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成为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迎来战略布局期。
本刊特约作者 李赟/文
以移动运营商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板块狂飙的背后,数字经济正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引擎。
从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提出的“数字福建”,到2022年首度通过《“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对中国数字经济的实施建设做出全面部置,国家对数字经济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
202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下称“《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3月7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组建国家数据局”成为13项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之一。根据方案,国家数据局是由国家发改委管理,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国家数据局的设立是国家层面大的战略目标,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
3月14日,首个数字中国地方规划出炉!宁夏发布的《数字宁夏“1244+N”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围绕数字宁夏建设,推动实施“1244+N”行动计划,健全完善组织、规划、政策保障体系,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宁夏节点和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大力实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政务、数字化社会“四化”工程,培育引进一批生产和运用数字的企业,2023年数字信息产业产值达到850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36%左右(力争到2027年达到40%以上),加快推动宁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兴业证券表示,近些年来,数字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其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中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有望成为新时代、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动机。十八大以来,发展数字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二十大再次提及建设数字中国,政策催化密集,数字经济再迎战略布局期。
华泰证券认为,数字经济是2023年科技板块值得关注的投资主线之一,《规划》的出台将进一步加速国内数字经济建设节奏,为赛道内的主要参与者带来明显的增量空间。
三大驱动力
兴业证券表示,经济转型、顶层设计、国家安全是数字经济的三大驱动力。其中,从经济层面看,长期而言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是转型期的经济发动机。
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趋势、人口红利、城镇化进程加快等相继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不过,2010年以来随着上述人口红利、城镇化进程等驱动力有所减弱,靠传统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出现边际递减,传统制造业投资增速下行,中国经济正面临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经济转型背景下,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超越传统制造业维持较高的投资增速,有望成为转型期的经济发动机。
从当下看,数字经济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22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任务仍然艰巨。而近些年来,数字规模维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在疫情下甚至实现了逆势扩张,数字经济增速也远高于GDP整体的增长速度,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从政策层面,数字经济政策定调级别高,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于数字经济的重视度不断提升,《中国制造202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均涉及了数字经济相关产业。
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从数字基础设施、大数据、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化等多方面规划了数字经济发展前景;
2022年7月,国务院发布公告,同意国家发改委牵头联合中央网信办等20个部委建立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
2022年10月,国务院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就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报告,并且重点提及了核心技术攻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创新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工作安排。同时,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及建设数字中国,密集政策推动下数字经济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2023年2月,《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的“2522”整体框架,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同时,《规划》为中国中长期数字化建设和发展指明方向,即到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此外,《规划》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
从地方来看,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对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路径着墨较多。例如上海市提出“着力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北京市提出“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浙江省致力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广东省提出“推进网络强省、数字广东建设,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等。
