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百科 > 网络金融

我把P2P平台的底摸了一遍,然后全部清仓了

时间:2019-11-20 10:11:15  来源:  作者:

最近身边一些朋友经常来问我,现在P2P还能不能买,鉴于我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和这方面相关,所以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思考。

我把P2P平台的底摸了一遍,然后全部清仓了

 

做产品的朋友和同行,可以透过这篇文章了解到普惠金融的产品,是如何搭建产品框架的;第一部分会说平台运作的内容,更多是站在产品规划的角度去分析。

做投资的朋友,可以透过这篇文章了解到目前我国的普惠金融产品,底层商业模式到底是怎样的,他们是怎么赚钱的,其中有哪些风险点值得关注。

既然能一举两得,实属是件好事,再说,分享这件事情,本来就让我感到十分快乐。

了解一下P2P公司是怎么运作的

行业里,有个专门的术语叫做北斗星指标,寓意利用这些指标,像北斗星一样起到方向指引的作用,通常这些指标数量较少,但是环环相扣,我们利用它们指引业务的发展,同时衡量产品的效果。

而在P2P行业里,大家一般会用下面这些指标来指导工作,每个P2P产品基本都是围绕着这些重要指标来做产品迭代,通过这些指标,我们去了解一下P2P公司的内部是怎么运作的:

待收金额 = 成交额 - 退出金额

所谓待收金额,是指出借人在P2P平台上出借成功后,因为项目还没到期,待收回来的本金和利息。

当有借用人还款时,待收金额就会减少,相反借用人借款成功后,待收金额就会增加,所以待收金额是一个时常波动的数据,并不会只升不降,又或者只降不升。

这个是一级指标,也是所有指标中的重中之重,当待收金额趋向稳定时,说明成交和退出都趋向了稳定,也就是在用户层面,已经能形成有利于公司发展,正向的投资频率。

待收指标的压力,一般会分散在一级部门的每个部门负责人身上,尤其是产品和运用部门。

当然待收金额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这些资金是有成本的,从用户出借开始的那一刻,就已经在算利息了,如果你不能最高效率地运用这笔资金,无疑是在为自己制造亏损。

所以平台总的待收金额,应该刚好等于平台借出去的总金额,这是最完美的状态。

但待收金额又是由成交额和退出金额的差额所决定的,退出金额可以由投资期限推算而出,相对来说,退出金额都是一个趋向于稳定的数值,尤其在市场平和、没有恐慌的时候。

那么这时,成交额就显得很重要了。

成交额 = 新用户成交额 + 老用户成交额

所谓成交额,就是在某段时间区间内,出借人在P2P借贷平台上的出借总额,他们通常会把这种出借称之为“投资”,所以也常常以投资额著称。

金融类产品的成交额都会分为两部分:新用户成交额和老用户成交额,新用户和老用户唯一的区分,就是看他有没有首次出借,而这些一般都会由两个不同的部门来负责:

其中推广、营销、投放职能类的部门需要对新用户的成交额负责,除了少部分需求十分明确自己“找上门”的新用户外,大部分市场上的新用户都是靠他们拉过来的。

他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花钱去找用户,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花钱去买用户,通过补贴、赠送等各种利益引导用户注册下载并投资,这些在共享单车和打车行业早已司空见惯。

其中活动、用户、产品运营类的部门则需要对老用户的成交额负责,说白了,他们就是需要不断地刺激存量用户,不断地提醒用户多次出借,提升成交额。

在金融产品行业里面,用户的LTV(生命周期中价值)是十分值得重视的,毕竟投资和出借一样,都是频次低,单次投资资金量大的行当。

一个正常成熟的P2P平台,一个有效用户的LTV是10-15万之间,也就是说用户平均会在平台里面投10-15万,相比起前期一两百的推广人头费,这部分钱创造的价值足以抵扣所有成本。

所以时不时地搞一下活动,和用户做下互动,既起到留存促活的作用,又能为平台做好风险背书,一举两得。

新/老用户成交额 = 客单 X 用户数量 X 出借频次

所谓的新老用户成交额,就是指对应用户群里面的一个数据组表现,这个数据组由三个维度组成:客单、数量、频次,这也是金融交易类用户最基础的用户行为画像。

至于这客单是如何产生、用户数量会怎么变化,出借的频次又是怎么确定的,这部分的操作大多先由用研部门介入分析,然后交由产品部门规划迭代方向,最后执行落地。

每次P2P产品的迭代无不围绕着上面三组重要的指标不断优化,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真的很简单也很清晰,就是最原始的高卖低买。

了解完公司的运作后,我们再仔细看看,作为出借人的你,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把钱借给借款人的,核心的业务流程又是怎样一环一环相扣的?

