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银子在古代历朝到底可以买多少东西?到现在很多人还是没什么概念,在很多电视剧中,常常会出现一个地主或者侠客从兜里甩出几十辆上百两银子打赏小厮或者吃一顿饭,更夸张的用出了上万的银两单位?现代人看个有趣,殊不知这有多荒谬。今天,我们来扒一扒,一两银子到底在古代有多少的购买能力。
事实上,中国古代银矿缺乏,导致国内银两缺乏。而在阅读了一些古籍后,我们发现一两银子的价值相当高。一两银子在清初大约等于一千二百多钱,到了道光年制以后一两银子大概等于三千文。直到清末,一市斤猪肉(相当于1.2公斤)只要20铜板,而买一亩田则仅需要七八两银子,有一百两银子就是现在的大地主,可以买十余亩好的土地。在明朝时,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大概一二两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一天只拿三分钱,一个月不到一两。而据资料显示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只有200万,这也是张居正变法后国库收入丰厚的数字。
这样说可能大家还不太直观!我们用硬通货“大米”来进行一个比较。以下是根据太平天国时期的米价记录进行的粗略计算,大致可以得出白银和白银的货币价值。
在明朝万历年间,由于明朝的航海时代开启,大量的外来白银流入中国,白银也正式成为了通用的货币。一两银子在明朝可以买377.6斤的大米,换到现在我们一般家庭吃的大米一斤在1~2元左右,假设取1.5元的中间价,可以算出明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566.4元,但明朝当官俸禄很低,朝廷一般是给物,以明朝的七品知县为例子,年俸禄每年给90石大米,换算过来有6万左右,创下历史之最!
要是把这一两银子拿到唐朝的话,那购买力更是大的吓人,唐太宗贞观年间,当时一斗米只卖5文钱,而当时一两银子可以折合1000文铜钱,也就是可以买到200斗米,大家知道10斗为一石,那就是20石,而唐代一石大概是59公斤。
那么就是20石*118斤*2元=4720元。
一两银子在当时可以说相当于现在的4720元。
小编顺手查了一下唐太宗年间一个九品县令(大概是现在科级干部)的年薪是15.4两。
换算一下15.4两*4720元=72688元...这个工资...大概就是一个待遇比较好的公务员的工资?
而到了宋代,换算略微有点难度。主要原因是宋代的货币制度极其混乱,其记录也是矛盾的。在宋代,流通货币是以“钱”为单位。由于宋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商业的空前发展,货币需求空前巨大,白银的产量和进口量都不高。当时没有中央银行这样的政府宏观调控管理机构,造成了非常混乱的局面。我们知道,一般来说,1000钱为一贯,等于1两银子,但宋代却不一样。《宋史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一两银子。
此外,宋代的"货币法"非常混乱,铜钱、铁钱、铅和锡钱同时流通,所有州都有权自己生产货币,还有私人铸造的情况。钱的大小不同,成分不同,价值不同,导致宋朝货币非常混乱。在四川和陕西,十个铁币兑换成一枚铜币,而江南南部和北部流通的货币又是不一样的。也不确定一贯里面到底有多少钱。有800或850是一贯的,480为一贯的,也有770为一贯,而各州的“私用随其俗”,完全是胡来。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 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1两个基本可以买到4-8石米,按宋石66公斤计算,1两白银相当于人民币924-1848元,(还有一说宋石为96斤,相当于1对白银672-1344元)。
我们再来看看在四大名著的《水浒》里如何描述的,在书中经常就会看到某个人随便就拿了十两银子出来。
在第十五回中,吴去石碣村见阮氏三兄弟时,就有这样的描述:
吴用拿出一两块银子,付给阮小七。他请店主买一瓶酒。买了20公斤熟牛肉和一对鸡。
让我们按照今天的价格把吴与这两个银子兑换成:
1、够4个人喝的一翁酒,至少100元吧;
2.20公斤生熟牛肉很值钱,至少600元。
3、一对大鸡,算少点也要100多元吧。
这三样加起来,这一两白银的购买力至少是800元。
这样呼应了我们在史书中所对应的一两银子大约等于800人民币上下。
综上所述,关于“一两白银的人民币价值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清代中后期两银的价值约为150-220元;
明代中期价值600-800元。
北宋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元);
盛唐4000-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