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如今的汽车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交通工具,在这个科技发展迅速的年代,汽车除了要将我们安全快捷的送达目的地之外,也成为了一个服务于消费者的移动终端和社交工具。并且,从电动化到智能化,车辆的性能和架构也都在不断进化。车企以及零配件供应商们大力研发并推出新技术的速度也在加快,他们都有着不同的设计、功能和特点,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我们今天就来具体看一下,今年已经发布或即将实现应用在汽车上的新技术。
· 电动车续航问题解决了?
4月19日,宁德时代在2023上海国际车展上正式发布创新前沿电池技术——凝聚态电池,该电池单体能量密度高达500Wh/kg。据悉,凝聚态电池的第一步应用将是航空领域,并可快速实现量产。而目前主流的纯电动车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一般在120-180Wh/kg之间。当前主流电动汽车如果换用凝聚态电池,将轻松实现1200km的续航。
宁德时代表示,该电池采用了高动力仿生凝聚态电解质,并构建了微米级别自适应网状结构,调节链间相互作用力,以在增强微观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提高电池动力学性能,提升锂离子运输效率。同时,宁德时代还表示将推出凝聚态电池的车规级应用版本,可在今年内具备量产能力。
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其电解液完全不同于普通液态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呈完全100%的液态,而是一种半固态化的胶质状态,这使得凝聚态电池既能完成锂离子在正负极的传导工作,也因为电解液本身的粘性使得流动性降低,能提高动力电池整体的安全性能,避免了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巨大风险。此外,凝聚态电池还聚合了包括超高比能正极、新型负极、隔离膜、工艺等一系列创新技术。
除了宁德时代之外,欣旺达也在2023上海车展上发布了最新研发成果“闪充电池”,据悉,该款动力电池具有超快充、欣安全、特耐用等特点,支持电动汽车轻松续航1000km,10分钟可从20%充至80%SOC,让充电像加油一样快。欣旺达表示,方形闪充电池已实现量产。同时,其将于今年完成第一代圆柱闪充电池开发,该电池可适配约1000km续航车型。
另外,欣旺达还表示,将持续投入大量科研力量开发兼具高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的电芯及电池模组,研发规划能量密度覆盖280Wh/kg至350Wh/kg;实现10/15/20/30分钟快充各种应用场景。
· 车辆电子电气架构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把汽车中的各类传感器、ECU、线束拓扑和电子电气分配系统整合在一起完成运算、动力和能量的分配,进而实现整车的各项功能。功能车时代,汽车一旦出厂,用户体验就基本固化;智能车时代,汽车常用常新,千人千面,电子电气架构向集中化演进是这一转变的前提。从分布式到域控制再到集中式,随着芯片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电气架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芯驰科技在上个月发布了全场景座舱芯片X9SP和可支持行泊一体的智能驾驶处理芯片V9P,同时还发布了第二代中央计算架构SCCA2.0。据悉,SCCA2.0可助力车厂更快向中央计算架构演进。其高性能中央计算单元采用高性能X9、V9处理器作为开放式计算核心,并集成G9和E3用于高可靠运算,CPU总算力达到300KDMIPS。
中央计算是电子电气架构进化的下一步,而目前,域控制器是更加普遍的形式。因此,大陆集团则是发布了跨域车辆控制高性能计算单元,在原有的车身控制域基础上,集成了车辆动态控制功能,并可在增加视觉处理芯片的基础上,进一步集成辅助和自动驾驶功能,比如巡航、泊车等。
此外,如魔视智能、佑驾创新(Minieye)、宏景智驾等自动驾驶公司也在今年上半年相继推出了相关的域控制器产品。而行泊一体、舱泊一体、舱驾一体等融合方案则可有效降低成本,并提升芯片、传感器等硬件的利用率。
· GPT大模型上车!
