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虽然互联网上的资源理论上来说不存在什么实在的成本。但是这一切其实只是我们作为一个终端享受者的偏见。
就好比,当我们看一部电影时,如果我们不是影视行业从业者,又或者了解过拍摄以及后期制作的话,我们也很容易说出诸如:“拍电影不就是找几个帅哥美女,再买一台摄像机就行吗?”之类的蠢话。
图片来源网络:电影拍摄现场
电影的工种非常多,而且一部电影需要的人力也很庞大。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画面,几乎都是可视的。无论是黑夜,还是在深邃的矿洞里面。这在现实中是做不到的。但是电影里可以,正是因为灯光师进行了布光。
这些都可以简单理解为“前端”。我们无法看到一个互联网产品的制作全过程,我们只是在享受这个产品到达我们手上的时候的体验。我们无从得知其生产过程,我们也就无法理解其工作的繁琐和艰辛。
另一方面。互联网产品,几乎都是智力劳动的成果。而智力相比于体力而言,是一种难以量化的无形资源。到目前为止,我们仍旧没有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尺,来量定智力劳动。其次,智力劳动比起体力劳动,虽然消耗了更多的能量,也更容易导致人体过早陷入衰败,但是这个过程除了脱发和猝死以外,似乎也很难像体力劳动一样看到更加具体且有冲击力的损伤。
无法量定标准,意味着其资源的价值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制作人,大背景,发行环境,产品质量,受众,产品定位等等要素,均是以无形在影响无形。而为了便于理解,许许多多人使用了“技术”这个笼统词汇加以概况。
这就导致了“技术万能论”的诞生。电脑游戏里面的流体运动和物理碰撞,我们可以说“这些都是技术!”电影里面的360°全景以及逼真的怪物模型,我们也可以说“这些都是技术!”手机下载一个四五G的视频,在wifi的支持下只需要十来分钟,我们也可以说“这些都是技术!”
那么对于那些使用科学上网的方式,从国外的推特和youtobe下载来某些资源的人。也会将这个过程视为“技术”。毕竟虽然下载加速器,挂VPN,只要多研究研究就能做到,然而对于不少人来说还是太过麻烦了。
原本免费的资源,由于其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于是便成为了付费资源。我们没有向创作者,也没有向平台,没有向渠道商支付费用。而是变成了向这个“中间商”支付费用。而原则上,我们是可以免费获取资源的。
“技术”正在成为一个渐渐被滥用的词汇。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靠“技术”盈利的人会越来越多。那个时候,“技术”就成为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