作为首个数字中国地方规划,《数字宁夏“1244+N”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2023年宁夏数字信息产业产值达到850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36%左右(力争到2027年达到40%以上)。具体而言,包括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宁夏枢纽节点建设。实施西部云基地数字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开工建设数字经济小镇,加快推进集群“九通一平”建设,完善集群配套设施。实施数字产业化工程。全面升级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5G向重点园区、重点场所、行政村等区域延伸覆盖,新建5G基站2000座,累计达到1.2万座。加快推进数据中心集群发展,新建5个超大型数据中心,增加标准机架11万架,总量达到15万架,服务器装机能力超过125万台。
从安全层面看,大国博弈背景下,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大国博弈背景下,美国相继对中兴通讯、华为等企业实施制裁,同时遏制中国国产化率较低的半导体产业链,目前对中国的限制已经从底层硬件领域延伸到了基础软件。而2022年以来俄乌冲突再一次彰显了安全的重要性:俄乌冲突下俄罗斯受到了来自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密集制裁,大国间信任度下降,同时地缘冲突频发下,大国间的博弈也将更为激烈。
因此,在二十大报告中,将安全问题单独成章重点论述,其中“安全”一词出现频率达到91次,其中29次为“国家安全”,创历年来新高,同时重点提及了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兴业证券认为,数字经济对保障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实现能源资源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中美博弈背景下,两国技术竞争已经从底层硬件领域延伸到了基础软件,例如,2022年8月12日,美国商务部发布规定,对设计GAAFET(全栅场效应晶体管)结构集成电路所必需的EDA软件实施出口管制,EDA软件又被称为“芯片之母”,是芯片设计的必备工具,在三大EDA公司均为美国公司背景下EDA软件国产化迫在眉睫,因此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发展离不开数字经济。
其次,2022年俄乌冲突让各国意识到能源自主安全的重要性,而发展新能源是碳中和背景实现能源自主安全的重要一步,新能源由于弃风、弃光现象效率低下,因此发展柔性可控的新型电力系统对于新能源转型、实现能源自主安全十分重要。
数字产业链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各国应对疫情冲击、加快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选择,目前数字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
从分类上,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数字经济具体包括四大部分:一是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具体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二是产业数字化,即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部分,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三是数字化治理,包括但不限于多元治理,以“数字技术+治理”为典型特征的技管结合,以及数字化公共服务等;四是数据价值化,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数据标准、数据确权、数据标注、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流转、数据保护等。
在数字经济体系的“四化”框架中,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主要参与生产力重构,数字价值化更多体现生产关系的重构,而数据价值化的多种应用是生产要素的更新。
兴业证券认为,数字经济是新时代的经济发动机,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根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对于全球47个经济体数字经济规模的统计,2021年全球47个经济体数字经济同比名义增长15.6%,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2.5个百分点,2021年全球47个主要经济体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45%,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的分类标准,在测算的47个国家中,有20个发达国家、27个发展中国家。
在结构方面,产业数字化依然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且数字技术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据统计2021年,全球47个主要经济体数字产业化规模为5.7万亿美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5%,占GDP比重为6.8%;产业数字化规模为32.4万亿美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5%,占GDP比重较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约为38.2%,产业数字化的规模优势明显。
在三次产业上,受行业属性等因素影响,从全球看,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率先在第三产业爆发、数字化效果最显著,在第二产业的应用效果有待持续释放,在第一产业应用相对偏少,2021年,全球47个经济体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占行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5.3%、24.3%和8.6%,分别较上年提升1.3、0.8和0.6个百分点。
就中国而言,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较2016年扩张1倍多,同比增长16.1%,高于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39.8%,较2016年提升了9.6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已成为新时代的经济发动机。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2021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7.2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占GDP比重为32.5%,在2017-2021年间每年增速均处于10%以上。同时,数字产业化亦维持着稳定的增长,2021年,数字产业化规模为8.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8.3%,占GDP比重为7.3%。
数字产业化
数字产业化即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目前正经历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转变。
