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程序开发中,我们会用各种池化技术来缓存创建昂贵的对象,比如线程池、连接池、内存池等。一般是预先创建一些对象放入池中,使用的时候直接取出使用,用完归还以便复用。还会通过一定的策略调整池中缓存对象的数量,实现池的动态伸缩。
由于线程的创建比较昂贵,随意、没有控制地创建大量线程会造成性能问题,因此,短平快的任务一般考虑使用线程池来处理,而不是直接创建线程。
今天,我们就针对线程池这个话题展开讨论。通过三个生产事故,来看看使用线程池应该注意些什么。
JAVA 中的 Executors 类定义了一些快捷的工具方法,来帮助我们快速创建线程池。不过,《阿里巴巴 Java 开发手册》中也提到,我们应该禁止使用这些方法来创建线程池,而应该手动通过 new ThreadPoolExecutor 来创建线程池。这一条规则的背后,是大量血淋淋的生产事故。最典型的就是 newFixedThreadPool 和 newCachedThreadPool 可能因为资源耗尽而导致 OOM 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 newFixedThreadPool 为什么可能会出现 OOM 的问题。
我们写一段测试代码,来初始化一个单线程的 FixedThreadPool,循环 1 亿次向线程池提交任务,每个任务都会创建一个比较大的字符串然后休眠一小时:
执行程序后不久,日志中就出现了如下 OOM:
翻看 newFixedThreadPool 方法的源码不难发现,线程池的工作队列直接 new 了一个 LinkedBlockingQueue,而默认构造方法的 LinkedBlockingQueue 是一个 Integer.MAX_VALUE 长度的队列,可以认为是无界的:
虽然使用 newFixedThreadPool 可以把工作线程控制在固定的数量上,但任务队列是无界的。如果任务较多并且执行较慢的话,队列可能会快速积压,撑爆内存导致 OOM。
我们再把刚才的例子稍微改一下,改为使用 newCachedThreadPool 方法来获得线程池。程序运行不久后,同样看到了如下 OOM 异常:
从日志中可以看到,这次 OOM 的原因是无法创建线程,翻看 newCachedThreadPool 的源码可以看到,这种线程池的最大线程数是 Integer.MAX_VALUE,可以认为是没有上限的,而其工作队列 SynchronousQueue 是一个没有存储空间的阻塞队列。这意味着,只要有请求到来,就必须找到一条工作线程来处理,如果当前没有空闲的线程就再创建一条新的。
由于我们的任务需要 1 小时才能执行完成,大量的任务进来后会创建大量的线程。我们知道线程是需要分配一定的内存空间作为线程栈的,比如 1MB,因此无限制创建线程必然会导致 OOM:
其实,大部分 Java 开发同学知道这两种线程池的特性,只是抱有侥幸心理,觉得只是使用线程池做一些轻量级的任务,不可能造成队列积压或开启大量线程。
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我之前就遇到过这么一个事故:用户注册后,我们调用一个外部服务去发送短信,发送短信接口正常时可以在 100 毫秒内响应,TPS 100 的注册量,CachedThreadPool 能稳定在占用 10 个左右线程的情况下满足需求。在某个时间点,外部短信服务不可用了,我们调用这个服务的超时又特别长, 比如 1 分钟,1 分钟可能就进来了 6000 用户,产生 6000 个发送短信的任务,需要 6000 个线程,没多久就因为无法创建线程导致了 OOM,整个应用程序崩溃。
因此,我同样不建议使用 Executors 提供的两种快捷的线程池,原因如下:
除了建议手动声明线程池以外,我还建议用一些监控手段来观察线程池的状态。线程池这个组件往往会表现得任劳任怨、默默无闻,除非是出现了拒绝策略,否则压力再大都不会抛出一个异常。如果我们能提前观察到线程池队列的积压,或者线程数量的快速膨胀,往往可以提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之前的 Demo 中,我们用一个 printStats 方法实现了最简陋的监控,每秒输出一次线程池的基本内部信息,包括线程数、活跃线程数、完成了多少任务,以及队列中还有多少积压任务等信息:
接下来,我们就利用这个方法来观察一下线程池的基本特性吧。
首先,自定义一个线程池。这个线程池具有 2 个核心线程、5 个最大线程、使用容量为 10 的 ArrayBlockingQueue 阻塞队列作为工作队列,使用默认的 AbortPolicy 拒绝策略,也就是任务添加到线程池失败会抛出 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此外,我们借助了 Jodd 类库的 ThreadFactoryBuilder 方法来构造一个线程工厂,实现线程池线程的自定义命名。
然后,我们写一段测试代码来观察线程池管理线程的策略。测试代码的逻辑为每次间隔 1 秒向线程池提交任务,循环 20 次,每个任务需要 10 秒才能执行完成,代码如下:
60 秒后页面输出了 17,有 3 次提交失败了:
并且日志中也出现了 3 次类似的错误信息:
我们把 printStats 方法打印出的日志绘制成图表,得出如下曲线: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线程池默认的工作行为:
了解这个策略,有助于我们根据实际的容量规划需求,为线程池设置合适的初始化参数。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改变这些默认工作行为,比如: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Java 线程池是先用工作队列来存放来不及处理的任务,满了之后再扩容线程池。当我们的工作队列设置得很大时,最大线程数这个参数显得没有意义,因为队列很难满,或者到满的时候再去扩容线程池已经于事无补了。
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让线程池更激进一点,优先开启更多的线程,而把队列当成一个后备方案呢?比如我们这个例子,任务执行得很慢,需要 10 秒,如果线程池可以优先扩容到 5 个最大线程,那么这些任务最终都可以完成,而不会因为线程池扩容过晚导致慢任务来不及处理。
限于篇幅,这里我只给你一个大致思路:
接下来,就请你动手试试看如何实现这样一个“弹性”线程池吧。Tomcat 线程池也实现了类似的效果,可供你借鉴。
不久之前我遇到了这样一个事故:某项目生产环境时不时有报警提示线程数过多,超过 2000 个,收到报警后查看监控发现,瞬时线程数比较多但过一会儿又会降下来,线程数抖动很厉害,而应用的访问量变化不大。
为了定位问题,我们在线程数比较高的时候进行线程栈抓取,抓取后发现内存中有 1000 多个自定义线程池。一般而言,线程池肯定是复用的,有 5 个以内的线程池都可以认为正常,而 1000 多个线程池肯定不正常。
在项目代码里,我们没有搜到声明线程池的地方,搜索 execute 关键字后定位到,原来是业务代码调用了一个类库来获得线程池,类似如下的业务代码:调用 ThreadPoolHelper 的 getThreadPool 方法来获得线程池,然后提交数个任务到线程池处理,看不出什么异常。
但是,来到 ThreadPoolHelper 的实现让人大跌眼镜,getThreadPool 方法居然是每次都使用 Executors.newCachedThreadPool 来创建一个线程池。
通过上一小节的学习,我们可以想到 newCachedThreadPool 会在需要时创建必要多的线程,业务代码的一次业务操作会向线程池提交多个慢任务,这样执行一次业务操作就会开启多个线程。如果业务操作并发量较大的话,的确有可能一下子开启几千个线程。
那为什么我们能在监控中看到线程数量会下降,而不会撑爆内存呢?
回到 newCachedThreadPool 的定义就会发现,它的核心线程数是 0,而 keepAliveTime 是 60 秒,也就是在 60 秒之后所有的线程都是可以回收的。好吧,就因为这个特性,我们的业务程序死得没太难看。
要修复这个 Bug 也很简单,使用一个静态字段来存放线程池的引用,返回线程池的代码直接返回这个静态字段即可。这里一定要记得我们的最佳实践,手动创建线程池。修复后的 ThreadPoolHelper 类如下:
线程池的意义在于复用,那这是不是意味着程序应该始终使用一个线程池呢?
