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话梅的妈妈(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晴晴一见到来接自己放学的妈妈就开始掉眼泪,这可把妈妈小慧吓坏了,忙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细问之下才发现,原来是今天上课的时候前桌小朋友撕坏了她的练习册,还抢了她的画笔。自己因为害怕他,所以不敢和他对抗,也不敢跟老师告状,在看到妈妈后委屈感就开始涌上心头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与其他人发生碰撞,特别是性格偏内向的孩子,他们更容易受到“小霸王”的欺负,经常会出现玩具被抢或者事物被吃的情况。
当孩子在遭人欺负时,不知如何反击和怎样保护自己很常见的现象,这包括天生的性格原因,当然还与父母后天教育不足等因素有关。
1. 从小没有培养维权意识
试想一下自己在教育孩子时,是不是经常让他“忍一时海阔天空”?我曾经在游乐场看到一对母子,有后到的小朋友也想要玩儿子先占的滑梯,妈妈就在一旁说服孩子要让给对方,这其实是向孩子隐形灌输要牺牲自己的权利去满足他人的要求,这样孩子会在潜意识认为,凡事都要忍让,包括自己受欺负的事情。
2. 性格胆小怯懦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被欺负的孩子性格上都是软趴趴的,胆小怕事,唯唯诺诺,较为“强势”的孩子当然也会挑选他们为攻击的目标,在打闹过程中也容易受欺负。
3. 成长环境太单一
经常被人欺负的孩子往往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其中大部分孩子可能在自个家中就虎虎生风,但出门到了另一个环境就开始不知所措。他们在温室里呆久了,缺乏社会感的体验,反应也比较迟钝,可能还会不知道别人是在欺负自己,更别说面对受欺负的时候该怎么解决。
长期被欺负的孩子,往往对自身的成长有很多负面影响,如果长此以往不解决,很容易遭致严重的后果。
1. 自我认同感低
许多受欺负的孩子会尽力掩盖自己被人欺负的事实,他们害怕报告后会带来更多的不良后果,常常会选择自我消化,但偏偏很难很好地解决,情况反而会变得更糟糕。这时孩子也会容易对自我产生怀疑,认为自己是不是很遭人讨厌,自我认同感变得很低。
2. 缺乏安全感,很难建立亲密关系
自己的东西被抢了,还是自己被打了,或者是被迫分享,这种都是受欺负的孩子常常经历的事情。他们容易掩盖自己的情绪,长大后也会变得很敏感,容易缺乏安全感,与他人也很难建立起良好的亲密关系,往往表现得很疏离。
3. 迎合别人,不会拒绝
被欺负的孩子往往不善于拒绝别人的要求,即使已经损害到了自己的权利,容易养成“讨好型”的人格,这对孩子往后融入社会,在更大的社交范围内活动时,是非常不利的,很难登上人生大舞台。
相信所有父母都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欺负,所以教会孩子怎么在受欺负时反击和处理,是每位家长都应该学习的必修课。
1. 多沟通,及时聆听他们的声音
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自己有多忙,都要抽出时间来了解孩子的情况,及时接收到他们的求救信号。家长也还可以在小事方面征求孩子的意见,比如自己的衣服穿搭等,也可以就一些身边事来询问孩子的看法,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声音也很重要,他们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能让他们在冲突中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满。
2. 教他们坚定地说不
教会孩子在面对不公平待遇时,要勇敢地说不,坚定明确地用语言和手势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引导孩子先从言语方面来捍卫,必要时可以允许他们动手来捍卫自己,让对方感到自己不是那么容易被欺负的,可使孩子免于受到再次侵犯。
3. 向他人求助
培养他们寻求帮助的意识,在自己控制不了局面的时候找老师来协助或者家长来干预,不要试图隐忍。家长在家也可以试着还原一下“受欺负”的现场,亲身示范给孩子该怎么做。
在教育孩子应对“受欺负”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这几个问题,帮助孩子更好地沐浴在阳光雨露之下,更加茁壮地成长。
1.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孩子性格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氛围的影响。一个处于父母经常吵架、长期在缺爱的环境下成长,孩子的内心也很难照射进阳光,久而久之会变得孤僻敏感,性格软弱,不利于人格的发育与成长,自然也会不自觉地形成“欠扁”的气质,容易被其他小朋友欺负。
2. 让孩子明白权利和界限
尽早让孩子知道哪些是自己的权利,别人不能越池;其他人拥有哪些权利,自己照样不能越过界限。告诉他们“你不能打别人,别人也不能打你”等规则,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避免夸大孩子的“受伤体验”
对于孩子间爆发的矛盾,家长也不要草率地帮他贴上“自己被欺负”的标签,孩子可能自己不觉得受到伤害,而此时你一再的干预反而会让他认为自己受到了伤害,其他同伴也会因为害怕你而不与孩子交往,使他处于孤立的状态。当你感觉孩子受欺负了,你首先所要做的是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分析下事情的严重程度,然后“对症下药”。
其实孩子“受欺负”,是他们成长道路上不可避免的小坎坷,出现这种现象不是洪水野兽,家长也不用过分担心,只要正确引导孩子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来应对和解决,根据他们当下的反应,优化处理方式,自然就不是什么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