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老年客户来到中国银行浙江温州永嘉上塘支行办理汇款业务,大堂经理及智能柜台专员在进行汇款“四必问”时,发现老人的汇款用途及表达逻辑较为可疑。
深入了解后,得知老人前段时间曾遭遇过电信诈骗,这几日接到“好心人”电话称之前被电信诈骗的案件有了进展,不过需要老人先交付6800元的保证金,才能从公安局缴获的200多万元中区分出老人被骗的那部分资金。当老人表示短时间无法筹集6800元后,对方便声称可帮忙垫付5800元,由老人自己筹集1000元汇入到指定账户。
听完老人描述,该行工作人员当即通过系统查询收款账户,发现该账户开户行在福建洛江,并非老人描述的北京开户,开户日期为2020年5月,交易流水呈现账户资金“快进快出”特征,符合电信诈骗操作模式。
鉴于此,大堂经理及智能柜台专员意识到这是电信网络诈骗的新套路,不法分子在被骗客户身上继续“做文章”,充当“好心人”,实施“连环骗”,随即耐心劝说老人。最终,老人放弃了汇款,避免了二次损失。
记者了解到,当前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特点:一是作案手法变化快。犯罪分子作案手法翻新层出,千方百计编造各种虚假事实进行诈骗犯罪,从最初的“中奖”、“消费”虚假信息,发展到“绑架勒索”、“电话欠费”等虚构事实诈骗,甚至冒充电信工作人员、公安民警诈骗,欺骗性非常大,识别很困难,普通群众非常容易上当受骗。
二是社会危害相对较大。一些群众多年的积蓄一夜之间被犯罪分子骗取,思想包袱很大,个别群众因被骗厌世轻生自杀,给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
三时受害群体不特定。通过梳理分析,受害群体按职业分,有在校学生、个体老板、下岗工人、打工人员、农民;按年龄段分,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均占一定比例。
四是侦办难度大。由于电信诈骗犯罪往往是跨地区甚至是跨境作案,涉案资金账户和受害人遍布全国各地,地区协作成本高、破案难度大。另外,此类犯罪涉及互联网、电信、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加之银行具有开户方便、销户方便、转账方便、取款方便等功能优势,犯罪分子转移赃款便捷迅速,证据固定难度大,追回赃款的可能性小。
那么,对金融消费者而言,该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对此,业内专家表示,首先是做到“六不”,即不轻信、不汇款、不透漏、不扫码、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其次做到“三问”,即遇到情况,主动问本地警察、主动问银行、主动问当事人。
此外,还建议养成“七个好习惯”,分别是保护好个人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保管好不用的复印件、睡眠卡、交易流水信息;网上银行操作时,最好手工输入银行官方网址,防止登录钓鱼网站;输入密码时,用手遮挡;密码要设置得相对复杂、独立,避免过于简单,避免与其他密码相同,定期更换;开通账户动账通知短信,一旦发现账户资金有异常变动,立刻冻结或挂失;不随意链接不明公共wifi进行网上银行、支付账户操作;单独设立小额独立银行账户,用于日常网上购物、消费。(经济日报记者 钱箐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