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五大诈骗套路
套路1 贷款诈骗
作案人员利用借款人急于用钱的心理,以先收取各种手续费再放款为理由骗取钱财,“保险费、保证金、激活费/解冻费、验证费、服务费”,道道手续连番“轰炸”,最后钱没贷到,存款却没了。
套路2 冒充客服诈骗
作案人员冒充网站客服主动来电,告知网购商品存在“质量问题”“订单有误”“快递丢失”“误列入批发客户/代理商”等,需事主配合办理“退款理赔”或“取消业务”,经事主同意后,向事主发送“二维码”进行扫码“退款操作”,要求事主输入自己的账号、密码、验证码。同时,骗子则在后台实时获取事主的账号、密码、验证码,并自行进行操作,导致事主钱财损失。
套路3 婚恋诈骗(杀猪盘)
诈骗团伙在各类婚恋交友、社交、同性恋论坛等渠道物色潜在对象,通过利用受害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骗取信任,待时机成熟后,诱骗受害者参与虚假赌博网站或投资平台,甚至要求事主通过网络贷款进行赌博和投资,直至将受害者财物骗光后便拉黑事主。
套路4 刷单扫码诈骗
作案人员针对事主希望省时省力、急需赚钱的心理,发布刷单赚钱的信息,引诱学生、家庭妇女等无收入或收入不稳定人群上当。当事主被骗开始刷单时,骗子往往会先返还一笔小额资金以获取事主信任,后续加价又加量,要求事主连续刷好几单后才能返还本金和佣金,事主为了返回本金,往往投入大额资金,便被骗子拉黑。
套路5 虚假购物诈骗
诈骗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发布虚假购物图片,受害人下单转账后,犯罪分子不发货或者发送砖头、废纸等价值明显低于所购商品的物品,然后将受害人从微信好友中删除或者拉黑。
案例一
12月2日,广州市反诈中心根据省反诈中心推送的预警信息,发现番禺区一位群众疑似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番禺区反诈中心收到指令立刻行动,向事主发送防诈警示短信及致电数十次,但事主深陷骗局,对民警警示未作回应,且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考虑到情况紧急,反诈人员迅速启动联动机制,找到该事主最新住址,并立即通知辖区派出所找到事主及时制止其转账。当民警找到事主时,事主已听从骗子指引,正准备用手机向对方转账15200元人民币,幸亏民警及时赶到,面对面全力劝阻,事主才恍然大悟。
案例二
9月24日,深圳市反诈中心根据省反诈中心推送的预警数据,组织对罗湖一疑似正在被骗女子电话劝阻时,发现事主手机已被呼叫转移至嫌疑人手机。深圳市反诈中心立即联系电信运营商,协助取消该电话呼叫转移,并对事主信息进行核查,同时启动警银联动机制,成功协助事主拦截正在转移的被骗资金。
根据该类案件的惯用手法,反诈中心民警认为诈骗分子绝不会轻易收手,于是继续追查,发现事主在转账后还申请了一笔贷款,准备向同一诈骗账户继续转账,深圳市反诈中心立即向有关银行发出停止转账申请,同时通知当地派出所将赖某带到派出所劝阻,至此该事主才幡然醒悟,最终没有被骗。
案例三
11月30日,广州反诈中心预警发现增城区一位群众疑似遭遇电话诈骗,随即通知增城区反诈中心立即安排警力对该事主开展劝阻,但民警多次拔打事主电话联系一直无法接通。
增城区反诈中心立即分工合作,在安排人员继续拨打电话联系的同时,安排警力上门找人。民警在到事主家中、走访邻居均未能找到事主的情况下,组织派出所在周边酒店、银行等多方寻找,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在某酒店找到手里拿着一叠银行卡的事主。
经了解,该事主当天多次接到陌生网络电话,对方冒充某地公安局,声称事主身份信息被人盗用而欠款200多万元,不进行处理将会被公安机关抓捕。事主当时十分担忧,一步步落入骗子的圈套……民警找到预警事主时,事主身上共带了11张信用卡金卡准备转账。初步估算,民警帮助避免损失约55万元。
当心!骗子在网络平台玩“快闪”
已有多人上当受骗
连日来,有不少市民反映,他们在网络平台上被骗,而上当者不在少数。为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网络平台“套路”基本一样,先是发布“快闪”小视频,见有人上钩后催促速速打款,得手后便在网上遁形消失。
