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公募偏股基金火热,赚钱效应大增。从净值表现看,同样主要投资于股市等资产的理财子公司权益类产品大幅跑输基金。一些投资者因此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投资能力产生怀疑。然而北青-北京头条记者采访的多位专业人士都认为,银行理财子公司去年才刚成立,目前发行的权益类产品数量很少,成立时间也很短,有的还在建仓期,不能将其与已经成熟的公募基金简单对比。银行理财子公司对权益类产品的运作较基金公司更为谨慎,也更适合银行理财产品的目标客户。
理财子公司只有三款权益类产品登记在案
根据2018年发布的资管新规,资产管理产品按照投资性质的不同,分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和混合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于存款、债券等债权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权益类产品投资于股票、未上市企业股权等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投资于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的比例不低于80%,混合类产品投资于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且任一资产的投资比例未达到前三类产品标准。
按照这样的分类,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多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公募股票型基金是典型的权益类产品。
9月1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查阅中国理财网,只搜索到三款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权益类产品:光大理财阳光红300红利增强、光大理财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和工银量化理财·恒盛配置理财。
两款权益类产品成立时间短 没跑赢业绩基准
从最新净值情况来看,工银量化理财·恒盛配置理财产品净值最高,已超过2元。但该产品成立于2013年,目前续存期限已经达到7年,而工银理财去年才成立,因此这只产品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理财子公司产品。
光大理财的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成立于今年5月26日,主要挂钩中证800指数,其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800指数收益率×8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15%+活期存款利率×5%。截至8月31日,其净值为1.0327元,增长了3.27%。对比之下,同期中证800指数涨幅为26%左右。显然,这款成立三个月的产品眼下的收益离业绩基准还很远。
光大理财另一款阳光红300红利增强8月31日净值为1.0097,涨幅0.97%。该产品7月24日才刚刚成立,内部评级为四星级,属于较高风险,适合进取型投资者。该产品主要投资于沪深300成分股,业绩基准为上证红利指数收益率×90%+中证国债指数收益率×10%。阳光红300红利增强成立一个多月,同期上证红利指数上涨2.82%,该产品暂时离业绩基准有一定距离。
理财子公司混合类产品数量多 部分产品年化收益率超过50%
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混合类产品,也有部分资金投资于股票等权益类资产,与混合型基金比较类似,它们表现如何?
9月1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中国理财网查询到,银行理财子公司目前已经发行408款混合类产品,都成立于去年8月之后,累计净值超过1.2元的产品有5只。
收益最高的工银理财“月聚月盈”专项资金理财自2013年就开始运行,并非典型的理财子公司产品。剩余四只产品中净值最高的是中银理财——智富(封闭式)2019年11期。该产品起始于去年12月19日,中等风险,业绩比较基准为年化收益率4.40%,但今年8月27日的净值为1.3732,换算成年化收益率已超过55%。
排在其次的兴业银行兴睿优选进取混合,成立于今年2月25日,8月27日累计净值为1.2682元,半年收益率已接近27%,折合年化收益率也超过50%。其业绩比较基准是“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0%+人民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0%”。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14.48%,央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只有1.5%,所以这款产品其实大幅跑赢了业绩基准。
