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岳京杭
最近,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这样的:
目前在头条实习,发现周围真的几乎没有35+员工,那互联网大部分的35+员工都去哪了呢?以及怎么看待有一些关于35的言论总被人提?
1、第一波互联网从业人员才将35,所以不存在35这一说,之后从业人员整体年龄会越来越高。2、35淘汰的只是不努力的员工,足够努力还是可以胜任。3、头条一共才发展不到10年,当然没有35以上员工。
或者这样的:
一直有两个事没想明白:
一个是互联网目前的发展态势还能持续多久?
另一个是,大部分从业者的天花板可能也就是P7,但是35之后从大厂去小厂或外企还有机会吗?为啥行业里35+的人这么少?
完全不知道都去哪了,5~8年前说到35的从业者不多我信,现在我觉得肯定很多人已经超过35了呀。
昨天,知乎上相关问题也上了热榜:
问这个问题的,要么是在校学生,要么是职场萌新。
目前的就业环境,只要在(体制外)职场混上一年半载,都不会怀疑这个现象,甚至深信不疑。
本文分两部分讨论:
1、35岁现象是否真实存在?
2、35+的互联网人都到哪去了?
35岁现象,在体制外各行各业都广泛存在,有些行业早一些,有些行业晚一些。
我们理一理,35岁,就算25岁硕士毕业,也工作了10年,各位想想,有哪个行业的基层执行岗,需要10年工作经验才能胜任?
30岁5年经验的硕士能不能胜任?
27岁5年经验的本科能不能胜任?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换位思考,你是老板,在年轻人供应充足(基本国情)的情况下,社会招聘,为啥不选择一个体力更充沛,要价更低的年轻人?
因此,你会看到各种社会招聘信息:凡是基层执行岗,一刀切卡年龄,35岁以内。
另外,如果公司有营收压力,必须削减成本,你觉得老板会不会动动歪心思,赶走一批老人,换上一批更便宜更有干劲的年轻人?
答案不言自明。
末位淘汰,每次淘汰10%业绩靠后,跟不上公司发展脚步的人,制度都是现成的,来拿即用。
这就是35岁失业,以及失业以后不好找工作的原因。
我们的互联网公司,业务多以应用和服务为主,逐渐向劳动密集型产业靠拢,大家学历智力都差不多,在996福报套餐横行的当下,体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所以,如果35+还只是一个大头兵(阿里P7及以下,一线执行岗),一旦失业,想找到一份满意(薪资或者舒适度不降)的工作,将非常困难。
2017年或许是一个标志性年份,这一年华为开始大面积系统清理34岁以上职员(大头兵)。
2017年之前,互联网行业一片欣欣向荣,大小公司都在招兵买马跑马圈地,35岁现象并不常见,至少我没怎么听说。
18年开始,互联网进入了存量博弈阶段,行业经历了一轮倒闭和裁员潮,该关的都关了,该裁的也都裁了,现在轮到折腾老员工。
前段时间,网易在香港二次上市,丁老板发了一封致股东的公开信,信中提到,现在网易已经超过2万人,网易员工的平均年龄一直保持在29岁以内。
如果校招新人为22岁的本科生,和25岁的研究生为主,要达成平均年龄一直保持在29岁以内的目标,就意味着该厂员工平均35岁走人。
详细推算过程见:
《丁磊的阳谋:保持网易员工平均年龄在29岁以内》
怎么说呢,丁老板还是厚道的,丑话说在前面,员工们,你们看着办吧,要不说是阳谋呢。
员工反应咋样,股东并不关心,网易市值站上600亿美金高位,他们无疑是开心满意的。
另一家杭州公司,阿里巴巴,近年来以末位淘汰闻名业内,据那边多位朋友反应,现在加快了赶人进度,政策已经传到个各个事业部的负责人和HRD,不光社招不要35+的P7,内部转岗也冻结了,哪怕绩效前20%也不行。
朋友说,在岗35+的P7,40+的P8,都有随时被赶走的可能。
有同学问:
35淘汰的只是不努力的员工,足够努力还是可以胜任?
这话对,也不对,就好比高考,考上了北邮大学,你说他不够努力,不然为什么没有考上清华北大?
