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bbitMQ,是一个使用 erlang 编写的 AMQP(高级消息队列协议)的服务实现,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消息队列服务。
概念理解:
持久化:
一个好的消息队列当然需要消息持久化功能,服务宕机,未消费消息不丢失,RabbitMQ持久化分为Exchange、Queue、Message
Exchange 和 Queue 持久化 指持久化Exchange、Queue 元数据,持久化的是自身,服务宕机,Exchange 和 Queue 自身就没有了
Message 持久化 顾名思义 把每一条消息体持久化,服务宕机,消息不丢失
Durable 持久、Transient 临时,Queue新建类似
分析理解:
便于更直观的理解,把 RabbitMQ 的消息流对比与Http Rest接口更家熟悉形象
www.xxx.com/webAppPath/trade/getOrder -> getOrder(message) GET
RabbitMQ Server:同比 域名 www.xxx.com,只有通过域名才能到达 Server
Vhost:同比 /webappPath,一个域名可能指向多个app
Exchange:同比 /trade,trade/* 下有多个method,但是需要先到达这个Class
RoutingKey:同比 /getOrder,只有完成的 URL 才是有效的,才能确定到具体的方法 Queue:同比 getOrder(message) 消息的最终目的地
Exchange Type: 同比 GET,但是Rest MethodType是整个URL的Type,而不是 Queue
以上只是为了更好理解,千万不要混淆
Producer / Consumer 就很好理解了,基于AMQP协议链接RabbitMQ Server,发送消息 / 接收消息
Confrim / Transaction 概念应用
RabbitMQ 提供了两种可靠性的确认策略 Confrim / Transaction,Producer Client仅分析Spring-Amqp,两种机制主要影响发送:
Confrim: 简单说就是直接传送消息 client > mq, 接收到 mq > ack, mq 在异步的完成 接下来的事情
Transaction: client 请求开启事务 > 发送message > client 提交事务,整个过程是同步的,mq必须完成消息持久化、消息同步等。
spring-amqp 提供的发送客户端 默认是Confrim 异步Ack模式,不用特殊配置,Transaction 需要在默认的基础上增加 RabbitMQ事务管理器
// 1.向Spring中注册RabbitMQ事务管理器
@Bean
public RabbitTransactionManager rabbitTransactionManager(ConnectionFactory connectionFactory) {
return new RabbitTransactionManager(connectionFactory);
}
...
// 2.设置通道为Transaction类型
rabbitTemplate.setChannelTransacted(true);
...
// 3.对应的方法添加@Transactional
@Transactional
public void send(String exchange, String routingKey, Object object) {
rabbitTemplate.convertAndSend(exchange, routingKey, object);
}
// 这是只是举例,具体写法和其他说明,请具体看代码注释有更详细的说明和写法component.RabbitSender
Confrim / Transaction 测试分析
Consumer
消费的机制和发送差不多, 但流程变为 Consumer 处理消息,需要Ack MQ Server, Server 才会真正的删除消息,通常消费者不需要开启事务,当处理异常抛出,Ack无法发到Server到,消息就会回到队列中,继续重试,阻塞到直到消息被消费Ack掉,所说的消息阻塞
具体写法和其他说明,请具体看代码注释有更详细的说明和写法component.Receiver
RabbitMQ 安装
RabbitMQ是基于Erlang运行的,首先选择RabbitMQ版本,确定需要的Erlang版本,然后安装Erlang,自行百度、谷歌、RabbitMQ官网或者Erlang官网都会有相应的资源、教程(ps: Erlang 版本请严格按照所选RabbitMQ版本要求的Erlang范围安装,否则会有各种不治之症)
本文以 Erlang20.03,RabbitMQ 3.7为例,RabbitMQ为linux 通用包,不同安装方式版本配置文件路径有差异,通用包好处,可移植性、控制性好
包目录结构:
./sbin/ rabbitmq 启动rabbitmq-server、插件rabbitmq-plugins、功能rabbitmqctl等脚本位置
./etc/rabbitmq/ rabbitmq 启动配置,包括随启动插件配置、环境配置、应用配置
RabbitMQ 配置文件
# 指定节点的名字 默认 rabbit@${hostname},如指定了节点名,需配置 host ip cluster1
NODENAME=rabbit@cluster1
# 指定端口 默认 5672
NODE_PORT=5672
# 配置持久目录
MNESIA_BASE=/mnt/data1/rabbitmq/store
# 配置日志目录 默认文件名字:${NODENAME}.log 可以用配置修改
LOG_BASE=/mnt/data1/rabbitmq/logs
主要配置日志、默认用户信息、持久化相关等,没有定制化通常不用修改
# console log config 主要测试排查问题
log.console = false
log.console.level= debug
# log config
log.file= rabbit.log
log.file.level= info
log.file.rotation.date= $D0
# web port
management.listener.port= 15672
[rabbitmq_management].
