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SAP之后主要负责研究工业互联网。德国在推动工业4.0战略,而SAP作为德国的高科技企业,从公司层面也是推动工业4.0战略,在2020年主推Industry 4.0 Now。
工业互联网联盟(IIC)与工业4.0平台已经早在2016年就达成了合作意向,探讨双方架构的一致性。形成以下共识:
1、工业互联网适用于能源、医疗保健、制造、公共领域、交通运输等多种行业;
2、工业4.0主要聚焦于制造业,并从市场和主要供应商两个方面展开。
工业互联网在中国的内涵又做了延伸:工业互联网是全要素、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枢纽。
SAP公司推动的是Industry 4.0 Now战略,工业互联网又在中国支撑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SAP中国的工业互联网策略是什么?这是很多工业互联网研究者、SAP的用户、SAP的合作伙伴、SAP的销售都关心的问题。
本文尝试回答这个问题,但由于SAP的产品体系庞大精深,我本人对SAP产品缺乏深刻理解,仅从我个人对行业的理解做一些阐述,不代表SAP观点。
Gartner在2014年提出了IT双模的概念:
模式1:在企业中存在一些领域,他们是确定的,目标是清晰的,因果关系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可以预测和计划。
模式2:企业中存在另外一些领域,需求不明确且多变,行动和产出关系不确定,在开始阶段存在许多未知事物。
很多公司的IT战略都会借鉴Gartner的双模IT模式,SAP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也按照双模模式分为:Ready-to-Run模式和Ready-to-Build模式。
Ready-to-Run模式,对应用Gartner的模式1,为用户提供目标明确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融入行业最佳实践,用户开箱即用,是传统的行业解决方案模式。
Ready-to-Build模式,对应于Gartern的模式2,当用户需求不明确的时候,需要的是一个敏捷的平台,在敏捷平台上,用户可以自主创新,基于平台做创新应用。平台为用户创新应用提供工具,让用户可以构建新应用,是流行的平台模式。
SAP在2020年推出Industry 4.0 Now概念,下图是Industry 4.0 Now的解决方案蓝图,在这个蓝图中,主要聚焦制造业,分为6层:
0:物理的物;
1、感知和控制;
2、工业4.0监控;
3、工业4.0运营,工业4.0运营的功能,可以部署在在工厂内(在防火墙之内),也可以部署在云端;
4、企业和供应链;
5、业务网络。
这个框架图符合工业4.0的定位。
SAP的工业4.0 解决方案,融合了SAP在工业4.0的行业经验,是开箱即用的解决方案,根据行业不同特点,是行业的最佳实践。
2019年,SAP推出了BTP(Business Technology Platform),BTP平台提供了工具,方便用户基于平台,开发创新应用。
在SAP的智慧企业架构中,最底层是技术层(Business Technology Platform),是SAP的技术支撑平台,向上支撑应用层,业务流程,以及商业网络。
Ready-to-build模式,主要对应的是平台模式,而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包括以下4类(引自余晓辉的一个报告):
1、双跨平台:数据、模型、算法资源汇聚和配置的枢纽,随着时间推移规模效应愈发突出。
2、特定行业平台:促进行业知识经验、机理模型,数字化工具的沉淀复用,以市场化模式推进。
3、专业领域平台:基于自身技术优势和资源积累,聚焦供应链某些领域,跨行业赋能解决方案。
4、企业级平台:以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为导向、功能和场景的私有性强。
与此对应,SAP的BTP是双跨平台的解决方案,SAP最近推出的行业云,是特定行业平台的解决方案,SAP的LoB是专业领域平台的解决方案。SAP的智慧企业架构是企业级平台的解决方案。
SAP对应于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分为模式1,Ready-to-run【解决方案模式】,模式2,Ready-to-Build【平台模式】。
SAP模式1的工业互联网方案是Industry 4.0 Now,SAP的模式2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方案是BTP,行业云。
此文是对SAP工业互联网方案的系列文章之一。
后续将介绍industry 4.0 Now与D2O的区别?BTP相对于HANA平台的主要改进是什么?行业云与解决方案的差异是什么?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