排在第三位的是中银理财——智富(封闭式)2019年03期,成立于去年9月24日,业绩比较基准为年化收益率4.60%,8月27日净值为1.2542,年化收益率超过27%,是业绩基准的6倍。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发现,大部分混合类产品的业绩基准都不像基金那样挂钩股市指数,而是一个确定的年化收益率,多在4%-4.5%左右。
408款混合类产品中197款的净值超过1.04,由于大部分成立日期都不超过一年,有的只有三个月,因此年化收益率肯定明显超过4%,大概率跑赢了业绩基准。当然,不少产品还处于封闭期,到期后能否保持这样的收益,需要时间检验。
专家:现阶段不能拿银行权益类理财产品与公募基金简单对比
今年A股表现不俗,公募基金近千只收益超过50%,9只产品先后翻倍,96%的基金取得正收益。即使8月市场出现较大幅度调整,偏股型基金也明显出现回调,整体赚钱效应依然十分诱人。
此前,有报道将三款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权益类产品与今年火爆的公募基金相比较,认为它们表现平平,相去甚远。
然而,多位专业人士认为,银行理财子公司去年6月以后才开业,他们发行的权益类产品成立时间更短,即使投资方向与公募基金相同,现阶段也不宜将两者简单对比。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指出,光大理财发行的两只权益类产品成立时间较短,分别是1个月和3个月,产品处于建仓期,没有完全追踪指数,所以会导致产品净值增幅相对缓慢,甚至低于业绩基准。此外,理财产品的业绩应该和建仓期的基金比较,不宜和老基金相比。
刘银平还认为,目前理财子公司的纯权益类产品数量有限,反映不了长期业绩表现,如果是单纯追踪指数,和普通指数型基金差别不大。
“银行理财子公司刚成立一年,无论是产品体系还是投研能力,各方面都还在完善之中。
所以理财子公司的权益类产品和公募基金,现在没法一起比较。就好像让一个3岁的小孩和一个30岁的大人一起跑步,怎么比?”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较弱 银行理财子公司对权益类产品很慎重
普益标准研究员于康表示,理财子公司由母行牵头组建,其在固收类资产领域具有一定的投资优势,虽然理财子公司投资范围相对宽泛,但当前其在权益类投资领域尚处于弱势,另外理财子公司的客户资源主要来自于母行,该部分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当前理财子公司对权益类产品的运作也较为稳健,收益表现相对一般。
董希淼也认为,评价理财产品,不能只看绝对收益,还要看其针对的客户群体。银行理财的客户群体,在风险偏好上应该偏于稳健型的,即使这些客户选择投资权益类资产,也不愿意承受太高风险。因为今年股市涨的好,所以大家会觉得基金表现更优秀,但市场情况不好的时候,基金的净值可能会大幅回撤,银行理财产品的稳健就会显出优势。他个人很看好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未来发展。
普益标准此前发布的报告认为,银行理财的投资者对于权益类产品的接受度仍然偏低。一直以来,银行理财的客群大都属于中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对于产品的波动较为敏感,刚性兑付思维固化,较难接受产品投资收益损失,甚至本金受损的结果。有调研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中国城市家庭难以接受投资理财产品任何本金的亏损;大多数家庭只接受1年及以下的回报周期,这与银行投资权益类资产易产生收益波动、所需投资周期较长等相悖,进而也制约银行发行投资权益类资产。
理财子公司未来将提高权益类产品比例
目前,固收类产品依然是银行和理财子公司的主流,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更多理财子公司相继开业或产品发行进入常态化,理财子公司混合类及权益类占比或进一步提升。
今年6月18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0年陆家嘴论坛上发言时就明确提到“加大权益类资管产品发行力度。支持理财子公司提高权益类产品比重,信托公司发行证券投资信托产品,保险机构发行组合类产品。”
“在投资者资产配置多元化背景下,银行理财子公司加大布局权益市场是大势所趋。”于康认为,后续随着子公司人才补充到位以及投资能力的不断提升,理财子公司将发行更多的权益类产品。
刘银平预计,理财子公司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会逐渐提升,但是纯权益类产品的比例不会太高,未来理财子公司会主打固收+产品,以固收类资产打底来稳定产品收益,再配置一定的权益类及其它类资产以博取较高的收益。
普益标准报告认为,无论是从投资者接受程度还是银行自身的投资能力、意愿等来看,银行理财布局权益市场任重道远。从实际表现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售权益类产品整体较为谨慎,投资策略偏防守,仍以小范围实验为主,真正大范围布局权益市场仍然不容乐观。不过,从中长期来看,出于投资者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以及银行拓宽市场份额、追逐超额收益的动机,银行理财投资权益市场仍是趋势。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