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一曲《满江红》唱红了大江南北,也唱哭了荧屏内外。
即便是5岁稚儿,也能随口哼出曲调,“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的这首《满江红》,不论是词,还是曲,在中国历史长河里,都有一种别样的寄托和伟大的意义。
它给华夏民族,给每一个龙的传人,都提供了精神能量与价值支撑。
尤其在民族磨难之际,每每读起《满江红》,都能让人热血沸腾,激起前行和自信。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古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更是传唱在民间的《国歌》。
但岳飞在写就这篇词时,却是无限的悲怆和无尽的遗憾。
仔细梳理历史发现,虽然他有满腹才情,有非凡的军事天才,但即便岳飞没被害死,他依然无法挽救宋朝,甚至很可能郁郁寡欢一生。
01 宋高宗赵构,总想偏安一隅的胆小鬼
赵构是宋徽宗第九子,生于公元1107年,因他生母郑氏身份卑微,赵构从出生起就不被父亲徽宗重视喜爱。
在皇权世界,没有皇帝青睐的子女,日子大都过得不顺心,看多了捧高踩低,心中更多的是向往权力,希望睥睨众生。
然而直到15岁封王,赵构仍无实权,饱受忽略,甚至一度还被送往金国当人质。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开封府,直捣汴梁,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还将宋徽宗、宋钦宗,及宫中嫔妃、子女眷属及朝廷官员,共计14000余人全部押往北国。
那些皇室的嫔妃及子女,路上备受凌辱打骂。
到北国后,更是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从高高在上的皇室成员,一下子变成最低等的下人,他们或做奴隶、做家奴,或做官妓,做娼女。
这就是史书上最沉重的一笔,“靖康之变。”
唯有赵构,在靖康之变前,因被宋徽宗派往外地征兵,侥幸逃脱被俘。
也正因为赵构奉命在外征兵,被授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恰好手中有武器力量,这才让他有了称帝,建立南宋的机会。
南宋建立后,政权非常不稳,内有地方武装力量起义,外有金国、伪齐、伪楚虎视眈眈。
内忧外患夹击下,赵构非常聪明地利用了民众爱国心理,打出“进攻金国,收复失地”的旗号,凝聚人心,收拢政权。
当然,赵构非常清醒地知道,他没有能力收复失地,也知道很多依附于他的人,并不是真的想收复失地,只是想保卫现有的领土。
毕竟,那时的南宋积贫积弱,自己的政权都不稳固。
不过,在“进攻金国,收复失地”的号召下,赵构得到了很多人支持,也重用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勇士,其中包括韩世忠、岳飞等人。
岳飞作战战术灵活,善于搞偷袭、打伏击,即便他兵力大大少于金人,但只要他一出手,金兵就会损兵折将,经常被打得落荒而逃。
很快岳飞收复南方最重要的城市健康,就是今天的南京。
之后,岳飞更是屡建战功,被赵构一路提拔重用。
但赵构重用岳飞,并不真的想收复失地,而是想用打仗来促使与金方和谈。
告诉金国,我宋朝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这下可以好好和谈,允许我称臣偏安一隅了吧。
为什么打赢了,还要对人伏低做小称臣呢?
其实这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当时历史发展不像今天这么发达,可以用大数据清晰地分析双方力量对比。赵构对南宋与金国谁强谁弱,心里没底。
其二,是赵构本身的性格问题。他从小不被人重视,没有实权,缺少杀伐果决的能力。面对复杂局面,他本能地想逃避,想跑。
说白了,他就是一个胆小鬼。
但胆小鬼绝不会承认自己胆小、怯懦,而是会找各种合理化理由,美化自己,高大自己。
赵构的理由是,大宋国力不如金国,越往后打越吃亏,而且打仗要兵力要钱财,最终受苦的是百姓。
正如有句话说的,兴,百兴苦;亡,百姓苦。
只要打起来,不管输赢,百姓都受苦,唯有和谈,才是真正的心系百姓。
所以,赵构每次让岳飞和其他武将打仗时,都会给出一条线,让他们打只能打到画线处,决不许多进一步,否则挑起争端,扩大战争。
但他真实的想法是,既想给金国立威,又想给对方留余地,于是乎,在重用岳飞等主战派的同时,也重用主和派秦桧等人。
目的就是一心只为和谈,然后做自己的山大王。
02 宰相秦桧,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秦桧这人呢?