ChatGPT的推出,让所有人都为之眼前一亮,缜密的逻辑性以及强大的学习能力,甚至让ChatGPT成为了很多人的生产工具。而在4月份,国内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公司毫末智行,正式发布了业内首个自动驾驶生成式大模型DriveGPT,中文名“雪湖·海若”。
长城汽车即将量产上市的新摩卡(配置|询价)DHT-PHEV,将成为“雪湖·海若”的首款落地车型,毫末智行表示,其城市NOH将在北京、保定、上海等城市落地,并开启泛化测试,到2024年有序落地100城。商业化层面,包括长城汽车在内,毫末已获得了3家主机厂的定点合同。
除了毫末智行之外,百度也宣布文心一言将在长安逸达(配置|询价)上首发。大模型将为智能汽车带来交互智能与服务智能的变革,带来包括与情感化的数字人交互、开放而丰富的服务生态、智能生成内容与表现形式等在内的全新体验。
· 车载屏、交互式车灯、AR-HUD
华为在2023上海车展前的智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上展示了三项屏幕与车灯相关的产品,华为统称为智能车载光解决方案。
首先就是HUAWEI xScene光场屏。该产品采用独创的光学引擎技术,可在等效视距3米远处形成相当于40英寸大画幅的虚像。实现大画幅、景深感、低晕动、眼放松的极致体验,大幅提升车内视觉感知。
其次是HUAWEI xPixel智能车灯解决方案。该方案提供双灯260万像素投影,以小体积模组优势适配多变造型,并具备业内唯一的双灯精准融合算法能力。基于百万级像素的精准遮蔽能力,以高精ADB(自适应远光灯)可实现远光常亮不眩目,夜晚的视野范围提升185%。
而HUAWEI xHUD AR-HUD则是已经在飞凡R7(配置|询价)上落地,不同于其他AR-HUD的是,HUAWEI xHUD AR-HUD分辨率达到1920*730像素,包括仪表盘和导航信息等内容均可在AR-HUD上显示,开启智驾模式时,人机交互的许多内容也将直接显示在AR-HUD上,可减少驾驶员转移视线的次数,有效提高驾驶安全性。此外,在HUAWEIxHUD AR-HUD上还可实现倒车影响显示、巨幕观影等体验。
除了华为之外,马瑞利、锐思华创等公司也在2023上海车展中展示了其AR-HUD产品。其中,马瑞利的AR-HUD名为Diorama信息显示屏。该显示屏可灵活在左右A柱之间配置大小,在挡风玻璃的底部边缘提供高清、高对比度的显示信息,包括导航、指示器、警告等图像,能确保行车信息的可见性和可读性,让驾驶员轻松识别驾驶盲区中的物体,保障安全驾驶。
同时,马瑞利也展示全彩地面投影技术,不仅可以实现个性化,而且更加智能,是可以编程的360°照明组件,增强车与车、车与人的交互。另外,马瑞利还推出了smartCorner照明与传感器系统集成技术,可将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集成至前灯或尾灯中。
· 没有高精地图的NCA
在华为智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上,余承东高调的表示,HUAWEI ADS 2.0将实现有图无图都能跑。基于道路拓扑推理网络进一步增强,即使无高精地图也能看懂路,红绿灯等各种道路元素,使得无图也能开。今年Q3将实现15个无图城市的落地,Q4又将新增30个无图城市的落地,达到45城。
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已实现深圳、上海、广州落地。重庆也即将解锁城区NCA,杭州也将在Q2落地。该系统可覆盖90%城区场景,在复杂路口、人车混行的场景也能顺利通行,可主动超车换道、脱困换道,极大提升出行效率。
除了华为之外,小鹏汽车也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开始在无图城市开放部分导航辅助驾驶功能。而百度的智能驾驶辅助方案明确表示将使用高精地图,但采用的是轻地图模式,即减少采集和标注,凭借算法来实现足够的精度。
目前已有包括华为、蔚来、小鹏、理想、地平线等多家企业明确表达了弃用高精地图的想法。而自动驾驶公司和主机厂要摆脱高精地图的原因一方面是受政策限制,且高精地图绘制成本高昂,鲜度不够。2023年“轻地图”的趋势已然分明。
· 开始内卷的激光雷达
随着高阶辅助驾驶系统的普及,激光雷达也就成为了很多高端车型的刚需。但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坚持创新才能稳步向前。禾赛科技就在今年上半年面向ADAS前装量产市场,正式发布了最新车规级超薄远距激光雷达:ET25。这款激光雷达以高度命名,仅有25mm高的极度轻薄机身可安装在车内挡风玻璃后。
同时,ET25性能并未受到影响,无挡风玻璃时10%反射率下的测远距离达到250米,即便在挡风玻璃后ET25在10%反射率下的测远距离也能做到225米。
此外,北醒光子也在上个月发布了其车载512激光雷达平台,“北醒应龙”平台,平台的底层硬件架构由三个模块组成,分别是高精2D扫描系统,905nm阵列收发和自定义SoC。作为全球首个车载512激光雷达平台,最为核心的技术之一是高精2D扫描系统,其通过双电机三环同步控制技术,将扫描角度精度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即要求电机每秒钟转动近百圈,同时每圈的偏差小于钟表秒针转动的120/1以内。北醒CEO李远表示,未来在此平台上还会衍生出更高阶的版本,实现突破1000线的历史使命,实现相机级清晰度的突破。
全文总结:随着科技的进步,车企们在智能化这条路上的投入也逐渐加大,很多车企也都展示了代表某一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全新技术,并且这些技术不是概念阶段,很多都已经可以实现落地。而这些智能化技术不仅可以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更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如今看来这些技术新颖又硬核,但或许在未来,这些硬核技术将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