2021年,中国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规模达8.4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占GDP比重为7.3%,同比持平。从结构上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数字产业化中占主要地位,2021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4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9.5万亿元,同比增长17.7%,两年复合增长率为15.5%;电信业务收入稳步提升,2021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4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0%,增速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经历波谷后迎来快速增长,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增速创下近十年新高,较上年加快8.0个百分点;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健康发展,2021年,中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1.55万亿元,同比增长21.2%,增速比上年加快8.7个百分点。
《规划》提出,数字基础设施与数据资源体系为数字中国的“两大基础”。数字基础设施领域,要加快5G网络、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看,基础设施建设等底层架构是产业链上游,数据和算力网络是核心要素。具体来看,上游设施建设依托5G基站、光纤光缆、芯片、PCB、光模块等科技板块提供支撑基础,包括芯片、电池等基础组件;无线设备、传输设备等通信设备;传感器、集成电路等核心组件以及数据源和底层架构等数据要素。
从数字经济的发展历程看,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根基。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新型基础设施从信息、融合和创新三方面,借助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筑牢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数字化的实现——半导体:计算机通过编码和逻辑运算等便可以数字化表示万物,而依托于半导体技术的集成电路,则实现了数字化描述的微型化、智能化。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近些年不断增长,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为9145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封测、制造、设计市场规模分别为4115.25亿元、2560.6亿元、2469.15亿元。
数字化传输与储存——5G、云计算、数据中心:数字经济下的新型商业模式很大程度上是以通信技术为基础的,5G则是信息通信时代的“高速公路”。自2019年6月工信部发布5G牌照以来,中国5G产业已走过逾三年商用历程。这三年多来,中国5G网络覆盖从城市走向乡村,应用场景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超过254万个5G基站。在应用方面,5G移动手机用户已经超过了5.75亿人。在行业应用方面,国民经济有九十几个大类,一半以上都已经用了5G。而基于传输,云计算与数据中心将实现资源的统一存储与管理,目前云计算发展已度过萌芽期,进入第二个十年,疫情下企业IT支出进一步缩减,云计算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弹性的优势,帮助企业降低IT运营成本、提升运行效率,整体云化趋势有望进一步加强。
数字化处理——人工智能、区块链:人工智能是利用数据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环节,决定了数据的应用效率和深度,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5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2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9.79%,在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金融、政府、零售、制造、互联网等领域。区块链是借由密码学与共识机制等技术创建与存储庞大交易资料的点对点网络系统,有数字资产、供应链金融、征信、跨境支付等广泛的应用空间。目前中国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已走在前列,2021年申请的区块链行业专利技术占到了全球的84%。
数字化产品——信创: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旨在实现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包含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基础应用软件三大部分。目前中国信创行业发展已走出产品前期研发阶段,党政信创、金融信创陆续展开。未来信创进程将按“2+8+N”节奏依次推进,其中“2”指党、政府两大体系,“8”指关乎国计民生的八大行业,包括金融、石油、电力、电信、交通、航空航天、医疗和教育等,“N”则指信创产品全面应用到消费市场,包括物流、汽车、家居等。
产业数字化
兴业证券表示,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数字科技赋能的传统行业在效率与质量方面进一步释放增长动能。
工业方面,工业互联网提高生产效率,数字技术催生行业变革。工业互联网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工业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等诸多行业,截至2022年2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5.3%,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达74.7%,工业互联网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重塑生产方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军工行业:数字技术推动信息化战争走向智能化战争。数字化在军事装备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以高超音速武器为代表的智能弹药系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无人作战平台系统、以全电推进为代表的数字电力装备系统,这些技术将推动信息化战争转向智能化战争。
汽车行业:汽车有望复制智能手机“硬件革新→软件赋能→生态延伸”的产品升级之路。目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汽车实现了硬件的革新,软件有望重塑产业格局,智能化的汽车有望成为人类生活的“移动第三空间”。汽车智能化主要有智能座舱、自动驾驶、V2X三大应用内容,智能座舱有望凭借较低的单价及较强的体验感成为率先发展的领域,自动驾驶方面L2+级别渗透率正快速提升,而V2X产品为人机交互提供了桥梁,使得汽车成为重要的智能移动场景。
能源行业:数字技术打造智能电网,虚拟电厂提供电力供需矛盾解决方案。在电力输送网络方面,电力大数据辅助打造以特高压为骨干的智能电网;在用能侧方面,自动驾驶、分布式储能、V2G等新技术提升电气化程度,有助于实现能源调配与网络应用;在支撑系统方面,由算法构成虚拟电厂通过聚合发电、储能、用电三侧资源,有效弥合电力供需矛盾,是解决缺电问题的高性价比方案之一。
服务业方面,从零售、餐饮、旅游到办公、教育、医疗等各类传统服务市场因数字化赋能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
金融行业:网络支付、数字人民币是重要的数字经济形态,数字赋能将助力金融行业实现产品销售向用户运营的转变。网络支付方面,2021年中国完成移动支付业务1512.28亿笔,金额526.9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7%和21.9%;同时数字人民币推进提速,截至2021年底,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超过808.5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亿个,交易金额875.7亿元,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等领域。未来打破数据孤岛将是在金融行业最重要的应用方向,数字赋能将助力金融行业实现产品销售向用户运营的转变。