具体请看官方配置说明, 详细的讲解了rabbitmq-env.conf 和 rabbitmq.conf 配置 官方配置说明
RabbitMQ 常用命令:
# 后台启动本地服务
./rabbitmq-server –detached
# 开启/关闭 服务
./rabbitmqctl start_app {-n node_name}
./rabbitmqctl stop_app {-n node_name}
# 开启/关闭某个插件 (重启服务器后生效)
./rabbitmq-plugins enable xxx
./rabbitmq-plugins disable xxx
# 更改节点类型
./rabbitmqctl change_cluster_node_type {disc/ram} {-n node_name}
# 配置用户
./rabbitmqctl add_user username password
./rabbitmqctl change_password username newpassword
./rabbitmqctl delete_user username
./rabbitmqctl set_user_tags username administrator
Tag: none、management、policymaker、monitoring、administrator
./rabbitmqctl set_permissions -p /vhost1 username 'conf' 'write' 'read'
conf 一个正则表达式match哪些配置资源能够被该用户配置
write 一个正则表达式match哪些配置资源能够被该用户写入
read 一个正则表达式match哪些配置资源能够被该用户读取
基础概念
RabbitMQ 集群分为两种 普通集群 和 镜像集群,可以说 镜像集群 是 普通集群 的晋升版
普通集群:
以两个节点(rabbit01、rabbit02)为例来进行说明。
rabbit01和rabbit02两个节点仅有相同的元数据,即队列的结构,但消息实体只存在于其中一个节点rabbit01(或者rabbit02)中。
当消息进入rabbit01节点的Queue后,consumer从rabbit02节点消费时,RabbitMQ会临时在rabbit01、rabbit02间进行消息传输,把A中的消息实体取出并经过B发送给consumer。所以consumer应尽量连接每一个节点,从中取消息。即对于同一个逻辑队列,要在多个节点建立物理Queue。否则无论consumer连rabbit01或rabbit02,出口总在rabbit01,会产生瓶颈。当rabbit01节点故障后,rabbit02节点无法取到rabbit01节点中还未消费的消息实体。如果做了消息持久化,那么得等rabbit01节点恢复,然后才可被消费;如果没有持久化的话,就会产生消息丢失的现象。
镜像集群:
在普通集群的基础上,把需要的队列做成镜像队列,消息实体会主动在镜像节点间同步,而不是在客户端取数据时临时拉取,也就是说多少节点消息就会备份多少份。该模式带来的副作用也很明显,除了降低系统性能外,如果镜像队列数量过多,加之大量的消息进入,集群内部的网络带宽将会被这种同步通讯大大消耗掉。所以在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合中适用
由于镜像队列之间消息自动同步,且内部有选举master机制,即使master节点宕机也不会影响整个集群的使用,达到去中心化的目的,从而有效的防止消息丢失及服务不可用等问题
集群搭建
RabbitMQ 集群通信的验证机制是通过 erlang.cookie进行确认的,只有erlang.cookie一致的两个服务才能通信,创建cookie文件:
mkdir ~/.erlang.cookie
echo 'SJJARLYPVRPMWFVGKWZZ' > ~/.erlang.cookie
chmod 400 ~/.erlang.cookie
cluster1=10.0.0.1, cluster2=10.0.0.2 2台服务器为例,本地搭建需修改 tcp端口、web端口
写入hostes:
10.0.0.1 cluster1
10.0.0.2 cluster2
修改rabbitmq-env.conf:
# server1
NODENAME=rabbit@cluster1
...
# server2
NODENAME=rabbit@cluster2
启动server1:
./rabbitmq-server –detached
将server2加入到server形成集群:
./rabbitmqctl -n rabbit@cluster2 stop_app
# 重置元数据、集群配置等信息
./rabbitmqctl -n rabbit@cluster2 reset
# cluster2 加入到 cluster1 的集群中 --ram表示cluster2为RAM节点 默认为disc
./rabbitmqctl -n rabbit@cluster2 join_cluster rabbit@cluster1 --ram
./rabbitmqctl -n rabbit@cluster2 start_app
普通集群就搭建完成了,普通集群并不是高可用的,基于普通集群升级为镜像集群RabbitMQ HA方案
./rabbitmqctl set_policy <name> [-p <vhost>] <pattern> <definition> [--apply-to <apply-to>]
name: 策略名称
vhost: 指定vhost, 默认值 /
pattern: 需要镜像的正则
definition:
ha-mode: 指明镜像队列的模式,有效值为 all/exactly/nodes
all 表示在集群所有的节点上进行镜像,无需设置ha-params
exactly 表示在指定个数的节点上进行镜像,节点的个数由ha-params指定
nodes 表示在指定的节点上进行镜像,节点名称通过ha-params指定
ha-params: ha-mode 模式需要用到的参数
ha-sync-mode: 镜像队列中消息的同步方式,有效值为automatic,manually
apply-to: 可选值3个,默认all
exchanges 表示镜像 exchange (并不知道意义所在)
queues 表示镜像 queue
all 表示镜像 exchange和queue
eg:
./rabbitmqctl set_policy test "test" '{"ha-mode":"all","ha-sync-mode":"automatic"}'
测试: exchange = test, queue = test
case1: pattern=test, apply-to=exchanges -> 结果 exchange被镜像
case2: pattern=test, apply-to=queues -> 结果 queue被镜像
case3: pattern=test, apply-to=all -> 结果 queue被镜像
结论: 不知道exchange被镜像的意义所在,镜像queue才是关键
ps:
保证集群的高可用,至少要有1个disc节点
RabbitMQ Cluster 全部挂掉,RAM节点无法先启动,必须先启动disc节点
推荐 2 RAM 1 DISC 集群搭建方式
RabbitMQ高可用集群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高可用的代价就是性能的降低,对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企业务还是值得的,据我测试2R1D镜像集群(非压测, 压测结果绝对更高),达到1000QPS+还是没问题的,如果开启事务,保证同步发送应答,也可达500QPS+,绝对满足大多数可靠性要求高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