你的钱是如何通过平台被借出去的?

某一天,你在银行办理业务,临走时柜台工作人员建议你下载他们银行的App,上面有很多理财产品可以选择,这个时候你好奇去看看,于是来到应用市场搜索app下载。

这个时候或许就在该银行app的附近,你会看到很多P2P产品的下载引导,而这些P2P的收益大都在8-20%之间,比银行理财高出一大截,这个时候,你很有可能就被吸引住,点击进去了解并下载。

到这一步为止,都是P2P平台数字营销组同事的功劳,他们通过各种CPC/CPT/CPA的方式投放渠道广告,为的就是吸引你的点击、下载、注册甚至是投资。

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营销渠道,例如不同行业的异业合作、应用市场投放、电梯电视剧广告投放等。

当你顺利被安利进来后,你就会被引导注册、开户甚至是投资,途中你会遇到很多次风险教育以及平台实力的宣传,为的是让你在投资的时候决策链能更短一些。

假如你有1万块想试一下,在完成所有前置操作后,2-3分钟你就可以把这笔钱投出去了,体验比任何的交易平台和银行App都要好。

这个时候对于大部分的用户来说,他们是不明白这其中的原理的,眼里只有那8%-20%的年化收益,心理嘀咕着到期后回收回来的利息有多少。

这当中大部分的用户对于风险的认识是模糊的,所以我感觉有必要详细说一下这些钱到底是怎么被投出去的,这过程是如何形成风险的。

当你顺利把1万块投出去的时候,你就成为了尊贵的投资者了,根据你出借的金额多少,平台会给予你对应的等级和特权。

为什么说是出借呢?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是个借贷的过程,你有资金,你把你的资金通过平台借给有资金需要的人,在规定期间内,这些有需要的人就要还本付息。

你心理嘀咕着的利息,正是借款人还的钱,平台抽取一定的手续费和管理费后,就返还到了出借人的账户里,你可以提现,也可以选择继续出借。

这是出借人的情况,我们俗称为资金端,因为这里是提供资金的地方。

但在同时也存在着另外一个人,他需要借款,在另外一套流程里,他提供身份证明,借款用途等信息,经过层层风控审核,最后在平台里拿到借款,这里我们俗称为资产端。

资金端对应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理财,拿钱换收益,资产端对应的就是借贷,拿利息换钱。

实质上,我出借的钱会被另外一部分人借走,伴随着不同的资金用途,为什么说是一部分人?因为这里存在着资产错配的问题:

作为投资人,我出借了1万块,期限是1年,如果这个时候,刚好有人需要借钱,他借了1万块,借款期限是1年,那么这样子的债权匹配是最完美的,借款人到期后自动还钱给出借人,平台就是个中转的作用而已。

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人借款人借不了这么多,大部分都是几千几百块的样子,一是他们的借款用途限制了他的金额,二是他的信用程度也不支持他借那么多。当然,风控也不傻,单笔借贷金额越大,催收难度也会增大,坏账率也会水涨船高。

再说,很多借款人的借款用途是为了去还旧债、做生意,一借就是半年后或者一年后才能还款,很少说一两个月就能及时偿还。总得来说,资产端这边就是单笔借得少,但周期长。

而资金端这边刚好反过来,作为投资人,大家至少能拿出一两万来出借(毕竟太少收益也太少),后续在活动的刺激下,可能会投入更多,几十甚至几百万的都有。

但是投资人都是厌恶损失和风险的,为了控制好风险,他们大多喜欢期限短的标的,越短越好,毕竟夜长梦多,现在的市场情况大部分都是想捞完一笔之后全身而退,抽身走人。所以市面上那些30天短期的项目,基本一出售就被抢光。

