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电脑的本质是计算机。没错,电脑其实就是性能强一些、功能多一些、体积大一些的计算机。既然是计算机,它就需要计算,而CPU就是它的大脑,用来帮助计算。
无论我们在电脑中输入什么指令,做出什么操作,在电脑看来都只是一堆数字的计算而已。比如windows系统下,电脑所收到的指令和数据就是一大串“0”和“1”,通过CPU的计算,返还给系统一大串“0”和“1”,然后经软件和系统的编译,将“0”和“1”编程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模式再返还给操作者。
所以CPU是电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现在CPU的型号非常多,不仅有i3、i5、i7、i9之分,还有低压、标压等版本,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参数和型号,所以选择一款好的适合自己的CPU并不容易。那么我就来讲一下,CPU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以及该如何选择。
当先市面上我们见到的CPU的名字一般都很长,比如i5-8265U、i7-9750H以及新推出的i7-10710U,我们用i7-9750H来举例,讲一下这里面包含了市面信息。
i7:系列
目前英特尔的CPU在市面上主要流通的系列有i3、i5、i7、i9四种,其中以i5和i7最多,不同系列的CPU,它们的核心和线程数量也会不同。这些系列中,在同代的前提下,“i”后面的数字越大,性能越强,i3为入门,i5为主流,i7为高端,i9属于发烧级设备。
9:代
这个代指的就是第几代,用来看改款CPU的新旧,比如我们现在用的最新款CPU多为9代,而低压版本的CPU已经出了第10代,就是我们一开始说的i7-10710U。记住,不要用CPU的系列和性能级来分辨CPU的新旧,能代表CPU新旧的只有代。每次英特尔发布新一代的CPU是i5、i7这些系列重新发一套,而不是上一代叫i5下一代叫i7到最后i11、i13都出来了,请务必记住。
750:性能级
这个数在选择CPU是不同考虑,只需要看系列、代和后缀就好。
H:后缀
这个后缀是选择CPU的重中之重,CPU有很多版本,比如低压版、标压版,不同的版本的性能会有很大的差别,版本之间就是靠后缀来区分,不同的后缀具体代表什么版本请看下图。
我们常见的CPU后缀有U、H、K三种。其中U是低压本,多为轻薄本使用,牺牲性能换来了更低的功耗,这使得笔记本电脑的续航时间增加,但性能降低,所以在选择时务必慎重,当然这种版本在台式机和盒装CPU中基本见不到,是专门为笔记本电脑开发的版本。H是标压版本,各方面较为均衡,是目前各类型电脑的主流CPU版本。K的性能很强,适合对CPU性能有较强需求的用户,但不合适大多数人。
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不同版本,比如低压版U和标压版H之间的性能差距非常大。CPU除了英特尔之外还有AMD,但是AMD的CPU没什么好说的,而且我个人不喜欢AMD,所以在本文中就不再多说。我现在所说的英特尔的CPU,都是酷睿(Core)系列,而英特尔还有别的系列的CPU,比如奔腾、赛扬之类的,但是这类CPU基本没什么人用了,所以我们还是聊点大众化的。
说到i5、i7等系列的区别,就要先了解CPU的核心和线程。CPU的性能决定了电脑的性能,而核心和线程又决定了CPU的性能。
线程是归属于核心的,举个例子,就像在公司工作,一个人用一个电脑办公。而单核心多线程,就是一个人用多个电脑办公,而多核心多线程就是多个人,每个人都用多个电脑办公。
但是一个人在同一时间智能操作一台电脑,虽然可以让一台电脑加载这东西,然后去操作另一台电脑,这样有效的利用时间,但是终究没有两个人没人操作一台电脑来的方便和效率。所以,4核心8线程肯定是没有8核心8线程强。
关于核心和线程,还有一点要讲就是超线程,虽然这项技术现在已经不再吃香,英特尔也在九代i7上砍掉了这项技术,但它本身还是有点用。超线程的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人干活慢,那就再模拟出来一个人一起干,这个人我们可以当他为工具人,这样原本一个核心干的活,就变成了两个人或者很多人一起干,效率自然会变高。
既然CPU有这么多系列,不同系列之间的性能差别又这么明显,那么它们的差别究竟在哪呢?其实就在核心和线程的数量。
在早期,CPU是单核心但线程的配置,后来为了提升CPU的性能,所以在单核心的基础上有发展出了单核心多线程,但是由于技术的问题,单核心所能使用的线程数量终究有限,所以才有了多核心。最初的双核处理器其实就是把两个单核心的CPU粘到一起而已,随着之后的技术发展和进步,才把两个CPU真正的封装到一起,这才是真正的第一代双核处理器。从这里我们就能明白,将单个核心看做一个CPU,有几个核心其实就是有几个CPU,所以核心越多,性能就越好。而单个核心中,线程越多,性能越好。
不同系列的CPU,核心和单核心的线程会有差别,比如我先现在常用的i5-9400F是6核6线程,而i7-9700K则是8核8线程,但是核心数量就相差两个,性能自然会有很大的差别,我前面之所以“i”后面的数字越大性能越好,就是因为在同代同电压版本的情况下,这个数字越大,核心和线程数量就越多。当然决定CPU性能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频率,但核心和线程数量才是决定性因素。
在选择CPU时,我们首先要考虑两点:
我们需不需要更强的CPU?
