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民都喜欢存钱,对于透支的超前消费并不看好,存款越多越说明这个人有能力,所以很多时候大家都更愿意晒一下自己的存款,但是当你打开手机银行查看账户的时候,总有些时候觉得自己在银行存的钱,怎么变少了,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之前说好的利息都去了哪里?是什么环节搞错了吗?
要知道距离我们最近的就是2020年的疫情影响了,那时候有存款的人才能平稳地渡过那段时光,谁能想到,天灾人祸近几年好像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一旦有什么情况突发,银行卡里的钱才是唯一保障。而且尤其是老一辈的人,对于存钱特别重视,一方面不想给自己子女增加负担,一方面自己年龄大了买个药住个院都需要钱,还有就是自己的老年生活买菜做饭等日常都是要根据经济状况来决定的,只有存款多了,才能保障自己的未来。但是近几年,年轻人也有了存钱的意识,尤其90后和00后两代人,也意识到了危机时刻只有存的钱才能救自己于“水火之中”,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中国尽管很多年轻人想要存钱,但是真正能存下来钱的却很少,大部分人总是天天嘴上说的存钱,但是一旦打开了自己的存款余额,基本不超过三位数。其实也不能怨年轻人,现在信息化时代,发展太过迅速,网上的很多东西诱惑着年轻人,太多新鲜的事物诱惑着他们,在我们父母那个年代,并没有太多除了生活成本以外需要花钱的地方,而且那时候的一个月的生活费跟现在也无法比,工资虽然不高,但是东西也大多不贵,但是现在随便出去吃顿饭就几十甚至上百的都有,很少有不“月光”的年轻人。而且适婚年龄段的年轻人房贷车贷在身,存款自然不会太多
一般我们去银行存钱,大致就只有活期和定期,定期的利息更高一些,但是规定时间段是不能取出来用的,比如五年或者十年,这个钱取出来是要扣除手续费等问题。忍住不取出来就会得到相应的利息回报,近些年存款的人希望自己的钱可以“生”出来更多的钱,所以一些与银行的理财产品就应运而出,但是这些真的靠谱吗?
第一个则是自动转存,一般存款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自动转存的选项,很多人不明白就给勾上了,因为看起来很方便,可以不用银行来办理业务,本金和利息都自动转存,但是这种一般是按照以前的利息计算之后的利息,很多人不懂这方面就以为自己赚了,其实不然,银行的利率是会有变化的,如果利率变高了,就意味着我们的利息没有上升,这一定是吃亏的。
第二种则是结构存款,就是把利息让银行拿去投资,但是这方面是有风险的,要么是赚了要么是赔,感觉就跟拿利息这部分去买了股票,而且一旦投资失败,几年存下来的利息一分都没有了。第三种就是一些银行拿你的钱去买了保险,这个钱取不出来了,要到时限才能取出来,不然就是很亏的,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维权,所以存到银行的钱也不能完全放心,要仔细检查条约细致看清楚之后再选择存款存到哪里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