可以看出,资金端这边的用户偏好是投得多,但是周期短,和资产端刚好相反。

这个时候,如果一个人出借人选了30天短期的标的出借,他的出借金额会被好几个借款人瓜分掉,而这些借款人的借款期限均值都在半年以上,那么30天过后,当出借人标的到期时,需要提现走人了,就需要提前把这份债权转让出去,为这班还款周期还有5个月的借款人寻找新的债主。

而新加入进来的投资人,就把他的这份债权接了下来。如此一来,循环反复。这当中因为借贷期限不同就形成了资产的错配。

而一旦有错配,就容易滋生流动性风险,这是整个平台乃至整个市场都畏惧的地方。

为了应对流动性风险的产生,平台不得不hold住一笔站岗资金,这笔钱不被资产端所用,就是单纯拿来“站岗”用的,为了能保证非常时期的挤兑压力。

当然这笔钱无论是平台的还是用户的,都是一笔资金成本,也算在了运营成本里面,再加上平台为了引导新用户首次投资,只能推出一些短期限的标的亏本吆喝。

投资者对P2P的态度越紧张,就越不喜欢投期限长的标的,而大量短期限的标的又为平台埋下了深深的地雷,毕竟这是造成资产错配的“罪魁祸首”。

以上,就是整个P2P交易的核心流程,当你熟知核心流程后,风险点自然就显而易见了。

这当中衍生出了不少的矛盾,正是这些难以磨灭的冲突,给原本就不被看好的P2P行业注射了一剂毒液。

两个核心矛盾,承载着所有的潜在风险

从上面的核心流程来看,顺着走下来,平台似乎只是一个边缘人的角色,A有理财需求,B有资金需求,平台只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撮合A和B,仅此而已。

就像证券交易所一样,充当着社会直接融资的中介,不会告诉你股市什么时候上升什么时候下跌,一切都是双方风险自担。

从政策层面来说,国家也是希望每个平台只是充当信息披露的角色,以及部分必要的风险控制。也就是说借款人跑路,只能怪投资人看走眼了,和平台关系不大。

但问题就在这里,敢这样宣传的平台,还有人敢投吗?几乎没有。

所以大部分的平台只能多多少少承诺这承诺那,有些话实在说不出口的,就只能用背后的投资方、母公司、相关报道来证明自己是有多么靠谱。

目前,国家已明确规定不允许刚性兑付,从长远的角度来看,P2P要发展起来,只能走信息中介这条道路。换句话说,平台只能无限地降低风险,并不能承诺消灭风险,毕竟平台根本做不到消灭风险。

如果要平台也来帮用户承担风险,那么平台只能去做更高风险的买卖,才能抗住这部分的兜底成本。

在我看来,有两个问题或者说是矛盾,实在是迫在眉睫,急需解决。

1、用户投资观念和国家政策之间的矛盾

早在2018年中旬,人行联合其他相关委员会,颁布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将打破刚性兑付,这是市场化出清重要的一步。

也就是说,不能再有什么保本保息的东西了,投资本来就是一个需要谨慎的行为,需要投资者自负盈亏,对于风险的认知和承担,都需要落在投资者身上,平台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

如果用户的投资观念没有得到改变,那么这群人唯一适合的投资标的,就只有银行存款。

如果平台没有在认真解决这个矛盾,依然在强力宣传自家的保障措施,什么承诺兑付之类的,都是在给自己引进大量不及格的投资者,给自己用户结构造成重大隐患。

又或者这些平台并没有那么傻,只是在击鼓传花,割一波韭菜。

2、高收益底层资产和平台风控水平的矛盾

P2P普遍的投资标的年化都在8%-20%,这还是承诺返回到投资人手中的年化收益,再加上平台的运营成本,资金成本去到10%-23%左右。

也就是说,平台放出去给借款人的贷款利息要高于10%-23%,不然这就是妥妥的雷锋行业了。放眼全国能到这个收益水平的企业,已经算是行业中的三好学生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么好的盈利水平和背书,为什么不找银行借?利息还低不少。

似乎只有那些走投无路、赌性大发、信用极度堪忧的人,才会找这些平台去借钱,毕竟从正常途径来看,他们通过不了银行的审批,如果不还钱还会影响个人征信。

但是找P2P公司借钱,目前是不会上征信的,以目前的信用应用范围,逾期还款的成本实在是低。而这种最没有盈利能力的人却去借利息最高的钱,能及时偿还的几率有多大呢?