现代消费行业:数字化进程推动了电子商务兴起,网上外卖、在线医疗等众多数字服务蓬勃发展。电子商务领域,网络零售持续快速发展,202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2.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5%。同时直播带货等形式兴起,2021年重点监测电商平台累计直播场次数量超2400万场,累计观看超1200亿人次,直播商品数量超5000万个,活跃主播数量超55万人。此外,网上外卖、在线办公、在线医疗、网络视频等数字服务蓬勃发展,截至2021年底,用户规模分别达5.44亿、4.69亿、2.98亿和9.75亿。
传媒:数字技术改变移动互联网内容分发、生产方式,元宇宙未来空间广阔。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改变了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分发、生产方式,让海量内容与用户精准匹配。下一代互联网将通过VR、AR等技术,进一步将现实世界映射到虚拟世界,形成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虚拟世界,在元宇宙内拓展出广阔应用空间。
农业方面,农业信息化及农村电商助力农业发展。首先,农业信息化是数字技术在农业最重要的应用,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测算,2020年全国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为22.5%,其中畜禽养殖信息化水平最高,为30.2%,设施栽培、大田种植、水产养殖信息化水平分别为23.5%、18.5%、15.7%。其次,农村电商同样对农业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0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增速加快2.4个百分点。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221亿元,同比增长2.8%。
要素市场化
数据资源体系是数字中国的另一大基础,《规划》提出,数据资源体系中,要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
随着中国数据总量的扩大,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将逐步推进。目前中国数据年均增速超50%,全球占比超20%,是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预计2025年,中国数据总量全球占比将接近30%。
同时,中国对数据要素的重视度也逐步提升,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参与分配的提法是历史首次,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数字经济”红利大规模释放的时代,“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已经从投入阶段发展到产出和分配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则使数据行业有了基本法,“数据交易中介服务”受到法律认可。
数据生产要素属性的提升,关系着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关系着国家发展的未来。世界各国都把推进经济数字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在前沿技术研发、数据开放共享、隐私安全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前瞻性布局。中国也要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同时,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智慧城市,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利用大数据平台,分析风险因素,提高感知、预测、防范能力。
根据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和时代性,明确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政策文件,是要充分发挥数据这一新型要素对其他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使大数据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2022年12月9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数据资产入表路径。12月19日,《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又称“《数据二十条》”)提出构建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构成数据顶层设计。
根据《数据二十条》的指导方针,地方纷纷做出探索,并出台相关政策。2023年2月,《杭州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实施方案(试行)》(征求意见稿)、《深圳市数据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相继出台。随着中央、地方持续出台数据要素相关政策,数据要素行业有望加速发展。
国泰君安证券表示,数据要素对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中国具有数据资源禀赋,数据要素价值化(数据要素价值化包括三阶段: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和数据资本化)带来机遇,数字要素的充分利用与合理开发可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有助于产业链优化和竞争力提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正式认定数字要素的经济要素价值,中国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先明确发展数据要素的国家,有望获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数据要素对资本、劳动力等其他要素具有乘数作用,放大各要素在产业链流转中的价值。
投资的主线
2012-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26%,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增速将在9%左右,数字经济规模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6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或在50%左右,其中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仍将在数字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数字产业化的增速将加快。西南证券认为,未来有三个方向值得重点关注:
其一,数据要素、数字价值化加速发展,关注金融行业和平台经济。近期,数据要素相关战略部署不断完善,国家和地方数据战略加速出台。2014-2019年,中国大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形成第一波热潮,根据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测算,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突破1749亿元。
产业链方面,数据要素总体划分为上游数据提供方、中游数据服务商和数据交易所,以及下游数据需求方。给予不同行业和领域数据特点不同,部分行业的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可能会先行,其中可能性较大的为金融行业。
