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React Native 是 Facebook 2015年开源的 JAVAscript 框架,旨在使用 JavaScript 高效开发手机端 App。配合着多个显而易见的优势和 Facebook 强大的宣传机器,它立刻成为国内外大小公司的明星开发框架。开源社区的参与激情、各方博客的宣传追捧,从其 Github 上 56000+ 星和 13000+ Fork 就可见一斑。
对于 React Native,IOS 开发者社区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 React Native 更快更好,苹果原生那套要完,不赶快学习就晚了;也有人认为 React Native 不过是 Facebook 的又一个玩具,以它现在的稚嫩还难以对原生的 Swift/Objective-C 造成足够威胁。
笔者希望就这几年亲身开发 React Native 和原生 iOS 的经验,以及在硅谷的所见所闻,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对于一门新技术,我个人认为,评判其是否值得采用有以下两个标准:
下面就将从技术和开发需求两个角度出发,谈一谈 React Native。
React Native 的优点很明显。官网的醒目位置有简单介绍,开发者们也在各种场合做了相关说明,总结如下:
当然,看上去很完美的 React Native 在技术上也有诸多风险,比如:
另外,有很多人觉得 React Native 的性能不如原生的 Objective-C/Swift 好。笔者自己尝试过,觉得差别不大。与硅谷很多开发者的交流中得知,React Native 的性能与原生相比只有毫秒只差,根本不会对用户体验造成影响。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此文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between Native iOS (Swift) and React-Native,文中在 CPU、GPU、内存3个维度上进行了多个 API 的比较,React Native 与原生的 Swift 相比真是不遑多让。
App 所面对的开发需求
作为 iOS 开发者,脱离了应用谈技术,好比镜中花、水中月——空谈而已。实际 App 开发中,有以下几种情况。我们来一一分析适不适合引入 React Native。
第一种情况,从零开始开发一款简单的 App。它很有可能是独立开发者的小试牛刀,或是初创公司的第一代产品。我个人认为这种情况下是非常适合用 React Native 的。此时,App 的UI 和业务逻辑都比较简单,React Native 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情况。而且,开发者时间有限,没时间系统学习两大平台的知识体系;初创公司的成本有限,需要在 iOS 和 Android 两个平台上发布产品,以便用最短时间、最小成本迅速积累第一波用户,拿到投资。React Native 的技术特点非常符合这些要求。
符合这种的产品就如 Facebook 的 F8 App,这是一款专为其年度开发者大会打造的 App。因为它只有日历、地图、推送等简单功能,React Native 再适合不过——1个工程师花了2周就完成了全部的开发,现已开源在 Github 上。
第二种情况,从零开始开发一款比较复杂的 App。这有可能是一个公司新的产品线,也有可能是一个成熟 App 的重构。在这种情况下,质量、口碑、以及日后的维护就是首要考虑因素,原生的 Swift/Objective-C 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解决方案更加成熟多样,React Native 发挥不了其技术优势,故而原生开发是更为稳妥的选择。
举个例子,Uber 在去年推出了他们新的 App。内部也尝试了 React Native,但因为无法满足 App 对于复杂动画的需求、与底层系统的兼容不够、性能上的优化不足等多个原因,最终决定放弃使用。
第三种情况,在原有的 App 中引入新的功能。这种情况比较复杂,它又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总结
单纯从技术角度来讲,React Native 绝对是移动端不可多得的优秀框架。它状态机的思路可以被借鉴用来写原生的 View Controller,其 UI 布局上的机制也对我们平日在性能上的优化提供了灵感。
目前硅谷对于 React Native 也普遍持保守态度,采用 React Native 的科技巨头也只有 Facebook,Amazon,Uber,Airbnb 四家,而且都是局部小功能、小App采用。好消息是,Facebook 对于 React Native 的投入不遗余力,圈内开发者也是对此颇为积极。更多细节可以阅读官方的开发日程表:React Native Scheduling
笔者认为,只有在快速开发、节约成本的考虑之下,React Native 才能发挥出巨大的优势。对于 iOS 开发者,React Native 只可作为适当补充,我们还是应该多多钻研 Swift / Objective-C 以及 App 开发的思路,它们才是进阶成长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