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常见 linux 内核编译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在 Linux 系统上编译得到二进制文件,并对原有 Linux 内核进行替换,即更换 Linux 内核,此方法可能因新内核有 bug 导致系统崩溃,且难以返回原版本内核而不得不重装;第二种方法则是在模拟器中运行新的 Linux 内核,以避免对系统内核的修改。
BusyBox 是一个集成了三百多个最常用 Linux 命令和工具的软件,因为单独的 Linux 内核无任何用于用户交互的 UI,所以需要通过其它工具与新编译的Linux 内核交互。
QEMU 是以 GPL 许可证分发源码的模拟处理器,可用于模拟常见的硬件平台,常用于在 Linux 系统中建立虚拟机。
本文在阿里云 Ubuntu 18.04 64 位操作系统环境下编译 ARM Linux 内核。过程中主要是用交叉编译工具链 gcc-arm-linux-gnueabi 编译系统源码,并使用 QEMU 软件仿真硬件平台测试对象系统。
建议使用 root 用户操作
本文所使用的环境:
操作系统:4.15.0-96-generic #97-Ubuntu SMP Wed Apr 1 03:25:46 UTC 2020 x86_64 x86_64 x86_64 GNU/Linux
gcc: 7.5.0
qemu: 2.11.1(Debian 1:2.11+dfsg-1ubuntu7.26)
make:GNU Make 4.1
1.工具准备
Busybox 需手动下载安装,QEMU 等其他工具可在线安装。
Linux内核下载:https://www.kernel.org/
本文使用5.4.45版本的,并使用清华大学镜像
wget 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kernel/v5.x/linux-5.4.5.tar.gz
Busybox :
wget https://busybox.net/downloads/busybox-1.28.4.tar.bz2
2.环境配置
Linux 内核编译环境需要大量软件包,可提前直接在线安装,或在内核编译的过程中安装,若缺少安装包,内核编译过程中会提示缺失错误。以下是部分需要的软件包,其中部分相同功能的软件包在不同的 Linux 版本下会以不同的名字存在。
apt-get install gcc qemu qemu-system-arm gcc-arm-linux-gnueabi libncurses5-dev build-essential flex bison bc
3.编译内核
解压 Linux 内核文件包:
tar -xzvf linux-5.4.5.tar.gz
编译最小文件系统:
解压 busybox,进入目录并编译:
tar -jxvf busybox-1.28.4.tar.bz2
cd busybox-1.28.4
export ARCH=arm
export 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
make menuconfig
以上内容中,“export”后是指定交叉编译工具链,指定芯片框架为 ARM。如下图所示是图形化界面进行内核配置。
按照以下路径配置成静态编译(回车进入,空格选中) :
Settings ---->
Build Options [*]Build static binary(no shared libs)
配置完毕退出后继续完成编译:
make install
完成后会在目录中生成“_install”目录,本目录存放了编译好的文件系统需要的命令集合,如下图所示:
将上一步骤中生成的“_install”目录拷贝至之前解压后的内核目录,进入“_install”目录,分别创建 etc、dev、mnt、etc/init.d 等目录。
cp -r ./busybox-1.28.4/_install ./linux-5.4.5/_install
cd ./linux-5.4.5/_install/
mkdir etc
mkdir dev
mkdir mnt6mkdir -p etc/init.d
在“_install/etc/init.d”目录下新建“rcS”文件,并写入以下内容:
mkdir -p /proc
mkdir -p /tmp
mkdir -p /sys
mkdir -p /mnt
/bin/mount -a
mkdir -p /dev/pts
mount -t devpts devpts /dev/pts
echo /sbin/mdev > /proc/sys/kernel/hotplug
mdev –s
在“_install/etc”目录创建“fstab”文件,并写入以下内容:
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tmpfs /tmp tmpfs defaults 0 0
sysfs /sys sysfs defaults 0 0
tempfs /dev tmpfs defaults 0 0
debugfs /sys/kernel/debug debugfs defaults 0 0
在“_install/etc”目录创建“inittab”文件,并写入以下内容:
::sysinit:/etc/init.d/rcS
::respawn:-/bin/sh
::askfirst:-/bin/sh
::ctrlaltdel:/bin/umount -a -r
在“_install/dev”目录中创建如下设备节点 :
mknod console c 5 1
mknod null c 1 3
完成上述设置后,在内核目录中编译内核 :
export ARCH=arm
export 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
make vexpress_defconfig
make menuconfig
在内核目录下编译内核(此步骤时间较长)
make bzImag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
make dtbs
可能会出现“./usr/gen_initramfs_list.sh: 131: local: 1: bad variable name”的错误,原因是以前用的bash执行而现在使用sh。
解决办法:131行改为 :
local dev="`LC_ALL=C ls -l "${location}"`"
编译完成后会有如下提示,并显示编译后内核的存储路径。
4.运行 QEMU
如下所示,输入 QEMU 启动命令,成功启动 QEMU,注意需指定 bzImage路径,并注意使用当前命令与 bzImage 路径的关系。
qemu-system-arm -M vexpress-a9 -m 256M -kernel arch/arm/boot/zImage -Append "rdinit=/linuxrc console=ttyAMA0 loglevel=8" -dtb arch/arm/boot/dts/vexpress-v2p-ca9.dtb -nographic
- 以上命令中参数含义如下;
- -M:指定硬件芯片框架
- -m:指定运行内存大小
- -kernel:指定运行的内核镜像
- -dtb:指定具体芯片的配置信息
- -nographic:指定不使用图形界面
5.完成
如下图可以看到,成功运行了我们刚刚编译的新内核
头条对markdown太不友好了~辛苦改了格式分享给大家,可能还是有点乱,大家可以点下方链接看我的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