不努力,绩效不好,没到35就被赶走了。
到35+淘汰,一般绩效还行,就像那位36的算法P7,绩效375,排名前20%,照样限制转岗,只能主动离开去外面寻找机会,或者在原部门等着被赶拿N+1礼包走人。
这些变化侧面反映,在美团拼多多京东的正面进攻之下,阿里的日子可能真不好过。
为什么升不上去?
2019年1000万学生参加高考,只有不到2%的学生能考入985院校,学生们努力程度提升一倍,这个比例依然不变。
公司的职级体系也差不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需要大量的基层执行人员,和少量管理岗,互联网公司,更是以扁平化著称,这个基座更大,注定60%以上的员工,在35岁之前升不上P8以及更高的序列。
当然,很定有人能升上,比如我的一位同学和师弟,他俩都在30岁晋升P8,正如每年都有6000名左右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一样,比例低于千分之一,绝对数并不少。
60%是我拍脑袋的,可能更大,或者小一点,主要是想传达这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大家竞争为数不多的机会,只有少数人能上去,他上去了,你就上不去。
那位说目前在头条实习,发现周围真的几乎没有35+员工,那互联网大部分的35+员工都去哪了呢?
头条的问题相对简单,张老板一向求贤如渴,早期以激进的期权激励著称,纵使价值年薪百万美金的职场精英,超过35岁,也不待见,更别说更低级别的岗位。
张老板今年才37岁,05年本科毕业,12年创办字节跳动,前三年没有校招,都是社招有经验的员工,这些人年龄稍长,但也有控制,比如研发的最高负责人HDK,08年本科毕业,今年才34岁。
15年之前进去的这批人,随着字节做大,早财务自由,比如28岁去日本享受生活的那位,就是14年年底进去的。
《关于28岁字节跳动程序员退休,看这一篇就够了》
这些人要么已经坐上高位,比如陈林张楠。要么没找到合适位置,呆满4年拿完期权走人,创业或者享受生活,比如今日头条App的第一任产品负责人,黄河,呆了4年不到,15年就出来创业了。
28岁辞职去日本的那位小伙子,一共干了5年,都算走得晚的。
字节跳动15年才开始第一次校招,按25岁研究生毕业,现在也才30岁左右。
15年之后的社招,年龄跟级别高度挂钩,高级别的,实习生自然难以接触到,所以身边几乎见不到35+的老人。
35岁现象存不存在的问题讨论完了,接下来讨论第二个。
现在35岁,毕业就入行的互联网人,其实都是幸运的,赶上了房价和互联网的两重红利。
拼多多从成立到上市,不到3年,5年市值破千亿美金,40岁的黄铮,财富超越杭州老乡old money马老师,成为中国第二富豪。
字节跳动,成立8年,估值超过千亿美金,14年年底入职(当时400多人)的郭同学,干了5年就能财务自由,去日本享受生活。
35+的互联网人都到哪去了?
