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 进行数据通信的过程和以太网类似,但是相对来说更复杂一些,基本都要经过信号扫描,连接申请,通过验证、数据传输、完成等几个阶段,这些阶段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将数据分为合理大小的帧来进行传输,最终实现通信的目的,在IEEE802.11 的规定中将帧分为三种类型:管理帧(主要有 Beacon、Association 等):一般用于广播存在、建立连接等控制帧(主要有 RTS 帧、CTS 帧、ACK 帧):最常见的就是 ACK 帧,主要用于确认信息、避免冲突等数据帧(Data Frame,承载数据的载体,):主要就是需要传输的数据载体。在 802.11 帧头部中的类型字段中会标识出该帧属于哪种类型。
802.11 帧和以太网数据帧最大的区别就是具有 4 个地址段,每个地址段都可以存放一个 6 字节的 mac 地址,因为无线网络很多时候是需要和有线网络上的主机进行通信,为了标明帧的来源和去向,无法采用以太网的两2 相关技术13个地址模式,根据研究证明,在常见的数据通信时,例如将一个数据帧从一个无线站点经过 AP 发送到一个路由器的接口,然后路由器连接到以太网中的主机,出于 Wifi和以太网互联的目的需要 3 个地址段,地址 1 和地址 2 是类似于以太网的接收地址和发送地址,这里就是无线站点和主机的 MAC 地址,因为 AP 和无线站点可以看做是组成了一个小的网络,这个网络再连接到路由器上,所以,这里使用地址 3 来存储路由器接口的 MAC 地址,以便于确定目的地的地址。而地址 4 一般只有在 AP 的自组织模式才用到,这里就不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