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田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窑场,位于景德镇市东南湖田村,五代时烧造青瓷和白瓷,至宋代以烧造青白瓷见长,是宋代南方青白瓷系的代表,其产品可以“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磬”来形容,有“饶玉”之称。
所谓“青白瓷”,是指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泛白,白中显青,有胎质细腻、釉面莹润、如冰似玉的特点。“青白”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蔡襄所著《茶录》一书:“茶盏茶色白,宜黑盏……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至清代,有人因青白瓷有胎薄釉润、透光见影之特点,而称青白瓷为“影青瓷”。如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写道:“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镂花,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
20世纪以来,对于湖田窑址的考察和发掘就不曾间断,尤其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景德镇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对窑址进行多次发掘,并写出《景德镇湖田窑址》专题发掘报告,摸清湖田窑各个时代窑址分布的基本规律,出土了大量瓷器和制瓷工具,为复原湖田窑宋元时期制瓷面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北宋中晚期是湖田窑烧造的鼎盛时期,可谓“村村陶埏,处处窑火”。这一时期湖田窑生产青白瓷数量多、质量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其一,是器物精工细作、造型丰富,品类增多。除一般的碗、盘、碟、温碗、执壶、瓶、罐、盒外,还有炉、盏托、灯盏、净水瓶、渣斗、洗、钵、枕、香薰、砚滴、鸟食罐、以及大量陈设瓷和人物、动植物雕塑瓷等。
这一时期采用优质瓷石,因而所制瓷胎洁白细腻、胎体紧密,瓷化程度高。加上窑工的出色技艺,烧成后的器物颜色纯正、温润如玉,真正达到“影青”之色。
其二,是湖田窑瓷器装饰手法多样,主要有刻花、划花、镂空、捏塑、褐釉点彩、篦划等。
北宋中晚期开始出现芒口器,即使用垫钵覆烧法,是湖田窑青白瓷发展兴盛的表现之一。覆烧芒口器的流行一直持续至南宋晚期。
元代湖田窑窑工研发出了一种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制胎法,并烧制出卵白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等新品种,在其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宋元时期,湖田窑青白瓷随着海外贸易输出国外,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非地区等都有出土青白瓷,有些地方甚至为数不少。
陶瓷考古专家刘新园先生曾高度评价湖田窑:“湖田窑是研究景德镇制瓷技术与艺术在10至14世纪发展和演变历史最好的窑场。”
1982年,湖田窑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新中国第一个被国务院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瓷窑遗址,说明湖田窑在中国制瓷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原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