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经济学院大一新生打卡留念。 本文配图由学校提供
■ 本报记者 黎鹏
实习生 丁馨
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海南高校众多2022级新生陆续入学报到。和高中相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多改变。如何合理分配学习时间?要不要参加大学社团?怎样才能通过实践促进自我更好提升……海南日报记者对此进行采访。
如何适应新变化?
激发学习自主性
两年前刚进大学时,海南师范大学音乐表演专业2020级本科生左峥渟,难以适应的是学习模式的新变化。左峥渟举例道,该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必须学会弹钢琴,老师建议他们要勤练习。但是,由于学校琴房数量有限,学生们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提前预约,同时还要想方设法琢磨学习方法,不断提升琴技。
“建议大一新生制订一份作息时间表,提前计划好一周的学习时间和娱乐休闲时间。”左峥渟认为,做好学习规划,不仅是适应学习模式变化的好办法,也是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
在琼台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曾虹看来,高中阶段的学习模式是老师上课讲解、课后布置作业,学生按照老师安排的节奏学习、参加考试等,大多属于被动型学习。大学里,老师、家长不再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整体课程数量和高中相比有所减少,此时学习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
海南医学院团委书记宋融认为,大学阶段的学习需要学生激发学习自主性。“因为高中生的年龄和学业特点,家长、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会制订详细的计划并监督他们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则不同,许多大学生已经成年并且在异地求学,远离家人的他们需要主动接受和适应变化。”宋融说。
此外,曾虹提醒,许多大一新生还需要面对生活变化,“在异地求学,饮食习惯、气候环境等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这对很多大一新生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
对未来迷茫怎么办?
调整心态,设定新目标
面对大学这个新环境,大一新生应该如何快速适应?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团委书记李瑶建议新生要调整心态,设定大学新目标,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
“刚上大学时,新生们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感到迷茫是常见现象。建议他们设立学习、兴趣爱好、体育锻炼、能力培养等多方面目标,在朝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找到价值感。”李瑶说。
海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2020级本科生王淋认为,大学生在大学最终收获的,不应只是毕业证。新生要想清楚大学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例如,需要学会什么技能,未来想从事哪方面工作等。
今年是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张一弛在该校学习的第六年。“刚进大学时,学院组织新生开会,院长面对面为我们讲述新闻与传播的专业特性、学习特点,推荐了许多必读书目,对我帮助很大。”张一弛认为,设立目标是新生减轻迷茫感的有力武器。此外,新生还可以提前到招聘网站了解本专业毕业生的求职方向和就业要求,有的放矢地学习和提升,明确自己未来的目标。
大学社团怎么选?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大学期间,海南大学财务管理专业2018级学生梁妍晨参加了四个大学社团。“每个社团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不断提升。”梁妍晨说,加入宣传类社团后,她学会了写新闻稿、运营微信公众号等;加入支教团队后,她学会了写教案和授课流程等;加入礼宾类社团后,她学会了许多礼仪知识,参加大型活动时不再怯场。
“这些社团经历让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收获了很多知识和快乐。”梁妍晨说。
“学生在社团实践中能够培养兴趣特长,提升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丰富大学生活。”宋融说。
大学社团种类丰富,新生应该如何选择?李瑶认为,“这需要合理规划,要坚持以‘我’为中心,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入学后,大一新生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等课程更好地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特长。”
“我国本科专业的课程教育计划大多由基础到专业,大一、大二时学习基础和通识课程,大三开始接触专业课,临毕业的大四或大五时参加专业实习。”宋融认为,新生从入学第一节课起就应全力以赴,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珍惜每一次实践机会,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