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为2000万元,由腾讯公司捐赠。后续,腾讯公司每年会将利润的一定比例捐赠给该基金会。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宗旨是“致力公益慈善事业,关爱青少年成长,倡导企业公民责任,推动社会和谐进步”。腾讯基金会将以扶持青少年教育事业为主,开展扶贫济困、助学兴教等各种社会公益慈善活动。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
马广志:你是2005年进入腾讯的,能否谈一下在这之前的经历?
窦瑞刚:我的履历比较简单。1998年人民大学毕业就去了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先在总裁办北京分部做政府关系,后来回到深圳,在总裁办企业管理室,主要做企业流程再造和变革管理,我从中兴离职后就到了腾讯,是2005年7月,担任行政部总经理。
马广志:大学是什么专业?
窦瑞刚:我一直学的商业和管理,大学在人大工商管理学院,专业是市场营销,最近刚从长江商学院EMBA毕业。
马广志:行政部怎么会与基金会扯上关系?
窦瑞刚:2006年,腾讯创始人和管理层在香港召开2005年的年报发布会,马化腾等创始人意识到企业越大,责任越大,所以他们推动公司董事会决策,从每年的利润中拿出一定比例来做公益回馈社会,每年不少于2000万元。但到底以什么形式以及什么载体来使用这笔捐款,就交给了我所在的行政部去调查研究。
马广志:当时并没决定要成立一家基金会?
窦瑞刚:没有。当时我们对公益和基金会都没什么系统的认知。所以我们就做了一些咨询,时任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孙伟林局长建议我们成立基金会。他说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鼓励企业和个人发起成立非公募基金会。这样,腾讯于2006年9月正式决定申请设立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腾讯基金会”),到2007年6月腾讯基金会经民政部批复成立,这也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第一家企业设立的公益基金会,也是中国首批企业成立的全国性基金会。
那时候基金会的注册登记流程比现在要长一些,从递交申请注册、将原始基金2000万打到民政部的指定的验资账户,到批复后申请刻公章,再开设银行账号,申请原始基金打回到我们开立的银行账户时,差不多到2007年10月份了。
马广志:从申请到正式成立,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
窦瑞刚:对,相当于我们有一年的时间在筹备中,我们成立了一个基金会筹备组,腾讯基金会现任的理事长郭凯天先生当时是筹备组组长,我是副组长。
马广志:腾讯基金会成立后,这十多年来,感觉一直聚焦在用腾讯的核心资源和能力来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并强调用户、员工和合作伙伴的公益参与,能讲一下这个战略确定的背景吗?
窦瑞刚:我们在一年左右的筹备期间,筹备小组重点进行了四方面的深度访谈和调研。我也建议计划成立基金会或刚成立基金会的,可以借鉴一下我们开展的这四方面的调研。
一是走访了知名跨国公司,以学习和了解它们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实践。像IBM、诺基亚、思科、惠普等,走访这些企业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这些企业很少简单讲它捐了多少钱,更多的讲如何利用企业的独特优势和核心资源来设计一些公益项目,并且重点选择与自己产品、服务以及员工和合作伙伴便于参与的领域,以带动他们的参与。
马广志:这与国内很多企业的思维和做法是不一样的,不是简单的现金捐赠而是将公司的战略和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紧密结合。
窦瑞刚:中国有句话说,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是事儿。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其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不是简单的说它捐了多少钱,而是它能把自己独一无二的资源、技术和能力贡献出来,推动社会变得更好。
二是走访和调研了当时中国公益慈善界,主要是走访了基金会。筹备组原计划走访比我们更早成立的企业发起的基金会,比如南航“十分”关爱基金会、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等,遗憾的是当时都没联系上。
后来重点走访了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公募基金会,分别和基金会的高层进入了深入的交流,了解公益慈善的行业现状,以及他们对腾讯成立基金会的期望和建议。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它们当初都建议我们不要成立基金会,而是在它们那里设一个专项基金,说成立基金会很麻烦的。
马广志:这句话倒是中肯,毕竟你们用了一年的时间才注册下来。
窦瑞刚:从后来看,他们的建议有一定的道理,我们确实低估了设立一个基金会后续需要办理的各种资质和手续的难度。比如,我们当时想当然的以为基金会的税前扣除资格、免税资格等资质是一批复就自动产生的,结果基金会批复之后,我们用了一年多时间也没有搞清楚如何申请税前扣除资格。
我们尝试把申请报告递交到民政部,民政部说这个资格是税务总局和财政部管,你们应该向它们申请;我们把申请报告递交给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它们不收又让递交给民政部。一直到国家颁布《企业所得税法》以后,2008年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60号)出台,才理顺了税前扣除的申请和批复流程。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则要到2009年底,财政部、税务总局出台《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 [2009]123 号)才正式理顺。
