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
新鲜出炉
*重点解析*:【北京:推动小客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这里大家重点理解一下“购买管理”、“使用管理”!
“购买管理” 顾名思义就是在买卖双方向上设一些前置条件,从源头上控制以达到一种管理目标,简称限购。北京市个人购买小客车限购从2010年12月23日开始一直到今天,十多年间保守估计最少迟滞了100万辆上路行驶的车辆数量,为北京的道路交通出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向支持决策而牺牲自已利益的市民而点赞,十多年的缓冲和摸索终于为最终政策的出台积累了宝贵的时间和经验。
“使用管理” 顾名思义就是不在数量上做一些调控,可以随意购买,而更多的是在出行使用上设置条件,比如限号、限行、限时和收取不等的进城环路“拥堵费”相接合的一些交通管理方法,提倡公交出行、绿色出行,把道路资源让给保障城市基本功能和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中,这样才是最完善,也更合理公平一些。
下面是全文摘要: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今日出炉。在精细化调控交通需求方面,规划提出,向将加快推动小客车由购买管理使用管理转变,调控小客车使用需求,降低小客车使用强度。到2025年,全市小客车保有量控制在580万辆以内。
1、持续优化交通结构,从方式调控交通需求
北京加强拥车用车管理,降低小客车出行强度。调控小客车数量,逐步增加新能源指标占比,优先向无车家庭配置小客车指标,加强“一人名下多车”治理,推动个人名下第二辆及以上在本市登记的小客车有序退出。持续强化机动车通行管理,落实外埠进京车辆禁限行和国三柴油货车全市域禁行措施,实施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加强违规电动三四轮车管理,实施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优先通行政策,并适时研究新的通行管理措施。
同时,加快推动小客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运用科技、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在管好道路停车的基础上,强化居住区停车管理和单位停车管理,综合施策、“以静制动”,调控小客车使用需求,降低小客车使用强度。
优化调整货物运输结构,提升绿色货运比例。促进城市货运绿色发展。充分发挥铁路在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中的骨干作用。依据“宜公则公、宜铁则铁”的原则,持续优化货物运输结构,到2025年,实现全市货物到发绿色运输比例不低于12%。
2、促进职住平衡发展,从源头调控交通需求。
结合城市更新,加强对既有城市用地开发项目的功能修补,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促进职住平衡,从源头缩短通勤距离。推进居住用地优先在轨道交通、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节点周边布局,同步在周边区域组团式实施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形成一批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多功能社区。完善区域交通评估标准,并纳入街区控规和规划实施单元,促进区域与交通协调发展。推广网上办公、视频会议、网上审批等工作方式,提高线上办事比例,减少交通出行。
3、引导预约弹性出行,从时间调控交通需求。
积极引导错峰和弹性出行。降低通勤出行峰值强度,重点组织企业聚集区域、产业园区实行错时上下班、弹性工作制等。研究轨道交通“高峰票价+通勤优惠”,引导旅游出行、生活出行与通勤高峰错峰。
逐步推广预约出行。在全社会培育预约出行理念,缓解集中交通出行压力。优化社会活动预约,完善医疗机构预约就诊机制,针对景点、大型文体赛事等研究总量调控、分时预约等措施,分散客流。扩大地铁进站预约试点范围,结合智慧安检,对预约进站的“常旅客”提供安检通行便利,吸引更多乘客选择预约出行。
4、强化区域出行管控,从空间调控交通需求
强化首都功能核心区交通管控,多措并举让核心区“静”下来。探索核心区旅游交通组织模式,降低核心区旅游交通密度。加强核心区停车治理,控制出行停车需求,降低小客车出行依赖。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内容宏大,涵盖中心城、副中心、平原新城和京津冀区域轨道交通、快速公交规划与跨界快速主干道多条廊道,后期一一解读。如果有耐心,也可到官网自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