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是指提供单个业务功能的服务,从技术角度看就是一种小而独立的处理过程,类似流程概念,能够自行单独启动或销毁,拥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库。
一个复杂软件架构是由很多这样小而独立运行(有自己的端口)微服务组成,这些独立处理组件之间通讯是通过与语言无关的API进行,简单协议有同步性质的RMI/RPC和 RESTful Web Services,异步的消息推送和Reactive方式。
这些模块化的方式能够使得公司将项目分解分散到多个开发团队,跨不同业务部门,提供非常充分的灵活性,帮助提高项目的生命周期,加快项目开发完成效率。
每个微服务组件都有自己分配的存储 内存和CPU资源,这就使得硬件利用更加易于优化和跟踪,特别是在基于云的Pass环境,开发团队可以使用他们喜欢的技术,任何语言都可以,只要确保微服务之间是可交互的,能够最终组合起最后的应用。
当管理复杂性会因为采取微服务架构而降低,通常更新其中一个微服务组件不会引起连锁反应,因为微服务之间是松耦合的。
目前使用微服务的企业有:Netflix Twitter Amazon Web Services (AWS), google, eBay等。
因为有很多应用和服务部署在基于云主机的环境中,微服务架构将会严重依赖容器技术,容器隔离了微服务处理过程,将一个应用切分为一个个小的实例,这些容器中的小实例有自己的端口和虚拟化环境。
广泛使用的容器技术是Docker, 一种基于linux的开源实现,由很多软件公司支持如 Canonical, Red Hat,和Parallels. PaaS服务支持包括Google App Engine, Red Hat Open Shift,和VMware的 Cloud Foundry,。
微服务两个显著特点是: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微服务之间可以共享,那么带来两个问题:微服务团队之间需要合作,因为共享的是一个统一数据库,如果这种共享没有带来沟通成本,没有破坏一个团队就能搞定的宗旨,那么这种共享数据库也是可以考虑,但是这种情况很少,大部分团队因为共享问题破坏了独立性;再者,微服务如果使用Docker分别打包在一个容器中,这些容器可能是跨不同基础设施部署,部署方式很灵活,是一种cloud native应用,而共享数据库属于底层基础设施,显然提高了部署难点。
另外,传统服务之间通讯无论是RPC/RMI或是Http/RESTful都是同步的,而微服务之间通信最好是异步的或reactive的,也就是非同步的。根据FLP不可能原理,网络默认是不可靠的,RPC在一旦发生网络堵塞会连环爆炸,事后监控并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CAP定理角度进行平衡设计,引入事件驱动或Pub/Sub消息方式能在提高网络容错性的同时,保证数据最终一致性,柔性事务是微服务环境的主要选择。
传统服务变成铁板一块经常是因为事务处理要求,某个服务方法的代码很多,需要塞在同一个事务边界内,虽然这带来了高一致性的,但是扩展性比较差,因为同一个事务边界内的动作无法分离到几个微服务中,因此,使用微服务必须积极拥抱最终一致性,对分布式系统以及CAP定理有一定理解。当然,这些都是必须有多个微服务调用的情况下才需要考虑,由于微服务粒度小且专一,可以通过组合替代共享继承的思路,容忍代码有一定的重复性。
服务划分:
通讯模式:
外部API:
数据管理:
运维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