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朋友吃饭的时候,得知他主动从阿里辞职了,我很惊讶,我对他说,今年的特殊事件让很多人找工作都成问题了,你为啥还离开这么好的公司?
朋友说,像在阿里、腾讯、华为这样的公司,虽然公司发展、光环背书、待遇等是很好,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阿里巴巴公司虽然非常优秀,但也一定有不那么完美的一面。正如美国那么富裕,但还是有许多人逃离美国一个道理。
那么,为什么阿里、腾讯、华为这样优秀且待遇又好的企业,还是有很多人离职呢?
2000年前后,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创建了如今的互联网三巨头:BAT。
因此,可以这么说,互联网是在2000年左右兴起,兴起后再发展了几年,大概在2005年,大家才逐渐反应过来并开始接受互联网行业。那么如果2005年,有一批刚好23岁的大学生,毕业进入互联网行业。
到2020年,这批23岁的技术人员差不多已经37岁了!也就是说比较早的一批大学毕业生就进入互联网行业的软件开发,技术支持等,现在是37岁左右!
注意,从这个时间开始,很多人也是在后面的时间里慢慢加入互联网行业的,所以说,还有很大一批的技术人员,才刚刚步入35-37岁这个年龄段。
如果这10多年的技术员生涯,你仍然没有出类拔萃,在这个更新换代如此快的时代,面临各方面的压力是肯定的了。注意,其实35岁只是一个年龄的代称,也可能是30岁到40岁的任何一个年龄段,很多人20多岁已经都在中年危机了。
那为什么说是“35岁危机”呢?
以“某为”的裁员为例,你真的以为裁员裁的是年龄大、股票多的那些人?
怎么可能?人家裁的都是工作10多年,考评普通、职级也一般、收入和股票都偏低的一群人。也就是:这部分人的工作具有可替代性。
很多互联网人在35岁之后,能力增长会随着家庭琐事的变多,身体和学习能力的下降,而逐渐陷入停滞状态,贡献和收入都在降低,但是你的开支,却在大幅度的增长。
简单说,职业技能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生活中的各种琐事越来越多,导致其对企业做出的贡献越来越低。拿着远超四五个应届毕业生的工资,但是能力最多顶一个,性价比低、可替代性强,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换种说法就是,面临互联网35岁危机的人群,是BAT这样大企业为了优化结构,而裁员的目标对象,不是为了断臂求生。苹果员工的平均年龄是31岁,谷歌是30岁,腾讯、华为都是28岁。有些风险投资,对互联网企业老板的年龄都有限制要求,30岁最佳,50岁以上一票否决。
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明白,虽然很多互联网大公司都很不错,但互联网行业的程序员、技术员就是吃青春饭的,与其坐以待毙等到35岁危机的到来,不如反客为主,早点主动谋划未来,未雨绸缪。
朋友说,他之前在BAT中的其中两家都干过,虽然待遇是很好,五险一金、年假和各种补贴、低价高配置的员工餐、免费班车、免费健康检查,图书馆、健身房、舞蹈室等生活设施也很齐全。并且,大多数时候都是16薪,还为员工提供无息置业贷款,优秀员工年度分红比年薪高上10倍,100倍也不足为奇。
但是,福利虽好,背后的工作压力却超乎想象的大。这主要反应在:公司奉行狼性文化,末位淘汰制。
很多这类大公司坚持“271末位淘汰制”,简单来说,前20%的属于优秀,中间70%属于合格,后面10%属于落后,落后的员工就会被淘汰或者转岗。
就拿BAT某公司的销售团队来说,两季度团队业绩最后一名开除,所以大家使劲跑客户跑业绩,一年四季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是大战月,月初启动会都得擂鼓摇旗喊目标,又哭又喊的,在台上的人除了眼泪都是演技,最无趣的是每次报的目标也几乎完成不了。
在996工作制中,所有的人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然而高薪的背后,实际上是比996更”残酷“的工作强度。
我那个朋友,每天8点过就到公司,总要到晚上11点以后才到家,并且双休日基本是没有保障。他还只是个技术支持,还不是搞技术开发的,他那些程序员同事强度都大到怀疑人生,朋友说,他今年也37岁了,前年就想辞职的,因为身体实在吃不消,况且家里小孩也马上也要上中学了,需要父母在教育方面多投入。
其实,每一份工作都会有那么一段时间,压力很大,需要加班,甚至整个生活都被工作占据。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些也是可以接受的,但过度的加班和劳累,甚至都影响到生活了,那一定会让公司的那些优秀员工下定决心离开公司,毕竟工作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项目忙的时候,很多员工出于对工作的负责,自告奋勇承担了其他岗位的工作,时间一长,公司安排更多的任务,不仅要加班加点,一旦没做好还会被指责和抱怨。用命去换工作的人可能有,但很少。