我看悬。

借款人可以看作是每个P2P平台的底层资产,那些高收益标的的背后,就是由这一群人组成,平台对这群人的风控程度是很难把握的,下手狠了,没有一个符合借贷的用户,资金端的钱放不出去,下手松了,又放出了很多收不回的借贷,徒增坏账率。

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矛盾。所以说,问题不在于平台要请实力强劲的风控团队,而是这群人本来就是不良资产。

如果说平台没有在提升底层资产优质程度上做努力,后面做再多都是白搭。

以上两个主要矛盾,一直架在所有合规备案平台的头上,如果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几乎就是走向末路的节奏。

我从来不会推荐别人去买P2P,也很少建议在买的人退出,我是觉得如果你熟悉他们的运作,知悉所有的操作流程,明确了当中的风险点,如果你觉得风险可以接受,尝试一下并不是什么坏事,富贵险种求嘛。

风险自担原本就是一个成熟投资者的表现,我曾经试过最高50%的仓位持有P2P,但最近已经全部清掉了,我有自己的理由和判断依据。

P2P本是个提升资金利用效率的分发机制,但如果没有处理好上面的两个主要矛盾,几乎只能沦陷为非法吸存的下三滥手段。

但这不代表我不看好这个行业,我相信政府,也相信有良心企业。

来源:钛媒体APP



Tags:P2P   点击:()  评论:()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互联网,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任何标注错误或版权侵犯请与我们联系(Email:2595517585@qq.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推荐
P2P行业从2007年开始兴起之后,P2P行业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发展过程。从2013年的快速崛起,到2015年的百花齐放时代,P2P行业规模发生了爆发式增长,规模级别达到了万亿以上。但是,在爆...【详细内容】
2020-12-01  Tags: P2P  点击:(130)  评论:(0)  加入收藏
中国银保监会刘福寿表示,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逐渐压降,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归零。 在这句话的阴影下,暗藏着无数中国家庭的落寞,诱人的高利息没见到,本...【详细内容】
2020-11-30  Tags: P2P  点击:(147)  评论:(0)  加入收藏
1.p2p是什么?p2p是对等网络(peer-to-peer networking)其可以定义为:端对端的资源共享,每一端即可是服务端,也可以是客户端。既可以是资源的提供者,也可以是资源的共享者。传统C/S模...【详细内容】
2020-11-19  Tags: P2P  点击:(106)  评论:(0)  加入收藏
随着防范网络电信诈骗宣传的深入,群众防范意识增强,骗子急了!又使出了新招数P2P金融 什么是p2p金融诈骗?P2P是英文person-to-person的缩写,又称点对点网络借款,是一种将小额资金...【详细内容】
2020-08-31  Tags: P2P  点击:(191)  评论:(0)  加入收藏
随着防范网络电信诈骗宣传的深入群众防范意识增强 骗子急了! 又使出了新招数P2P金融 什么是p2p金融诈骗?P2P是英文person-to-person的缩写,又称点对点网络借款,是一种将小额资金...【详细内容】
2020-08-28  Tags: P2P  点击:(98)  评论:(0)  加入收藏
最近的金融市场就跟玩扫雷一样,动不动就爆。今天是黄金大劫案,明天是爱钱进跑路,没被卷过钱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理财人。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100...【详细内容】
2020-07-04  Tags: P2P  点击:(55)  评论:(0)  加入收藏
自从区块链出现后,很多人预计它会颠覆很多行业,因为它是“信任的机器”。区块链不需要第三方中介,也不需要权威系统的监督,仅靠代码和机制(计算机系统)就能够实现陌生人之间的信...【详细内容】
2020-04-03  Tags: P2P  点击:(76)  评论:(0)  加入收藏
