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上下五千年,留下数不清的珍贵文物,随着时间流逝,一部分文物经过战乱、遗失或流落民间,甚至有些流落民间文物不乏是镇馆之宝。
一、马踏飞燕
说起马踏飞燕这件文物,其中经历也是很曲折的。
1961年,全国刚经历三年困难时期,这年九月初原甘肃威武县人民公社的村民们正在挖防空洞。
其中一位村民挥汗如雨撅着镢头挖土,突然咔嚓的一声,经验丰富的村民意识到土里有砖头,一看果然是砖头,只是这砖头不是现在用工厂烧制的,而是古代的青砖,一看就是十分久远的砖头。于是大家一鼓作气抛开泥土,漏出一座完整的墓室。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大家都踌躇着,不知道是进还是不进,经过一阵商量,一群村民鼓起勇气,打着手电筒向甬道走去。刚进入墓室,一股阴森森的气氛着实让大家心里直打鼓,因为长时间的密封环境,墓室弥漫着腐烂气味,里面十分潮湿,可以清晰看见墓室的水淹过的痕迹。还没有走多远,一位村民因心里非常紧张,错把柳树根当做妖怪,大喊一声有妖怪,于是大家吓得没有寻宝的念头,这时大家恨不得爹妈多生两条腿,拼命的撒腿就跑。
随着消息很快传到大队,大家再次带着武器、手电筒到墓室查看,进入主室,一辆缩小版的铜车铜马呈现在人们眼前,这俩马车制造十分精巧,铜马栩栩如生,放佛活物一般,让人暗自称奇。
很快墓葬里铜马车队等文物都搬到生产队的库房保管,队里干部还想着封锁消息,精心编了谎言,说生产队里的两匹马突然死了,为了搞生产决定把这批铜器卖给收费站换些钱。
可是再三强调保密,但是走漏风声,很快这事就传到公社书记耳中,书记对此很重视,于是便赶紧向上级报告。
1979年9月19日下午,郭沫若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珍藏的出土文物,当时正要办出国文物展,甄选文物不顺利,郭沫若便想到甘肃博物院看看,没想到发现了这一组铜器。
郭沫若看后连连说太好了,太美了!具有气魄!现场即兴把这件文物取名为马踏飞燕。
这件文物也是十分的幸运,不至于沦为破烂废品卖掉,如今我们才能欣赏如此形神兼备的文物,不论从超高工艺水平,还是从结构力学的角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二、秦杜虎符
1975年,家住西安市山门口镇沈家村的少年杨东峰,习惯的一边走着一边踢着石头,突然发现土里的金属硬物,拿在手上摩挲着上面的文字,怀着好奇去文物局打听,果然是一件秦国的兵符。
秦杜虎符分为两半,上有金字铭文,左半符在军官手中,右边在秦国国君手里,调动50人的士兵就需要两半合在一起。
三、四羊方尊
1938年,当时正处于抗战时期,四羊方尊被湖南几个农民挖到,发现是用铜制造的,几人便以248块大洋卖给了古董商,在古董商贩卖时被民国政府查获。
二战爆发后,长沙受到日军猛烈轰炸,四羊方尊一度失去了踪迹,到了1952年,在文物部门追查下,在一个破旧银行仓库的角落找到四分五裂的四羊方尊,文物专家花费一年时间修复,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完整的国宝——四羊方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