朋友说他们经常用周末和下班时间开会和加班,很多时候根本不知道意义何在,完全是为了加班而加班,有时候就为了在一起而在呆在一起。
繁琐单一的工作内容和超长时间的开会、加班,这让很多回家还得陪家人孩子的员工,基本上没有自我提升的时间,也没有时间思考自己的成长,其实长远来看,这是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因为你会觉得明明自己每一天都特别充实,每天都干了很多活。
你每天都干了很多活,是没错,但你过去半年、一年进步了多少?你自己心里没数么。学习是一种习惯,成长是一种习惯,精进也是一种习惯,如果你一年两年里都忙到没时间成长,你最终也会习惯了每天不成长的状态,毕竟不成长本身也是人最舒服的状态。
因此,时间长了,你就丧失了成长的能力。你每天都只会感觉就像身体被掏空了,回家后也只想葛优躺,因为你对你的本职工作,和对这个部门的业务模式已经很成熟了,所以也不需要太多的新增技巧。
成长这件事,一定是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任何时候,你都不能让自己忙到连成长的时间都没有,即使你因为以前的某个能力很强,而进入到BAT工作,但如果你的成长一直是停滞状态,你就很快会被别人淘汰,因为别人在成长,而你一直在消耗存量。
很多员工呆了多年后从公司出来,感觉啥也不会,而且很多员工因为用了公司的无息贷款买房子而被套牢,哪怕做得不开心也不敢离职,因为离职了要在25天内把钱都还上。
钱和职业发展,一直都是影响员工离职的最主要原因。很多老板喜欢讲情怀,不愿意给员工足够的工资,只想用未来的福利、利益去留住员工;员工一直卡在同一个地方,每天做同样的事情。
马云曾一语道破员工离职的真相: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曾一语道破员工离职的真相:1.钱,没给到位;2.心,委屈了。
这么精辟的总结,同样适用BAT员工本身,BAT给员工的待遇和福利确实不错,甚至让大多数人眼红和嫉妒,但是一山还比一山高。这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一些独角兽开始崭露头角,我这不一一举例了,你自己可以去网上搜一下,为了公司更好的发展,他们纷纷开出了优于BAT级别的待遇。
员工希望的是,努力工作,想要换来的是更高的工资,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划,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走到什么样的位置。钱给的少,也没有晋升渠道,就自然会选择其他的地方,毕竟谁的青春都浪费不起。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BAT几乎都很早在美国上市,股票基本被瓜分完了,员工要获得股票非常不容易,而独角兽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而公司一旦上市,那就不是简单的年薪可以比拟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离开BAT不一定是坏事,但离开之前,你就要多思考一下接下来的事,在30岁左右,你的身体机能还未急剧下降之前,离开BAT可以说也不是件坏事,因为一个超过996强度的工作,对健康的伤害必定非常巨大。
在这种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即使过几年你仗着自己的人际关系好,和某高管关系好,或许公司还能容忍你,暂时不裁你,但是你自己能在那种工作强度下干得下来吗,即使你是管理层,下属都在下面拼命,你好意思一个人按时下班吗?所以,那时你大概率自己也得离开。
所谓未雨绸缪,就是你在30左右,最后20几岁时,就要可以考虑跳槽到那些工作环境健康、企业文化健康的企业,例如国企,事业单位等。现在很多国企和事业单位都开始在招聘网上招人,而且年龄限制都放宽到30岁了。
不要看刚开始的工资很少,可能就三四千,但你进了这些单位,优势会在你40岁后逐渐显示出来。因为你能在这样的公司服务10年以上,哪怕你不是正式工,公司有一天要裁你,按照劳动法n+1的赔偿标准,在北京就会有四五十万的赔偿,这笔钱足够一个家庭几年的口粮,也能够让一个中年的人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了。
最后,如果你刚工作两三年,愿意接受BAT这样企业的文化价值观重塑;如果你还是20多岁,身体倍儿棒,经得起熬夜和每天超过12小时的工作量;如果你够坚定,够坚强,可以勇敢接受BAT的offer。但是,如果你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和工作方式,不希望工作填满自己,请再三考虑一下。毕竟BAT都是伟大的公司,能够帮你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