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带动了人们对远程工作的需求增长,进而刺激了远程办公背后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与技术的需求提振。值此大背景下,阿里巴巴于近日罕见宣布,未来3年,阿里云将豪掷2000亿元(约合280亿美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新型冠状肺炎大流行给各行业的整体经济带来了更多压力,但同时也引导我们更加关注数字经济。”
近些年来,阿里巴巴加快了对云计算业务的开支,目的之一显然是为了获得中国云服务市场的主导权。据Canalys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19年第4季度,阿里云在中国市场占据了46%的份额,腾讯云和百度云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8%和8.8%。另一方面,云计算是阿里巴巴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在2019年第4季度,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62%,至107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7%。与亚马逊云不同的是,阿里云服务目前仍然处于亏损状态。阿里云在中国有10个数据中心,另有11个数据中心分布于海外。
分析师认为,近年来,阿里巴巴将很大一部分资本支出用于加强自身的云服务业务,企图在全球市场赶上亚马逊和微软两大云服务巨头。大和资本市场崔亨旭称,庞大的云业务支出是有道理的,“与面向消费者的互联网业务相比,阿里生态系统中、面向企业的部门仍有很大增长空间。”在消费者市场,阿里电商业务面临着后起之秀拼多多和长期竞争对手京东的竞争。崔亨旭说,“很明显,阿里云的盈利能力在短期内将是个问题,可一旦形成一定规模,就可能成为一项利润可观的业务。”
作为中国云计算行业的龙头老大,阿里云从诞生至今一直延续了阿里巴巴对该领域大手笔投入的作风。早在2011年,阿里云便联手云锋基金启动总计10亿元的云基金,扶持阿里云及其开发者;2015年,阿里巴巴向阿里云注资60亿元;5年后的今天,额度高达2000亿元的投资计划出炉,又一次将阿里云推向了热议话题的中心。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凭借远程服务的优势,云计算在新冠疫情下的确迎来了新一轮增长,像远程办公、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应用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全面上云带动了包括云视频、云办公等领域的用户规模激增,相关产业有望因此迎来一轮井喷式爆发。
但随着苏宁云宣布4月底停止服务、美团云宣布5月底停止服务,以及独立厂商中的代表UCloud陷入到了增长乏力的困局,意味着云服务市场的淘汰赛正在加速进行中,云服务厂商巨头各展拳脚,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正在显现。目前,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中,亚马逊、微软、阿里云稳居市场前三,三大厂商合计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
在中国云服务市场上,此前是阿里云一家独大,之后逐渐演变成了阿里云、腾讯云双强对峙,再加上百度云、华为云等本土厂商们在一旁“虎视眈眈"、努力追赶的局面。上文已提到,按照Canalys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4季度,中国基础云服务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品牌厂商分别是,份额为46.4%的阿里云、份额18%的腾讯云、份额8.8%的百度云。
咨询公司Frost&SuIIivan发布的数据更是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达415.1亿元,到2019年第3季度,市场规模则达197.1亿元。Frost&SuIIivan还预测,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有望在2023年达到5256.5亿元,后续增长空间仍然非常大。
伴随着云服务在市场上的热度不断攀升,无论是阿里云还是腾讯云,二者在市场上的收入规模都将处于增长态势。而中国市场上的云计算之争,其实也才比赛到中场,距离终局结束还早得很。因此,在各个厂商争相展示自我实力、相互争夺市场之际,高强度投入依然是云计算市场争夺战的主基调。
举例来说,腾讯云成立于2013年,到2019年实现全年营收超170亿元。但在过去的5年里,腾讯云在云计算领域的投入便已花费了近百亿元。不仅如此,腾讯云效仿阿里云,对企业级大数据、IaaS研发商进行了投资。
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阿里云在2017年的营收为66.63亿元,2018年133.9亿元,2019年247亿元,2020财年前两个季度营收累计277.88亿元,整个财年营收预期在400-450亿元之间。也就是说,此次阿里云宣布在未来3年投入2000亿元,相当于阿里云2020财年营收预期的5倍左右!
对此,业内分析称,当前中国云计算市场仍处于跑马圈地的时期,还有大量传统企业正处于向云计算方向开始转型的阶段,各大云服务厂商在未来5年才可能逐步决出优劣胜负,进而确立起中国云服务市场最终的格局。
虽然阿里云目前是行业中的领跑者,但若要想继续保持在行业中的领先优势,当然有必要通过高额投入的方式来强化自己的领头羊地位。再则,云计算属于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在此行业中,各个厂商在跑马圈地时,应该选择的正确策略是:大规模投入并快速扩大自身市场份额。因为,在开拓市场的早期,市场份额的扩大其实要远远优先于业务利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