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作为国内仅存的一家大型网络互助平台,相互宝正式宣布,将于2022年1月28日关停。
在诸多行业人士看来,这可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今年年初,美团互助、腾讯投资的轻松互助、水滴互助接连关停时,坊间猜测相互宝最终也要关停的传闻就从来没停过。
相互宝最新一期的公示信息显示,其目前成员规模近7500万,累计完成71期互助,救助超过17.9万名患病成员。这一用户规模和救助规模,也让不少业内人士和网友感慨“有点可惜”。
那么,相互宝如何妥善“安置”这7500万用户?
相互宝平台方承担后续互助金
关停成本将达30亿
相互宝在公告中表示,公告发布之日起,成员不再参与互助分摊。关停后的三期分摊,均由相互宝平台承担。按照12月第二期分摊金约5.6亿估算,在这一项上,相互宝平台就至少要掏出16亿的成本。
同时,关停日前确诊的相互宝成员,关停后仍然可以按照规则申请互助金,申请的时间窗口是确诊后的180天之内。这部分互助金也将全部由相互宝平台承担,无需成员分摊。根据相互宝平均1个月的报案量,此部分成本约为10亿。
此外,相互宝成员可自主选择是否转投商业保险,为了避免成员的保障中断,转投时无需重新健康告知,无需重计等待期,并且有3个月的免费期,按照7500万人中有1000万人转投计算,预计免费期成本为4亿元。
因此,此次关停,相互宝平台方要承担的成本,将达到30亿。
网络互助用户下沉
68%用户此前完全没有商业保险
网络互助的用户本身极为下沉。《2020年网络互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68%的网络互助会员完全没有商业保险,72%的会员分布在三线以下城市。另据相互宝数据,相互宝的所有成员中,约6成来自三线及以下区域,来自农村和县城的成员占到了三分之一。
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教授表示,互助计划用户规模大、用户下沉,平稳关停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最难的就是后续保障如何安排。引导用户自主选择全新保障方案,是最负责任、也最稳妥可行的办法。
但是网络互助用户对价格比较敏感,尤其对于许多上了年纪的用户来说,很难找到和相互宝保障额度接近、价格接近的重疾险产品。也因此,不少用户对于相互宝的关停也表达“挺可惜的”。
有保险行业人士分析,综合来看,目前相互宝推荐的自主转投保险的选项,是综合了多方因素后的选择,在价格和保障权益之间做了一些取舍,但是目前比较符合相互宝成员诉求的方案。
互助无明确监管
关停是终局
2018年10月,相互宝上线,第一次实现了“先保障、后分摊”的互助模式,并迅速打开局面,一个月就吸引了2000万人参加。这也吸引了美团、360、百度等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局互助。
“网络互助当年增长速度惊人,背后实际上是中低收入群体保障需求的觉醒,但一般的商业保险门槛太高,他们的需求没法满足。”上述业内人士说。
但是在国内,网络互助发展一直处于无监管状态,“谁来监管,怎么监管”在金融严监管趋势下,一直成为网络互助行业关注的话题。
去年9月,银保监会打非局提出要把网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今年4月,银保监会在谈及网络互助时再次表示,网络互助需要规范化发展必须“有证行驶。但时至今日,仍未见有相关具体政策出台。这意味着,网络互助在国内暂时不可能实现持牌经营。
因此,2021成了网络互助的“关停年”。2021年1月31日,美团互助宣布关停;3月,腾讯投资的轻松互助和水滴互助相继宣布关停;5月,小米互助正式关停。
因此,相互宝的关停结局,实际上早已注定。而随着相互宝的离场,网络互助行业也宣告彻底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