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安全
- SQL注入
- XSS攻击
- CSRF攻击
- DDoS攻击
- DNS劫持
- TCP劫持
- 端口扫描技术
Web安全三板斧之首,大名鼎鼎的SQL注入。
SQL注入攻击的核心在于让Web服务器执行攻击者期望的SQL语句,以便得到数据库中的感兴趣的数据或对数据库进行读取、修改、删除、插入等操作,达到其邪恶的目的。
而如何让Web服务器执行攻击者的SQL语句呢?SQL注入的常规套路在于将SQL语句放置于Form表单或请求参数之中提交到后端服务器,后端服务器如果未做输入安全校验,直接将变量取出进行数据库查询,则极易中招。
举例如下:
对于一个根据用户ID获取用户信息的接口,后端的SQL语句一般是这样:
select name,[...] from t_user where id=$id
其中,$id
就是前端提交的用户id,而如果前端的请求是这样:
GET xx/userinfo?id=1%20or%201=1
其中请求参数id转义后就是1 or 1=1
,如果后端不做安全过滤直接提交数据库查询,SQL语句就变成了:
select name,[...] from t_user where id=1 or 1=1
其结果是把用户表中的所有数据全部查出,达到了黑客泄露数据的目的。
以上只是一个极简单的示例,在真实的SQL注入攻击中参数构造和SQL语句远比这复杂得多,不过原理是一致的。
要解决 SQL 注入就不能让用户输入的数据(如:密码)和我们的 SQL 语句进行简单的字符串拼接。${} 的作用实际上是字符串拼接,所以要特别小心sql注入问题。
#{}用到了prepareStement,它将 SQL 语句发送给数据库预编译,安全性更高,没有 SQL 注入的隐患,减少 SQL 编译次数,提高效率。
#{}
将传入的数据都当成一个字符串,会对自动传入的数据加一个双引号。而${}
将传入的数据直接显示生成在sql中。
防御手段
:对输入进行检测,阻断带有SQL语句特征的输入。
重点关注
:前端工程师、Web后端工程师
Web安全三板斧之二,全称跨站脚本攻击(Cross Site Scripting),为了与重叠样式表css区分,换了另一个缩写XSS。
XSS攻击的核心是将可执行的前端脚本代码(一般为JAVAScript)植入到网页中,听起来比较拗口,用大白话说就是攻击者想让你的浏览器执行他写的JS代码。那如何办到呢?一般XSS分为两种:
1)、反射型
1、攻击者将JS代码作为请求参数放置URL中,诱导用户点击 示例:
http://localhost:8080/test?name=<script>alert("you are under attack!")</script>
2、用户点击后,该JS作为请求参数传给Web服务器后端
3、后端服务器没有检查过滤,简单处理后放入网页正文中返回给浏览器
4、浏览器解析返回的网页,中招!
2)、存储型
上述方式攻击脚本直接经服务器转手后返回浏览器触发执行,存储型与之的区别在于能够将攻击脚本入库存储,在后面进行查询时,再将攻击脚本渲染进网页,返回给浏览器触发执行。常见的套路举例如下:
1、攻击者网页回帖,帖子中包含JS脚本
2、回帖提交服务器后,存储至数据库
3、其他网友查看帖子,后台查询该帖子的回帖内容,构建完整网页,返回浏览器
4、该网友浏览器渲染返回的网页,中招!
