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面上关于普洱茶的充斥着各种传言,有些话,搞得很多茶友信也不是,不信也不是。
柯南的名言:真相只有一个!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普洱茶的真相,揭秘背后的谎言。
谎言一:云南普洱茶有大叶种和小叶种之分
很多茶商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为了掩盖自己茶叶的品质问题,在茶叶上做文章,区分大叶种和小叶种,甚至宣称小叶种也有普洱茶。
真相:
现行的普洱茶国家标准中对普洱茶的定义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大类型”。
普洱茶属黑茶类,黑茶是以小叶种为原料制成,普洱茶则是以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普洱茶和黑茶的外形、内质有着本质的不同。
只有云南大叶种的晒青毛茶才能加工成为普洱茶,小叶种做的茶饼根本不叫普洱茶。
谎言二:生茶会慢慢转化成熟茶
“生茶几年能转成熟茶?”“生转熟”这一概念在坊间流传已久。最早听到这种说法是在2005年“马帮茶道·瑞贡京城”的马帮进京活动。
记者在中途采访时,马帮一个茶农说的:生茶从原产地云南,经过几个月时间的长途跋涉到达北京后,因为风吹日晒等原因,转变为可以喝的熟茶。
“瑞贡京城”是第一个马帮运茶的活动,运茶的马帮行经之处由南向北使“普洱茶”这三个字迅速红遍大江南北,对普洱茶的宣传有目共睹。但这来自原产地劳动人民的简单几句话,却传达了一些错误的概念,也不得不谓误人子弟。
我也曾和茶友聊起过,朋友谈及某个茶商推荐她购买一款1000元一斤的散茶,号称是在生茶转变到熟茶的过程中转化成的,相当了得。可是,这价格也是相当了得的呢!
真相:
生茶和熟茶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事实上生普洱茶怎么存都不会变成熟普洱茶,生茶存久了,只会变成老生茶。
而熟茶是经过渥堆发酵的工艺而制成,老生茶和熟茶他们只是在性质上有了一些重合点:不苦涩,汤色红浓。
但时间并不能替代工艺,就好像大米放旧了只会变成陈米,而永远不会变成大米饭。
谎言三、普洱茶有乔木和灌木两种
出现这两个概念,更多是经销普洱茶的商人的一种说法。主要想强调乔木是又高又大的,让人联想到古树;而灌木是比较矮小多叉枝的,让人联想到台地茶。
乔木和灌木无非茶叶经销商为了区别自己的不同产品而演绎出来的观点,甚至是一厢情愿地把台地茶作为灌木茶,目的只有一个,抬高乔木茶的价格。
真相:
从植物学的角度,古树茶和台地茶都有主干;根茎上也看出,台地茶也属于乔木茶。
普洱茶区有当地茶农说,台地茶是为了便于管理而人为地修剪,让茶树长的不太高,才形成了现在看到的灌木茶的样子。所以,普洱茶都是乔木茶,没有灌木茶!
谎言四:皇帝喝的是"宫廷普洱茶"
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宫廷普洱比较流行,它宣称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御用宫廷茶,宫廷普洱的选料普遍是非常细嫩的熟茶。
真相:
对于制茶业内人士来说,所谓“宫廷”,其实只是一种等级上的划分。宫廷普洱只是熟普等级中的一种,是最高等级的熟普。
熟茶的发酵技术是1973年才有的,也就是说熟茶是上世纪70年代才诞生的。而普遍的认为是"宫廷普洱",这一概念首次出现是在1999年左右。
这相互矛盾的事实说明,中国的皇帝们是无论如何都喝不到宫廷普洱的。
谎言五:普洱茶可以当“股票”买
会有茶商告诉茶友,投资股票不如投资普洱茶,普洱茶是没有保质期的茶叶,越陈越香。
真相:
普洱茶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一定年限可以做到越陈越香,但是普洱茶只是一种饮品,不是能当做赚钱的工具来炒。
有些人摸准了群众的情怀,小赚一笔。有人能通过收藏普洱小赚一笔,但这不代表普遍的普洱茶就可以当股票来买。
谎言六:普洱茶分为干仓和湿仓两种
干仓湿仓,并不是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之一,而是其存放的一种方式。普洱茶的存放将直接影响到茶叶的陈化。
有一些不太负责任的商家,把仓储有问题的老茶,如受潮、湿仓茶等,低价倾销,茶友一开始还以为捡了便宜。
真相:
传统意义上的普洱茶只有干仓没有湿仓。
湿仓是不法茶商急功近利而产生的,湿仓是一种人工催熟的过程,违背自然陈放规律,是不该被提倡的做法。
而干净、通风的存放环境是普洱茶得以很好地转化的前提条件。宁选干仓便宜茶,不买锁喉湿仓货。
对于普洱茶,没有必要神乎其神,听信炒茶人谣言。
茶叶虽好也不是一日就能健康,所有的东西都讲究循序渐进,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健康生活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