导语最近介入测试P2P的相关逻辑,因此对NAT穿透原理做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当然也没有很深入)。。写本文的目的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这个过程,同时也在描述过程中加入了一些自己的...【详细内容】
2020-03-28  Tags: P2P  点击:(55)  评论:(0)  加入收藏
背景实时直播经过去年的千播大战后已经成为互联网应用的标配技术,但直播平台的成本却一直居高不下,各个平台除了挖主播、挖网红以外,其背后高额的带宽费用也是他们最大的一块成...【详细内容】
2020-03-27  Tags: P2P  点击:(71)  评论:(0)  加入收藏
要想提升P2P带宽节省率,最直接的方式当然是压缩CDN带宽,但简单粗暴的减少CDN下载势必会带来播放体验问题。腾讯视频数据传输研发高级工程师严华梁在LiveVideoStackCon 2019深...【详细内容】
2020-03-27  Tags: P2P  点击:(75)  评论:(0)  加入收藏
▌简易百科推荐
生活中,不少场景都会要求填写“紧急联系人”,网络借钱也不例外。然而,有市民投诉,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他人填写为紧急联系人,而受到催收电话骚扰。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网络借钱...【详细内容】
2021-12-24    北京日报客户端  Tags:网贷   点击:(10)  评论:(0)  加入收藏
2021-12-24  平安甘肃  公安部网安局  Tags:网贷   点击:(7)  评论:(0)  加入收藏
进入京东金融APP,点击“我”那一栏,登录自己的账号;找到白条页面,点击取现图标,不能超过最大取现额度;输入取现金额后,会自动显示日利息,和本次的手续费。 京东白条取现是京东金融针...【详细内容】
2021-12-16  突突bbv    Tags:京东白条   点击:(5)  评论:(0)  加入收藏
火币网早在今年9月底,就发出了清退大陆用户的通知。12月份以来,火币app开始持续通过弹框方式来告知用户尽快进行相关操作。火币网具体的清退措施如下: 12月14日11时整,关闭中国...【详细内容】
2021-12-14  希言亦然    Tags:火币   点击:(52)  评论:(0)  加入收藏
供应链金融再次火爆,原因在于当前特殊的新时代形势。一是受疫情影响,各产业链主体联系愈发紧密,产融结合成为银企合作的目标和方向,而供应链金融天生就产生于实体产业和金融机...【详细内容】
2021-10-28    虎嗅APP  Tags:供应链金融   点击:(31)  评论:(0)  加入收藏
近期和大家讲的都是信用卡或者银行方面的内容,今天的话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京东方面的内容吧,京东金融最出名也就是京东白条了和花呗差不多是同一个道理,不管提额也好还是使用都是...【详细内容】
2021-10-15  吉林本地一姐  搜狐号  Tags:京东白条   点击:(40)  评论:(0)  加入收藏
10月8日,资本邦了解到,近期,众多涉虚拟币企业宣布退出中国市场。截至10月7日,已有超20家涉虚拟币企业宣布停止为中国境内用户提供相关服务并全面退出中国市场。此前,国家发改委等...【详细内容】
2021-10-08    金融界  Tags:虚拟货币   点击:(53)  评论:(0)  加入收藏
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嫡)近两日,花呗将全面接入央行征信一事引爆网络,而纳入征信后,用户使用花呗、信用卡哪个更适合引发公众关注。为此,北京商报记者从纳入征信方式、纳入征信对用...【详细内容】
2021-09-23    北京商报  Tags:花呗   点击:(42)  评论:(0)  加入收藏
老铁们,最近,打开花呗时候有没有发现弹出一个窗口显示:花呗服务升级。没错,花呗服务正式升级,与征信挂钩! 直白点说,此次服务升级就是将花呗的借贷信息有效的接入到中国人民银行金...【详细内容】
2021-09-22  青笋风    Tags:花呗   点击:(39)  评论:(0)  加入收藏
问:听说花呗正在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如果没有及时还款,会在个人信用报告中留下不良记录?答:个人信用报告是一个人的“经济身份证”,是记录借债还钱、合同履行、遵纪守法等信息的记录...【详细内容】
2021-09-22    东方网  Tags:花呗   点击:(48)  评论:(0)  加入收藏
最新更新
栏目热门
栏目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