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和意见提速新基建。先是3月初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提出加速新基建建设。随后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的意见》,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被写入其中。紧接着,发改委明确新基建范畴。新基建一下成为风口浪尖,数字化、智能化呼声此起彼伏。
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受到新冠冲击和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影响陷入困境,亟需破局之法。多方面迫使企业对原本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和经营模式进行创新改变。
建立数字化体系、智能化升级不失为企业长期的解救之道。然而,大部分企业其实数字化程度并不高,大多处于初级状态,有的甚至仍处于人工小作坊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一步到位地进行数字化升级会过于好高骛远,对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没有清晰的认知,考虑到过程中产生的转型建设费用更是显得不切实际。即使有些企业能够列出自身需求,但大多过于宽泛笼统,缺乏针对性。此外,不少企业管理人员并没有真正重视,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任务交到信息部门,上下推动不到位……企业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
图片来源:沙沙野
然而这并不是说企业就不需要数字化,不适合数字化了。高涨的热情改革热情要有,但冷静的思考也不可少,尤其是中小企业,下面几个着手点可供参考:
首先,企业可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找出重点环节重点需求。举个例子,企业计划构建智能运维体系,在开始建设之前需要不停地想自己提问:设备运行状态是怎样的,运维计划执行是否到位……将这些提问再逐步转化:如何进行限产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实时呈现,设备突发故障情况运维响应速度如何提升,设备管理体系是否完善……厘清需求,做好整体的规划,有的放矢。
然后,企业可从基础的环节出发,一步一步稳步向前。如制造型企业基础的是生产环节,其中设备便是基础的要素,而建设数字化体系的基础是数据。结合上文提到的企业自身特点和需求,首先要进行的便是获得设备数据的实时数据,再细分下来,便是获得关键设备的实时数据。而第一步,可以从一台关键设备开始,形成有效的数据链条,使设备保持健康状态。
在设备运维和管理方面,广东寰球设备健康管理系统,从工业企业设备运维的痛点出发,以成本低、实用性强、易部署的特点,针对性的解决了企业的需求。
寰球设备健康管理系统
此外,在数字化改革需要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数字化不仅仅是实现生产情况的可视化、数字化,还是深入到企业内部经营和管理模式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了数据做驱动,企业还需要推行与之相辅相成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动管理智能,使之形成有效的数据闭环,为企业带来循环不息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