要知道,没有什么产品是绝对保本的,不同评级的产品发生亏损的概率不同。
这几项内容极为重要,不同的产品为了保证产品能够正常运作,都会设定相应的申购赎回规则,许多客户单纯追求随进随出,但如果一款产品能够随进随出,那它的投向会偏向于货币类产品,正常情况下,这类产品的收益会比较低。
我们需要根据自身对资金需求来确定购买什么期限的产品。
如今净值化产品都会设置“开放日”,超过这几天,资金就会进入下一轮运作,所以我们应该记住开放日,以免错过赎回的时间。
由于每一款产品投向的领域不同,申购、赎回、资金到账日规则会有一些区别,这些我们应该同样注意。
有的人不理解,为什么协议上会有管理费这种东西?但,每一款产品都会产生管理费,只是收取的方式不同。业绩比较基准只是一种对未来收益情况的预测,并不代表最终收益情况,但如果收益高且时间短,我们可以认为这款产品的风险是相对较高的。特别是业绩基准高,管理费也高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着重了解这款产品的投资范围。
投资范围作为理财协议的重要内容,有很强的参考意义。由于理财产品结构复杂,一般不会公布产品的具体投向,但它的“投资范围”却可以帮助我们做出一个判断。
一般情况下,银行会公布理财产品的投资资产类别、资产种类、投资比例,而如果投资内容集中于固定收益类资产,那么这款产品的风险相对较低,如果涉及股票、期货投资,那么需要了解这类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我们就要判断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否与之匹配了。
理财协议中还有许多重要的内容,但如果我们能够仔细阅读以上6点,便能够对产品有一个最基础的了解,最终判断产品是否适合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