但对于像腾讯基金会这样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税务登记地点却在深圳的全国性基金会,免税资格如何在地方申请,材料递交到哪里又经历了一些波折。我记得在文件过渡期,还出现国家税务总局发函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5家基金会要求把捐赠收入并入应税所得计缴2008年度企业所得税的情况,引起了广泛争议。
马广志:也就是基金会2007年成立,基金会的税前扣除资格和免税资格的批复已经到2009以后了。
窦瑞刚:对, 2009年8月份左右民政部颁布了《2008年度第一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我们获得税前扣除资格;2010年9月广东省颁布第二批非营利组织获得免税资格的名单,腾讯基金会获得免税资格,两个资格的生效时间都是从2008年开始。
马广志:现在基金会的税前扣除资格和免税资格的申请比较容易了。
窦瑞刚:我觉得这是10年来中国公益慈善领域最大的进步之一。这几年基金会的税前扣除资格和免税资格的申请越来越简化,基本上成立的当年即可申请获得,最晚第二年即可获得。
这个话题说的有点远了。
在与这些知名基金会的交流中,我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就是当时中国公益慈善的土壤还比较贫瘠,我当时的感觉就像是一个荒漠,腾讯基金会这2000万元捐赠就像一滴水倒进荒漠,可能连个泡也冒不了。这个感觉主要是因为当时这些国字头大的基金会,每年的收入都不高,且收入的主要来源来自于国外,包括跨国企业或它们在国内的分支机构以及海外华人华侨,自于国内企业的捐赠非常少,来自于国内普通民众的捐款就更少。所以,我们觉得,如果没有国内企业和企业家,以及公众的广泛参与,中国的公益事业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没有未来的。
第三方面就是针对腾讯公司创始人和管理层的进行了深度的调研和访谈。大家认为基金会有两点是必须要做的:一是能真正地帮助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二是利用腾讯的互联网资源、平台和技术,搭建一个网友参与的公益平台,动员腾讯身后数亿网友来参与公益。
第四方面,我们去了贵州黔东南贫困山区走访。在走访中,筹备组意识到中国是一个贫富两极分化非常大的国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也需要关注中国的地区差异和贫富分化,需要从事一些扶贫济困,救灾恤孤等工作。这也坚定了我们要帮助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如扶贫、救灾、弱势儿童救助、教育发展等。
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深度走访,我们基本形成一个共识,对于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来讲,普通民众的参与不足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和欧美发达国家来自普通大众的捐赠接近80%相比,中国普通大众的捐赠一直低于10%。公益慈善的透明度以及参与的便捷度成为影响大众参与的核心原因,普通大众没有较好的参与机制和途径。
腾讯承担社会责任的最重要的是利用腾讯的互联网核心资源、互联网技术来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捐钱可能是一方面的问题,但如何推动公众的参与才是最重要的、最迫切的问题。
马广志:所以腾讯基金会提出了一个公益的2.0模式,开发了腾讯公益网络平台。
窦瑞刚:是的。我们提出了“公益2.0”,强调人人可公益、大众齐参与的理念。“公益2.0”的概念来自于网络2.0,网络2.0的本质就是互动,就是分享、参与。我们尝试用腾讯公益网络平台来连接亿万网友的爱心,让公益离老百姓近一点,让大众都成为公益的主角;用技术让公益更简单便捷一点,并让公益和民众互动起来,强调人人参与的模式,逐步让公益慈善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马广志:腾讯基金会到现在成立11年了,其实一直是沿这个脉络走的。
窦瑞刚:是的。经过一年的深度调研,腾讯基金会确定了一直延续至今的战略目标。即选择适合腾讯价值观的战略性重点领域,一方面在线下开展扶贫济困、教育发展等公益慈善事业,以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另一方面,利用腾讯的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即腾讯的网络技术和腾讯对亿万网友的影响力,搭建互联网公益平台,以影响和改变网友对公益的态度,建立公益捐赠的习惯,以互联网核心能力来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
当初提出“互联网+公益”的时候,其实应者寥寥。记得2009年,我演示“爱心果”和爱心积分体系,把当时流行的“摘菜”游戏和公益结合起来的时候,当时很多基金会的负责人都还不理解,很惊讶公益还能这样玩,还能这样筹款。所以早年,我们不断地在各种论坛和会议上给基金会秘书长们讲“互联网+”公益的现状和未来,分享我们的想法和做法。从这方面说,腾讯基金会是当之无愧的“互联网+”公益的启蒙者。
马广志: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分享当中,很多基金会都把这种理念纳入到了发展战略中。
窦瑞刚:互联网+公益的本质,就是用移动互联网、用科技去连接、激发亿万网友的爱心和信任。截至2018年5月,超过6000多家公益组织或公益项目先后入驻腾讯公益平台,发起并上线超过4万多个公益项目,汇聚超过1.63亿人次网友的爱心捐款,累计为公益组织募集资金超过36亿元。这些数字的背后说明互联网+公益目前已经成了时代的一个潮流。潮流是什么?就是很多时候你没得选择,是被席卷进来的。浪潮卷过来,重要的是要保持能站在潮头上,脚要永远踩在冲浪板上,但同时不能忘了初心。
我自己的体会是,腾讯基金会11来坚守住了最初的初心,并激荡起一股互联网+公益的潮流,靠的是坚持最初的愿景和使命,并且努力做得更专业、更聚焦。11年来,我们很少做加法,都是在不断做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