目前,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面临统筹力度弱、数据立法有待改善、交易市场瓶颈大、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低、数据市场监管难、数据安全保障较差六个方面的挑战,但金融体系的数据相对统一性更高,也更加完整,获取渠道较其他行业数据体系更加完整,数据要素的发展需要金融子行业的互相打通,数据更加开放,在流通方面形成更加完整的数据交易体系并赋之数据交易服务。
另外,中介平台是数据要素市场交易的重要模式。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平台经济市场化运营,对界定数据要素的主体职责与所有权、使用权,明晰数据要素的创造者,数据监管、信息保护以及数据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其二,网络安全与数据监管。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及逆全球化的加深,各国都在积极布局网络和数据监管。网络安全行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数据安全法》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为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网络安全产业链上游是涉及网络安全的相关设备,包括芯片、内存等,中游则为网络安全的不同细分领域,下游就是网络安全的需求方。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中国网络安全市场从2016年的269.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31.9亿元,预计在2022年底达到704.3亿元。
按产品结构来看,网络安全市场可以划分为安全硬件市场、安全软件市场、安全服务市场,中国网络安全市场以硬件为主,硬件占市场54.4%,其后为服务(28.5%)和软件(17.1%)。数据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完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规范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推动数据安全产业发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提升数据安全保障水平,提升防诈反诈技防水平,完善长效治理机制。
其三,数据国际合作,尤其是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周边国家的合作。根据布鲁金斯学会统计,2009-2018年十年间,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度高达10.1%,其中,2014年数据跨境流动对全球经济增长的价值贡献超过2.8万亿美元,预计2025年有望突破11万亿美元。
美、德、日、英等发达经济体持续强化数字经济战略布局的同时,其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成为数字经济战略布局的重要一员。如,马来西亚推出三大策略、六大主轴发展数字经济;印度尼西亚加速促进经济、教育、金融、交通、医疗等领域数字化转型;越南将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作为建设数字化国家的三大支柱。且不同国家针对具体领域制定专项发展政策,如印度凭借区位优势发展数字海事;印度尼西亚依托金融科技发展潜力加速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
据《经济学人影响》调查显示,后发国家新兴城市居民拥有比发达国家更高的数字技能,创新资源越来越向新兴市场热点地区集聚。从2022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评选出的全球创新前100强城市(群)来看,亚洲数量最多,拥有38个,其中11个跻身全球前20强。202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时强调,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在重点领域,要大力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数字合作平台,缩小数字鸿沟。
兴业证券建议,关注数字经济中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新基建三条主线下,受益于国产替代、技术变革的核心领域。
数字产业化:大国博弈背景下,二十大报告将安全问题单独成章重点论述,自主可控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数字产业化主线下围绕国产替代布局数字经济核心领域:信创、半导体、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催生了一系列新兴行业的同时,也为一些传统行业带来了生机,产业数字化主线下关注受益于数字赋能、传统产业技术变革的核心领域:智能汽车、工业软件、能源IT、医疗IT等。
数字新基建:数字新基建有望成为数字经济推进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数字新基建政策落地与项目配套加速推进,在为疫后经济修复提供动能的同时,也为中长期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数字新基建主线下关注受益于政策落地与项目配套加速落地的核心领域: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等。
华泰证券认为,根据《规划》可关注数字经济的三大方向。
方向一:运营商担纲数字经济建设主力军,迎数据要素发展新机遇。
《规划》指出,要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运营商在数字中国的“两大基础”中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三大运营商是中国算力网络建设的主力军,当前已由基础设施提供商转变为资源、系统、应用端全面赋能,在数字经济产业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另一方面,运营商掌握着大量数据资源,也是数据要素产业链中的重要参与者,未来,数据资产进表后,运营商数据底座价值将会进一步凸显。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1.2万亿元,带动相关投资超过3.5万亿元,直接创造超300万个就业岗位,带动超过8万亿元新兴消费,届时将形成万亿级5G相关产品和服务市场。
方向二:算力产业链中ICT基础设施、IDC环节有望率先受益。
《规划》指出,将促进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全面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华泰证券认为数字经济建设中,将率先产生对于ICT基础设施、IDC等底层基础设施环节的需求:ICT基础设施领域,数字中国建设将为服务器、交换机等大量软硬件设备带来增量需求,推动行业增速提升;IDC领域,未来随着千行百业数字化提速叠加AIGC等新应用拉动算力需求,2023年IDC行业供需格局有望迎来拐点。
方向三:构筑自立自强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国内计算芯片迎来发展黄金期。
《规划》指出,要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此外,还提出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华泰证券认为数字基础设施布局仍是主要投资主线,在追求先进制程提升算力规模的基础上,正逐步向提升能效比和多级数据中心协同布局的更高方向发展。在科技核心环节自主可控重要性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国内CPU、GPU等计算芯片板块有望在政策推动下实现在数据中心的适配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