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个人投资者账户“绿成一片”,仅少数机构跑赢比较基准……
这一年,你的投资理财收益如何
半岛全媒体记者 文鸿飞年末正是盘点支出、计算收入的时候。不少人发现一年来,自己的理财投资收益差强人意甚至为负;“基民”更是“亏得不敢查看收益”。与收益惨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临近年末,理财公司却动作频频:忙着下调费率,忙着下调业绩比较基准……这一年来,你的理财投资为你带来了多少收益?理财公司的种种动作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收益下行的境况下,理财产品还值得买不?且看记者的相关调查采访。理财产品:收益不及预期,赚钱效益欠佳今年以来整体投资市场的持续震荡,让许多购买理财产品的居民面临收益不及预期甚至浮亏的局面。“今年10月初发了工资手里有‘余粮’时,综合考察了收益率、安全性和便捷性等因素,买了些浦银理财天添盈增增利K款。买的时候的业绩比较基准3.6%左右,持有两个多月后,12月18日查看时发现其七日年化收益率仅为2.34%。我对比了下,2.34%在整个现金类理财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中的排名也是靠后的。”市民田女士有些失落地告诉记者。对自己投资的理财产品收益不满意的还有市民方女士。据她讲,目前她持有三只理财产品,一只是去年3月份购买的1万元的光大颐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橙2027第2期,截至12月18日的盈利是430元;一只是今年5月买的碳中和的理财产品,买时的业绩比较基准是4.10%,但截至12月18日的持仓收益率只有0.03%。“这个月才转正的,上个月是负的。”方女士说,还有一只是今年7月份买的蓝色金融的主题理财产品,截至12月18日的持仓收益率只有0.45%。目前,尽管债券市场基本面已经好转,但银行理财市场整体收益率依然呈现出走低趋势。招商证券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0月末,定开纯固收、定开固收+、持有期固收类理财平均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0%、1.9%和0.4%。另据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固定收益类、混合类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公募产品今年以来平均净值增长率录得正收益,分别为2.91%、0.89%和0.99%;权益类公募产品今年以来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0.40%,跌幅较10月末扩大4个基点。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理财公司存续理财产品的累计净值(剔除现金管理类产品及外币理财产品)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末,在理财公司存续产品中,累计净值低于1的比例为6.85%,连续3个月上升。“基民”吐槽:绿成一片,亏得不敢查看收益相较之下,基金投资市场的收益更惨。“知足吧,已经很不错了。我大部分闲钱都用来买基金、做基金定投了,结果绿成了一片,总体浮亏超20%,个别基金浮亏超30%,就连投资的个人养老基金都亏了近13%。”听田女士不满于2.34%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时,市民滕女士有些“羡慕嫉妒恨”地说。无独有偶,热衷于基金投资的市民宋女士表示,她最近已经没有勇气去查看收益了。“11月底的时候,有两只基金的持有收益率都已经达到了负40%。12月份后,市场还是震荡的,担心受打击,一直忍着没敢看。”宋女士说。数据显示,2023年公募基金和股票赚钱挺难。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3日收盘,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内已跌13.43%,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更是跌了11.56%,只有债券型基金指数表现还不错,年内微涨2.42%。数据还显示,截至12月14日收盘,上证指数年内跌4.22%,深证成指年内跌14.51%,创业板指年内更是跌了20.73%。权威数据:近七成投资者年收益率不超5%,机构赚钱同样难整体市场震荡,收益自然欠佳。近期,兴业研究联合兴业银行发起了一项针对零售客户的财富配置调研。调研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在过去一年的整体投资收益率不超5%,这其中,既包括0~5%之间的正收益,也包括0以下的负收益。调研还显示,57.67%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年整体投资收益率在0至5%之间,8.57%的受访者收益率为-5%至0,0.75%的受访者整体收益率在-10%至-5%,2.2%的受访者整体收益率在-10%以下,仅有5%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能够获得15%以上的高收益。