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官方对于它的定义吧
互联网是一个多层结构,"表层网"处于互联网的表层,能够通过标准搜索引擎进行访问浏览。藏在"表层网"之下的被称为"深网"。深网中的内容无法通过常规搜索引擎进行访问浏览。"暗网"通常被认为是"深网"的一个子集,显著特点是使用特殊加密技术刻意隐藏相关互联网信息。
暗网(英语:Dark web)是存在于黑暗网络、覆盖网络上的万维网内容,只能用特殊软件、特殊授权、或对电脑做特殊设置才能访问。
暗网是由深网的一小部分所构成的。而深网的网络不能够被正常网络搜索引擎(如google,yahoo等各种知名有效的浏览软件)索引,有时"深网"这个术语被错误地用于指代暗网。
构成暗网的隐藏服务网络包括F2F的小型点对点网络以及由公共组织和个人运营的大型流行网络,如Tor、自由网、I2P和Riffle。暗网用户基于常规网络未加密的性质将其称为明网[8]。Tor暗网可以称为洋葱区域(onionland)[9],其使用网络顶级域后缀.onion和洋葱路由的流量匿名化技术。
我们所知的暗网也就是这里提到的tor(洋葱网络),i2p(大蒜网络),以及zeronet和freenet(0网和自由网),都是一种工具,更确切的说,是通往一般暗网的通道,就拿曝光率最高的tor来说吧,它基本代表了一般暗网,通过这一工具Tor(浏览器),访问URL带有onion结尾的站点,就好比平时用firefox或者360浏览器上百度,新浪,或者头条一样,那么Tor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能通过这个来浏览所谓的暗网呢?
Tor的前世今生
Tor的核心技术"洋葱路由",是在1990年代中期由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员工,数学家保罗·西维森(Paul Syverson)和计算机科学家迈克·里德(G. Mike Reed)和大卫·戈尔德施拉格(David Goldschlag),为保护美国情报通信而开发的软件。之后,洋葱路由于1997年交由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进行进一步开发。
Tor的测试版由西维森和计算机科学家罗根·丁格伦(Roger Dingledine)和尼克·马修森(Nick Mathewson)开发 ,并将其命名为"洋葱路由项目"(The Onion Routing project,简称TOR项目)。这个测试版于2002年9月20日发布。次年推出首个公开发行版本。2004年8月13日,西维森、丁格伦和马修森在第13届USENIX安全研讨会上以"Tor:第二代洋葱路由器"为题进行演讲。2004年,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以自由软件许可证发布了Tor代码,电子前哨基金会开始资助丁格伦和马修森继续开发。
2006年12月,丁格伦、马修森等人成立了一个位于马萨诸塞州的非营利组织——The Tor Project,负责维护Tor。电子前哨基金会担任其早年的财政赞助商,Tor项目的早期赞助者还包括美国国际广播局、新闻国际、人权观察、剑桥大学、谷歌和荷兰的NLnet。
此后维护Tor所需的一大部分费用由美国联邦政府所捐助。
2014年11月,由于全球司法部门开展了一项名为"去匿名化行动"的反黑市行动,所以有推测指Tor的漏洞已被人利用。英国广播公司引述评论指这是"技术性破解",使得司法部门可以追踪服务器的物理位置。有关的法庭文件于次年引起人们对研究伦理及《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所保证的"不能受到无理搜查"的权利之关注,这也可能与当时稍早时候发生且针对Tor的攻击存有关系。
2015年12月,Tor项目公司宣布聘用莎丽·斯蒂尔(Shari Steele),由她担任新任运行董事。莎丽在这以前领导过电子前哨基金会15年之久,且在2004年使得电子前哨基金会决定为Tor的早期维护提供资金。其目标之一为增加Tor的用户友好度,使得更多人能够匿名地浏览。
2016年7月,Tor项目公司的董事会成员集体辞任,同时成立一个由马特·布拉泽、辛迪·科恩、加布里埃拉·科尔曼、莱纳斯·诺德伯格(Linus Nordberg)、梅根·普赖斯(Megan Price)及布鲁斯·施奈尔组成的新董事会。
tor早期为美国军方使用通过加密手段来通讯的工具,后来军用转民用也成为了美国政府最头疼的事(Tor的设计原意在于保障用户的个人隐私,以及不受监控地进行秘密通信的自由和能力。)
这些很好的解释了这个问题,核心是"匿名",通过使用这样的工具,从而达到这一终极目的,
这是大家平常吃的洋葱,为什么拿这张图呢?把洋葱中心比作使用tor的位置,简单来说通过一层一层的防护(它能够在全球的ip地址中跳转)从而达到匿名或者隐身的目的。
当于每个人都带了一个洋葱头盔,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人会知道你是谁,你干了什么。
以上对于Tor的介绍告一段落
下面来说本文章的第二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了解暗网?
为什么要了解暗网,我的答案是:如果我们不去了解邪恶,而是一味地将恶隔绝起来,那么所建立出来的善,也不会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