当然不是。这要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来指定线程池的核心参数,包括线程数、回收策略和任务队列:
之前我也遇到过这么一个问题,业务代码使用了线程池异步处理一些内存中的数据,但通过监控发现处理得非常慢,整个处理过程都是内存中的计算不涉及 IO 操作,也需要数秒的处理时间,应用程序 CPU 占用也不是特别高,有点不可思议。
经排查发现,业务代码使用的线程池,还被一个后台的文件批处理任务用到了。
或许是够用就好的原则,这个线程池只有 2 个核心线程,最大线程也是 2,使用了容量为 100 的 ArrayBlockingQueue 作为工作队列,使用了 CallerRunsPolicy 拒绝策略:
这里,我们模拟一下文件批处理的代码,在程序启动后通过一个线程开启死循环逻辑,不断向线程池提交任务,任务的逻辑是向一个文件中写入大量的数据:
可以想象到,这个线程池中的 2 个线程任务是相当重的。通过 printStats 方法打印出的日志,我们观察下线程池的负担:
可以看到,线程池的 2 个线程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队列也基本处于打满状态。因为开启了 CallerRunsPolicy 拒绝处理策略,所以当线程满载队列也满的情况下,任务会在提交任务的线程,或者说调用 execute 方法的线程执行,也就是说不能认为提交到线程池的任务就一定是异步处理的。如果使用了 CallerRunsPolicy 策略,那么有可能异步任务变为同步执行。从日志的第四行也可以看到这点。这也是这个拒绝策略比较特别的原因。
不知道写代码的同学为什么设置这个策略,或许是测试时发现线程池因为任务处理不过来出现了异常,而又不希望线程池丢弃任务,所以最终选择了这样的拒绝策略。不管怎样,这些日志足以说明线程池是饱和状态。
可以想象到,业务代码复用这样的线程池来做内存计算,命运一定是悲惨的。我们写一段代码测试下,向线程池提交一个简单的任务,这个任务只是休眠 10 毫秒没有其他逻辑:
我们使用 wrk 工具对这个接口进行一个简单的压测,可以看到 TPS 为 75,性能的确非常差。
细想一下,问题其实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原来执行 IO 任务的线程池使用的是 CallerRunsPolicy 策略,所以直接使用这个线程池进行异步计算的话,当线程池饱和的时候,计算任务会在执行 Web 请求的 Tomcat 线程执行,这时就会进一步影响到其他同步处理的线程,甚至造成整个应用程序崩溃。
解决方案很简单,使用独立的线程池来做这样的“计算任务”即可。计算任务打了双引号,是因为我们的模拟代码执行的是休眠操作,并不属于 CPU 绑定的操作,更类似 IO 绑定的操作,如果线程池线程数设置太小会限制吞吐能力:
使用单独的线程池改造代码后再来测试一下性能,TPS 提高到了 1727:
可以看到,盲目复用线程池混用线程的问题在于,别人定义的线程池属性不一定适合你的任务,而且混用会相互干扰。这就好比,我们往往会用虚拟化技术来实现资源的隔离,而不是让所有应用程序都直接使用物理机。
就线程池混用问题,我想再和你补充一个坑:Java 8 的 parallel stream 功能,可以让我们很方便地并行处理集合中的元素,其背后是共享同一个 ForkJoinPool,默认并行度是 CPU 核数 -1。对于 CPU 绑定的任务来说,使用这样的配置比较合适,但如果集合操作涉及同步 IO 操作的话(比如数据库操作、外部服务调用等),建议自定义一个 ForkJoinPool(或普通线程池)。
线程池管理着线程,线程又属于宝贵的资源,有许多应用程序的性能问题都来自线程池的配置和使用不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通过三个和线程池相关的生产事故,和你分享了使用线程池的几个最佳实践。
第一,Executors 类提供的一些快捷声明线程池的方法虽然简单,但隐藏了线程池的参数细节。因此,使用线程池时,我们一定要根据场景和需求配置合理的线程数、任务队列、拒绝策略、线程回收策略,并对线程进行明确的命名方便排查问题。
第二,既然使用了线程池就需要确保线程池是在复用的,每次 new 一个线程池出来可能比不用线程池还糟糕。如果你没有直接声明线程池而是使用其他同学提供的类库来获得一个线程池,请务必查看源码,以确认线程池的实例化方式和配置是符合预期的。
第三,复用线程池不代表应用程序始终使用同一个线程池,我们应该根据任务的性质来选用不同的线程池。特别注意 IO 绑定的任务和 CPU 绑定的任务对于线程池属性的偏好,如果希望减少任务间的相互干扰,考虑按需使用隔离的线程池。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线程池作为应用程序内部的核心组件往往缺乏监控(如果你使用类似 RabbitMQ 这样的 MQ 中间件,运维同学一般会帮我们做好中间件监控),往往到程序崩溃后才发现线程池的问题,很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