不仅个人投资者赚钱难,机构赚钱同样很难。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累计亏损超过2045亿元,跑赢比较基准都变成了少数。上市公司的投资理财收益同样不理想。Wind数据则显示,截至目前年内上市公司投资产品收益率中,以算术平均数口径统计,平均预计最低收益率为1.66%,平均预计最高收益率为2.11%;而去年同期平均预计最低收益率为1.82%,平均预计最高收益率为2.36%。欠佳的投资收益率,导致不少上市公司缩减理财计划。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14日,2023年共有895家公司发布委托理财公告(含预案、实施完成、实施中,下同),认购规模约为8134亿元。而去年同期,共有1171家企业发布委托理财公告,认购金额为12445亿元。频频自救:提前终结、下调业绩比较基准、降调费率理财收益不及预期,规模和计划的微缩,促使理财公司为了自救,动作频频。频频自救的动作之一,便是密集下调业绩比较基准,下调的幅度从10个基点到140个基点不等。12月13日,信银理财对旗下多款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作出调整,其中一款产品下调幅度高达105个基点。同日,农银理财连发五条公告称,对旗下五款同业存单及人民币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进行调整,均在原比较基准的基础上向下给出40个基点的浮动范围。梳理发现,12月以来,广银理财、民生理财、光大理财、青银理财等也发布过调整产品业绩基准的公告,下调幅度从10个基点到85个基点不等。虽然理财“业绩比较基准”并非“预期收益率”,但普益标准认为,业绩比较基准的下调可能会影响理财客户对收益的预期,并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下调业绩比较基准的同时,部分理财公司还对费率进行了调整,调降范围涵盖固收类、现金管理类、权益类等多种产品类型。为体现降费诚意,甚至部分公司直接将产品固定管理费降为零。比如,近日招银理财将“招赢日日金现金管理类理财计划”“招赢朝招金多元进取型现金管理类理财计划”的固定投资管理费由0.2%降至零,优惠起始时间分别为12月14日、12月15日,持续一周。此外,还有部分公司发行推出“破净不收管理费”模式。比如兴银理财此前推出的一款混合类产品显示,“自产品成立之日起的一年内,当理财产品估值日前一日累计单位净值小于1时,该估值日不收取投资管理费”。对此,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产品费率下调现象较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投资环境不佳,理财产品净值下降,理财公司阶段性降费向投资者让利;二是理财公司积极抢占市场份额,以量补价。”除此之外,提前终结理财产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2023年以来全市场累计约有2069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开年至今,包括华夏理财、交银理财、中原银行、盛京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及理财公司均有部分产品提前终止运作。在刘银平看来,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大多是因为产品业绩不理想,且未来较长时间也很难达到预期投资业绩,提前终止理财产品运作可以达到止损的目的。趋势和建议:未来几年,理财收益或很难超3.5%系列自救措施之后的理财市场收益和规模能否重回高点?作为普通投资者该如何根据自己的实情选购理财产品?招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近年来债券收益率明显下行,未来几年,以固收为底层资产的理财产品可预期的复合投资回报率或很难超过3.5%。中信建投证券认为,2024年银行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下行空间有望缩窄,且逐步企稳回升。至于此种境况下,理财产品还值不值得购买的问题,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银行理财产品仍然是非常值得考虑的投资选择。他表示,银行理财中以债券类为代表的固收类产品是一个非常稳健的投资渠道。对于一些追求安全的投资者来说,选择一些投资信誉良好的公司或政府发行债券的银行理财产品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另外在稳健的基础上,投资者也可以考虑一些偏进取型风格,比如除了债券以外,也投资一些如股票、基金等项目的银行理财产品。适当投资一定的权益类产品可以增加收益的弹性,提供更高的潜在收益空间。对于投资者选品时的注意事项,普益标准建议,不应过分关注业绩比较基准和费率的下调,而应根据产品的风险等级、投向等因素,结合历史运作情况和自身投资风格,合理选择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