据史记介绍,他聪明有才,公元1115年进士及第,历任太学学正,左司谏、御史中丞等职。
但秦桧极端自私,为谋取私利,升官发财,可以抛弃民族大义,随时改变立场。
靖康之难之前,北宋主战派吃香,秦桧则是坚决的主战派,慷慨激昂地呼喊着荡平敌寇,三次上奏反对割地求和,甚至主动提出要辞去职务。
有意思的是,每次反对,秦桧都会升职,最后一次被宋钦宗升任御史中丞。
靖康之难时,秦桧也被金兵抓去北国。
到达北方后,孙傅等人都守节不屈,唯独秦桧屈服于威逼利诱,见风转舵,甚至帮着金国人出谋划策,并受到金国人重用,提拔为“参谋军事”。
后来金国被岳飞打得分崩离析,内部出现分裂,分成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
公元1130年,秦桧携家眷从金国回来南宋。
于朝廷上,他大表忠心,声称在金营坚贞不屈,一片赤胆忠心,支撑自己偷逃回来了。
其实,他是被打怕了的主和派放回来的做内应的,是金国的卧底。
对于秦桧的说辞,无法考证真伪,当时也有人怀疑提出质疑,但无奈宋高宗赵构不认同,反而与他越聊越投机,对他推崇备至。
究其原因,赵构想和谈,想向金国称臣,奈何国仇家恨在前,他无法自己说出口。
毕竟亲生父母、兄弟妻儿等人全被金国人掳去,被人羞辱蹂躏在前,自己现在手握重兵,武将得力,形势大好,他却主动和谈,不被唾沫星子淹死才怪。
据说,一次赵构流露出和谈意向,消息传出后,抗议的文书堆积如山。
有的抗议文书写得精彩,文采斐然,有人就将其印刷出来,像发传单一样,遍地开花,让百姓争相传,把赵构搞得是灰头土脸。
赵构想要和谈,可无人懂他的心思。
恰好,这时秦桧回来了,他不仅博学多才,脸皮比城墙拐角还厚,无论多么恶心的事,他都能引经据典,粉饰得色彩缤纷。
你看赵构的屈辱求和,秦桧可以将其美化成宁愿自己受苦受辱,胸怀百姓,让百姓得利的英雄。
于是,两人惺惺相惜,秦桧也成了赵构的左膀右臂,官升宰相,却干着卖国的勾当,暗中与金人书信往来,想方设法和谈。
03 天才将领岳飞,精忠报国的耿直哥
当然,赵构想要和谈,一味地屈辱求和,肯定无法达成心愿。
还得有人能打,在战场上取得优势,才能实现他偏安一隅的皇帝梦。
于是,岳飞就成了他的另一个左膀右臂。
岳飞是天生的武将,不仅善骑射,还天生神力,弱冠之年就能挽弓三百斤。
赵构当康王时,就已结识了大他4岁的岳飞,这位在战场上初露锋芒的少年英雄。
奈何岳飞是个耿直哥,一心只想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收拾旧山河。
赵构刚登基时,两人因政见不合,岳飞被贬为庶人,离开朝廷。
但岳飞始终未放弃抗金梦,一直辗转各地地方军,多次击败金兵,再次声名鹊起。
赵构为了南宋政权稳固,为了在战场上取得优势,只得重新重用岳飞。
不过,岳飞确实能打,一次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得金兵丢盔弃甲,闻之色变,这让赵构又惊又喜。
有一年金国统帅带着大军南征,宋朝被迫迎战,原来是防御战,结果被岳飞活活打成了反击战,打着打着还开始收复失地,先后收复建康、平定游寇、长驱洛伊等战绩。
若不是赵构连下12道金牌,让他搬师回朝,估计夺回幽云十六州,把金人赶到长城之外都有可能。
为何岳飞节节胜利情况下,赵构非要阻止他继续北伐,收复失地呢?
首先,岳飞随着战绩越多,在民间的威望也越来越高,甚至远远超过了赵构,让他可望而不可及,这让赵构有忌惮心理。
其次,岳飞一心精忠报国,心心念念主张迎徽、钦二帝回南宋,这让赵构有苦说不出,他留恋皇权,压根就不想迎旧主,让皇位。
最后,岳家军治军严明,人数庞大,战无不胜,因是岳飞一手带出的,兵士对其极其崇拜和敬仰,兵符都没有岳飞的号令管用,兵权如此集中,赵构担心他功高震主。
所以,基于以上分析,即使岳飞忠义两全,有志向与能力,宋高宗赵构也无法容忍岳飞的存在。
宠臣秦桧猜中了赵构的心思,自然会尽心尽力为赵构分忧解难,想尽办法除去岳飞。
可惜一代忠臣,年仅39周岁,含怨而去。
虽然岳飞壮志未酬,身先死,虽然他直捣黄龙,梦不成,但他身上的那种精忠之志,浩然之气,却从此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即便历经长河洗礼,纵然穿越千年时光,他依然璀璨如珠,这就是岳飞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关注@我心已悠然 把旧时光的故事慢慢讲给你听。
作者简介:心然,曾经沙场秋点兵,如今我手写我心,从此一手抱娃一手种花,在人间烟火中,细嗅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