防御手段
:前后端均需要做好内容检测,过滤掉可执行脚本的侵入
重点关注
:前端工程师、Web后端工程师
Web安全三板斧之三,攻击示意图如下:
核心思想在于,在打开A网站的情况下,另开Tab页面打开恶意网站B,此时在B页面的“唆使”下,浏览器发起一个对网站A的HTTP请求。这个过程的危害在于2点:
1、这个HTTP请求不是用户主动意图,而是B“唆使的”,如果是一个危害较大的请求操作(发邮件?删数据?等等)那就麻烦了
2、因为之前A网站已经打开了,浏览器存有A下发的Cookie或其他用于身份认证的信息,这一次被“唆使”的请求,将会自动带上这些信息,A网站后端分不清楚这是否是用户真实的意愿
重点关注
:前端工程师、Web后端工程师
DDoS全称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是拒绝服务攻击的升级版。拒绝攻击服务顾名思义,让服务不可用。常用于攻击对外提供服务的服务器,像常见的:
在早期互联网技术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发起DoS攻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台性能强劲的计算机,写个程序多线程不断向服务器进行请求,服务器应接不暇,最终无法处理正常的请求,对别的正常用户来说,看上去网站貌似无法访问,拒绝服务就是这么个意思。
后来随着技术对发展,现在的服务器早已不是一台服务器那么简单,你访问一个www.bAIdu.com的域名,背后是数不清的CDN节点,数不清的Web服务器。
这种情况下,还想靠单台计算机去试图让一个网络服务满载,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对方没趴下,自己先趴下了。
技术从来都是一柄双刃剑,分布式技术既可以用来提供高可用的服务,也能够被攻击方用来进行大规模杀伤性攻击。攻击者不再局限于单台计算机的攻击能力,转而通过成规模的网络集群发起拒绝服务攻击。
拒绝服务攻击实际上是一类技术,根据具体实施手段的不同,又可以进一步细分:
防御手段
:即便是到现在,面对DDoS也没有100%打包票的防御方法,只能靠一些缓解技术一定层面上减轻攻击的威力。这些技术包括:流量清洗
、SYN Cookie
等等。
重点关注
:运维工程师、安全工程师
当今互联网流量中,以HTTP/HTTPS为主的Web服务产生的流量占据了绝大部分。Web服务发展的如火如荼,这背后离不开一个默默无闻的大功臣就是域名解析系统:
如果没有DNS,我们上网需要记忆每个网站的IP地址而不是他们的域名,这简直是灾难,好在DNS默默在背后做了这一切,我们只需要记住一个域名,剩下的交给DNS来完成吧。
也正是因为其重要性,别有用心的人自然是不会放过它,DNS劫持技术被发明了出来。
DNS提供服务用来将域名转换成IP地址,然而在早期协议的设计中并没有太多考虑其安全性,对于查询方来说:
DNS协议中没有机制去保证能回答这些问题,因此DNS劫持现象非常泛滥,从用户在地址栏输入一个域名的那一刻起,一路上的凶险防不胜防:
后来,为了在客户端对收到对DNS应答进行校验,出现了DNSSEC
技术,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上面的部分问题。但限于一些方面的原因,这项技术并没有大规模用起来,尤其在国内,鲜有部署应用。
再后来,以阿里、腾讯等头部互联网厂商开始推出了httpDNS
服务,来了一招釜底抽薪,虽然这项技术的名字中还有DNS
三个字母,但实现上和原来但DNS已经是天差地别,通过这项技术让DNS变成了在http协议之上的一个应用服务。
重点关注
:安全工程师、后端工程师、运维工程师
TCP是TCP/IP协议族中非常重要的成员,位于传输层。协议本身并没有对TCP传输的数据包进行身份验证,所以我们只要知道一个TCP连接中的seq和ack后就可以很容易的伪造传输包,假装任意一方与另一方进行通信,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为TCP会话劫持(TCP Session Hijacking)
TCP劫持技术是一种很老的技术,1995年被提出来后深受黑客青睐。不过近些年来,随着操作系统层面的安全机制增强和防火墙软件的检测能力提升,这种基础的攻击方式越来越容易被发现,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重点关注
:安全工程师、运维工程师
端口扫描是黑客经常使用的一种技术,它一般是作为网络攻击的前期阶段,用于探测目标开启了哪些服务,以便接下来发起针对该服务的攻击。
记得刚刚学习网络安全的时候,大家总会没事拿出工具来扫一扫,虽然扫了之后就没有了下文,也总是乐此不疲,在不懂的人面前秀一把自己的“黑客”能力。
以TCP/IP协议族构建的互联网,网络服务总是离不开端口这个概念,不管是TCP也好,UDP也罢,应用层都需要一个端口号来进行网络通信。而我们常见的服务端口有:
21
: FTP文件传输服务25
: SMTP邮件服务53
: DNS域名解析系统服务80
: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服务135
: RPC远程过程调用服务443
: HTTPS3389
: MSRDP微软远程桌面连接服务端口扫描都原理,对于基于UDP的服务,发送对应服务都请求包,查看是否有应答;对于基于TCP的服务,尝试发起三次握手发送TCP SYN数据包,查看是否有应答。
如果远端服务器进行了响应,则表明对端服务器上运行了对应的服务,接下来则是进一步探知对端服务器使用的操作系统、运行的服务器程序类型、版本等等,随即针对对应的漏洞程序发起网络攻击。
由此可见,为安全着想,在互联网上应当尽可能少暴露信息,关闭不需要的服务端口。
防御手段
:使用防火墙等安全产品,即时发现和阻断非法的扫描探测行为。
重点关注
:运维工程师、安全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