最强的可能是最好的,但不一定是最适合我们的。
比如i9系列的CPU,它的性能确实非常强,但是用户真的需要吗?如果是一个非常高端的游戏玩家,喜欢玩各种3A大作,并且游戏画质要调到最高,还对游戏的帧数有要求,那么i9绝对适合他,甚至普通版本的i9的性能对他来说还有些弱,需要更强的X版本i9。
但如果是一个只玩一些小游戏,或者是不玩游戏也不运行一些对电脑配置要求较高的程序,只是看看电影写写文案之类的,那么i9对他来说就是巨大的浪费,i3对他来说都是绰绰有余。所以,想知道什么样的CPU适合自己,就要从自身的需求入手。
想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配置,最简单的方式就查。如果是游戏,那么游戏的官网一般都会有推荐配置,如果是软件,软件的官网同样也有推荐配置。想要能用就行的,按照推荐配置来,想得到更好的体验,那就比推荐配置上的要求再提高一点。
单就核心数量来说,其实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很多软件和游戏并不支持多核心工作,很容易造成一个核心在加班,其他几个核心睡过头的尴尬情景。而支持多核心共同工作的游戏,比如CSGO,在设置选项里就有一个“多核渲染”,开启了这项功能,才能让多个核心公洞工作。
即便软件支持多核渲染,也有可能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多核渲染”。有些软件和游戏所谓的多核渲染不过是支持4核心,而如果用的是6核心或是8核心的处理器,那么依旧有一些核心的性能被闲置和浪费。
如果核心用不上,发挥不了作用,那就是废物。
我们想要的CPU能不能和其他硬件相匹配?
CPU是电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其他部分也同样重要,比如内存和显卡。
试想一下,如果一台使用了i9-9900K的电脑,内存只有2G,那么这个i9的性能能全部发挥出来吗?同样的道理,一台依旧使用了i9-9900K去玩游戏,结果显卡是MX250,这游戏能玩起来吗?不可能的。当然,这两个例子有点极端,那么我们换个说法,有很多人盲目的追求i7的CPU,结果忽略了显卡,只用了个1660,同样的价钱,用i5的CPU再搭配2070显卡,游戏体验绝对比i7的这台搭配好很多。
CPU和硬件相匹配的意义就在于让硬件的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不是浪费。单就游戏来说,游戏的画面是由显卡渲染的,所以游戏的帧数高不高,显卡比CPU更重要,我经常见到一些玩家为了追求i7而使用了较为低端的显卡,结果游戏体验并不好。
在运行对硬件的要求较大的软件和游戏时,电脑要遵循“木桶理论”,CPU的性能再高终究需要其他硬件的配合,否则效果并不好,因此硬件之间的性能适配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CPU的选择通常是人们购买电脑或是准备装机时考虑的第一个步骤,选一个好的适合自己的CPU决定着机器的性能和使用体验,希望各位在看完这篇文后能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