投诉:网络付费后就被拉黑
“我在一家网络平台上被骗80元……”
市民顾女士说,前段时间,她在一网络平台看到一个售卖羽绒服、围巾等服饰品的小视频。
于是,她关注了这个名称为“‘已重置’的主播,号为dyj7tleiuc53”。
视频中,有一款围巾和羽绒服令她很是心动,这位主播说,只要添加她的微信号,汇款给他们,他们会立即发货,不到三天,消费者就会收到心仪的产品了。
她看到主播试穿和试戴的服饰品很好看,而且主播有如假包换,假一罚十等承诺,就支付了80元,买了一条围巾。
顾女士说,当时羽绒服的售价是600元,围巾的售价是80元,她付钱时,主播让她加微信号,当时她加了一个微信名称为“别出心裁外贸服饰”的微信(号为bc511533)。
该微信只发来一个支付宝二维码让她扫码支付,她扫描后支付了80元,对方收到钱后,通知她3天后收货。可是5天过去了,没有任何消息,她再次与之前加过的微信发信息联系时,被告知对方账号已被禁封。
随后,记者联系了一位同样被骗的张女士,她说,她跟顾女士的遭遇一样,是同一个直播号售卖的衣服,买的600元的羽绒服,钱支付后被同样拉黑,联系不到对方。
调查:网络主播大玩“快闪”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直播平台上,有许多网友拍小视频为了表达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赚取关注度,也有许多网友借助平台,为自己招揽生意,但是真是假难以甄别。记者随便在一网络平台上搜索了“已重置”这个名称,一下“蹦”出来了数百个同命名的网友。
记者随意浏览了多个售卖各种产品的小视频,这些小视频都是以“快闪”形式出现,虽然说得天花乱坠,但是留下的只是微信号和支付宝账号,上面既没有联系方式,更没有地址。当此视频刷过后,再找此视频已经很难,并且此前关注的账号也随之消失。
“其实一些直播平台播发的小视频是为了宣传,以‘快闪’形式出现。”据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骗子借助网络平台是看到了这个平台的强大,每天大量的人都在刷视频,一些小视频播发广告,在提高人气的同时,为自己招揽生意。
所以,一些网友在网上购买一定要谨慎,因为,这些平台没有第三方来监管,支付方式也没有第三方来监管,很容易被骗。
呼吁:网络平台注册应实施实名制
据业内人士讲,网络直播平台自诞生以来,就因为“乱”而被诟病,很多直播内容常常在法律法规上打“擦边球”。
在一些直播平台,骗局已经形成黑灰色产业链,主播更是为了博眼球花样百出。
所以,网络平台实施实名制尤为必要,直播平台实行用户实名制度的措施,是一种常规性的规则制定,实名制在社交媒体上早已实行,比如微博在2017年就要求用户进行实名认证,有社交媒体用户实名制的经验在先,直播平台实行实名制也不足为奇。
同时,现有法律规范亟待明确完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主动预防、发现、处置网络违法犯罪的责任义务,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从源头上防治、遏制网络犯罪。
不法分子转战短视频平台 购物需谨慎
登陆各类短视频App,记者发现各类商家全面铺开,其中大多是发布有趣的视频吸引网友关注,然后在简介中留下微信交易。这不但模糊了娱乐平台和电商平台的边界,也容易形成监管真空。
目前来看,短视频平台投入监管力量,并不足以让诈骗和教唆犯罪绝迹。平台方作为运营方,有责任对用户上传内容进行把关。视频可以短,但责任不能缺。
警方提醒
网络购物虽然便捷,但网友还是要注意尽量通过官方平台,私下网络点对点交易是陌生人之间的行为,毫无保障;
如果官方平台的卖家要求其他方式付款,请务必拒绝,不要贪图优惠价类的“好处”而脱离平台的监管;
网购尽量选择可信度高的大型官方平台,付款方式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或者货到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