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宋华成、胡啸、罗嘉雪)近日,全国多地连降暴雨,广东、贵州等地今年甚至出现过极端强降雨,一小时超100毫米。强降雨导致不少地方出现滑坡、山洪等次生灾害。那么,哪些地方更容易遭遇短时强降水?一天之中何时多发呢?中国天气网对此利用大数据作了分析。
短时强降水夏季最频发 季风和强对流系统是推手
短时强降水是强对流天气的一类,中央气象台定义的短时强降水,是指小时雨量20毫米,而暴雨的标准是24小时内降雨量50毫米以上。相比之下,短时强降水的“爆发力”强,易引发城市内涝和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
从时间来看,我国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夏季(6-8月),其次为5月、9月和4月。
为何夏季短时强降水更多发?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解释,短时强降水的形成,需要有足够充分的水汽和非常强烈的上升运动。在夏季,尤其是南海夏季风、西南季风爆发之后,水汽条件逐渐转好,为短时强降水的多发提供了水汽基础,因此,易受夏季风影响的中东部地区等地,短时强降水比较活跃。同时夏季气温上升,在极不稳定的能量释放中,多中小尺度的对流系统形成,这也是夏季短时强降雨增多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6—8月,夏季风影响的边缘区域短时强降水天气也显著活跃,比如甘肃南部、陕西、山西、内蒙古中东部等地。这些地区的山洪、滑坡等灾害也多集中在夏季,需要提高警惕。例如,2010年的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就发生在8月份,最大小时降水量达77.33毫米。
华南短时强降水最频繁 最多可达一周一次
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分布具有南部比北部活跃,东部比西部活跃,平原、谷地较相邻的高原、山地活跃等特点。具体来看,短时强降水最活跃区域主要位于华南,广东、广西、海南大部地区平均每14至20天就会遭遇一次短时强降雨,最多的地方每6至7天就会有一次短时强降雨。
四川盆地西南部、西南地区东南部、黄淮东部、江淮、江西、浙江东部沿海、福建大部等地是短时强降水的次活跃区,大约每25至40天一次。北方短时强降水较活跃的地区,一般50至100天出现一次。
短时强降水午后16-17时最活跃 半夜也不少
一天当中,短时强降水最活跃的时段是午后,特别是16—17时。据胡啸分析,这是因为午后地面气温上升,大气的上升运动更强热,由于受热不均,可能激发出一些热对流,再加上天气系统的影响,易导致短时强降水出现。大家在午后时段更要多防范“急雨”。
此外,在午夜1—2时和早晨7—8时是短时强降水的两个次峰值。在此提醒居住在山区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公众,注意留意天气预警、预报信息,防范夜雨致灾。上班族也请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防范短时强降水天气对早高峰出行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