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是我国特有“软宝石” ,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1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当作贡品献入皇宫,雕刻成御用的玺印及艺术摆件。
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已最先搜罗田黄石,至明清期间田黄石盛名于世。据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镌刻了“三链章”,乾隆皇帝奉为珍宝,清室代代相传;末代皇朝崩溃,溥仪不要一切珍宝,只将那枚“三连章”缝在棉衣里。
通行的说法是田黄原本属于高山石或者坑头石的母矿,在数百万年前的第三纪末期,由于风雨的剥蚀,盛产寿山佳石的“高山”矿脉中的部分矿石从矿床中分离出来散落在溪旁的基础层上,以后逐步为砂土层所覆盖。这些矿石埋没于砂土中,天长日久,表面所含的三氧化二铁受周围土壤、水分及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渐渐酸化,使石块改变了原有的面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田黄石。
田黄石如此稀有,我们要怎么去鉴赏田黄石乃至辨别真假呢?
(一)田黄石所具备的“细、温、润、腻、凝、结”之特性,并不是通过书面文字和语言,就能体会到的感触。
(1)细:指质地细密,如婴儿之肤。组成分子细微是一切高品位玉石的必要条件之一,大凡品优质好价高之玉石,其颗粒组成必然是很细微的,寿山石中的其它很多石品,质地就不如田黄细微。
(2)结:内质脂密有光泽,手有滑感。掘性高山石与掘性都成坑石都常有萝卜丝纹,与田黄石易混淆,但仔细比较,掘性高山石质地较松,结体不如田黄紧密。
古玩行是一个充满传奇的行业。一面铜镜,照一段颠沛岁月;一块美玉,锁一段啼笑姻缘:一张书法,抒一场人生感慨:卜堆瓷片,寄一则奋进箴言;一张条案,诉几多人生无奈;两枚大钱,讲一桩捡漏奇谈。得一只犀角杯,三生有幸;丢一只黄釉盘,错失百万。拍案叫绝,是一段笑谈,挥手抹去,是一曲辛酸。总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惊喜与失落,总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欢呼与嗟叹。
田黄石维新鉴定交易(ciqi1968 阮老师) 收藏是心灵的满足因为拥有,所以满足;因为满足,所以快乐和幸福。当我们得到并拥有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珍贵艺术品时,我们是很满足的,我想没有几个人是不满足的。拥有带来满足,这是人类获得幸福的最直接方式。
收藏比权力更容易让人得到真正满足。权力带来恭维式的尊重,很显然,权力者并未得到对方真正的心服和尊重,对方只是为利益迫不得已,甚至对方在心里压根看不起权力者,双方只是一种短暂的交易。
(3)温:与人有相亲的宝气,无火气。田黄石石性温厚,除田黄冻外,一般呈微透明状,不太通透,显得厚朴蕴藉有涵养。
(4)润:在手心能生成露珠般的滋润,如露之欲滴。田黄石是高山、坑头一带的独石,在山洪冲击或泥石流夹带下,顺着坑头溪水流而下,经过多次迁徒,到不同的栖息地,经过漫长岁月的溪水以及雨水的滋养润化,受不同环境的侵蚀生成不同色泽、不同皮质的田黄石。
(5)凝:指凝灵,如半透明的冻状。田黄石一般呈微透明或半透明,比较晶莹通灵,其中还有一种称为田黄冻者,为极度通灵澄澈的灵石,色如鲜蛋黄,产于中坂,十分稀罕,历史上被列为贡品。
(6)腻:指肌里油溢,用手稍微盘玩一会就会出现由里往外冒油,如油之欲滴。其他石头,没有这种油腻感,更谈不上由里向外冒油,油之欲滴了。
(二)田黄的比重2.6克/cm3, 摩尔硬度为2.5—2.9度。与人指甲硬度差不多。若田黄加热上腊后,石质会变硬些。
(三)田黄肌理应有萝卜纹,在灯光透视下可见。《印石辩》石巢先生首次提出了田黄石萝卜纹六种表现形式,是石巢先生的又一贡献。
(1)象萝卜皮内层的纹理,网状而且长眼,由密渐疏。
(2)像粽粒状,如糯米粽子蒸熟后,米粒似化未化形状,有时也成条纹状。
(3)网眼较圆,又断续分散分布。
(4)如东瓜内心纹,或明或暗不规则分布。
(5)如水波纹状。
(6)基本上不见萝卜纹,仅有少数网状纹,是最上品者。
(四)田黄石有无外皮不作为鉴定标准,仅作为参考。格裂是田黄石瑕疵,无格无裂是极美品。“无格不成田,无皮不成田”,只作参考,不作鉴定标准。
田黄的产量十分稀少,而且仅在我国寿山村的一条小溪两旁产出,数量十分有限。而田黄经过数百年的反复开采,原本就珍稀的玉石资源更是少之又少,市场上仅存的田黄也就显得弥足珍贵了。田黄的市场需求极大,但田黄的数量却十分稀少,正因如此,才造就了田黄价格始终高居不下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