按正常年龄上学,今年35岁的人,07年22岁本科毕业,或者10年硕士毕业。
07-10之间,还没有字节、美团、快手、滴滴,BAT的规模也远不如现在,那个时候互联网从业人员可能不到现在的1/10。
十来年,从业人员规模扩大10倍,是百年难遇的机会窗口期,那个时候毕业就入行,进入一二线公司,现在还在坚持的,基本占领了优势生态位,混成了中基层管理,食利阶层,996受益者。
极端的比如字节跳动的研发负责人,HDK,08年本科毕业去了百度,13年跳槽小米,14年跳槽字节跳动,现在是字节跳动研发负责人,管理字节超过一半的研发人员,张一鸣05年本科毕业,黄铮04年毕业,都成了一方霸主。
也有一些赚够钱,带着互联网的认知,转行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享受生活。
这些都是赚够钱的,下面说一些还没赚够钱的幸运儿。
我12年研究生毕业,当年的同学,现在33-35岁左右,直接去阿里的,3年前升了P8,带个小团队,年薪150-200万,日子很滋润,从国企到百度又在18年跳槽去头条的,也带了个团队,算上股票升值,年薪150万也是有的。
这都算是幸运的。
机会多也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抓住。
下面说说没那么顺利或者幸运的。
必须承认,绝大多数人,包括大多数的985毕业生,只有打工的能力,出卖时间或者劳动谋生,没有自谋出路的本事。
虽然进入了互联网,但是路径姿势不对,或者不够幸运,没卡到位占到便宜,继续干会遭遇35岁失业的风险,在风险来临之前,跑路上岸。
举几个例子:
A,女,前同事,90左右,985硕士,15年毕业,二线互联网公司,干了4年,19年,29岁跑路,高校行政岗事业编,月薪从25K到6K,5:30下班。
B、男,读者,85左右,985硕士,12年毕业,华为中兴呆了6年,二线互联网公司2年,19年,34岁跑路,中国移动某富裕省会省公司,他说年薪差不多,5:30下班。
C、男,前同事,86左右,211硕士,12年毕业,通信公司+二线互联网5年,17年,32岁跑路,某四大行软开,时薪没降,5:30下班。
D、男,前同事,88左右,211硕士,12年毕业,经历比较丰富,百度猎豹快手,19年,31岁,国资背景的支付公司,待遇没怎么降,排队优先顺位解决北京户口。
这些是跑路的,也有反向操作的,有位研究生同学,女,在中国移动研究院干了六七年,然后跳到京东,没细聊。
说个没有离开的,35+的程序员:
E,读者,82左右,上海top2博士,10年毕业,外企转了一大圈,17年年中来了杭州阿里某子公司,P7,拿了不少期权,今年38岁,担心随时被干掉。
目前状态是努力干活确保不被淘汰,多干一月是一月,多干一年十一年,用他的话说,出去了哪里找这么高收入的工作,期权还没归属完,绝不主动离开,除非赶人拿N+1礼包走人。
被赶走了,外面有三分之一收入的工作,也愿意干,因为自己也不会干别的。
E相当保守,一直在存钱,存定期,不买任何股票和理财,杭州一二手房倒挂一万多,看了好几年也没下手,他觉得有泡沫,未来又有失业风险,年纪大不好找工作,不想背债。
上次吃饭,E说要是失业了就自己开个店,做小学生课外培训,他儿子每个月上培训班都好几千。
你要是觉得E的人生很艰难,那就错了,E毕业早,结婚早,毕业之前就在杭州买了一套房子(首付家里资助),据说全款不到70万,那时候房价低,目前手上两套房,几乎没啥贷款,在阿里干满4年,现金 + 期权,税后400-600万之间,以前的存款至少100多万,哪怕失业,日子也能过得轻松。
35+,一毕业就搞互联网,经历了房价红利 + 互联网红利,即使后续失业,其实日子没那么难。
最后说几个搞副业搞成功的例子。
大神,前同事,上周跟一起吃饭,他刚从四川老家回杭州,我问他今年啥情况,他说赚了300万,去年年底最后一次问他,他说两年一共赚了500万。
简而言之,大神智商极高,清华数学系本硕,14年毕业,先去了上海一家小型金融互联网公司做程序员,名字他说过,我总记不住。
16年,大神跑杭州给丁老板打工,搞机器学习,做点击率预估。
工作之余,大神写程序玩量化交易,趁着区块链的余热,18年玩起了数字币,前期交了不少学费,后面在比特币期货这个细分领域做到稳定盈利。
大神不但把绝大部分业余时间投入在看论文,优化他的量化交易程序上面,上班也搞,我觉得他在公司的时候,2/3以上的时间也在搞这个,因为每回转头,都看见他在浏览这方面的信息。
大神从不忌讳在公司谈论这方面的话题,声音还特别大,几乎整个办公区都能听到(总监不坐班)。以至于跟他一块干活的博士说他主业是搞量化交易,副业才是在公司上班。
当然,大神职场表现也相当不错,部门总监也看好他,毕竟清华毕业,业务能力出众,18年年底总监提名晋升,让他去北京述职,大神婉拒,直言自己不会在公司待太久,19年5月份,大神的副业收入远超月薪,觉得上班太耽误赚钱,就辞职了。
从18年到现在,大神赚了800万,普通人学不来,不买房也不谈对象,整天住在出租房看论文,写代码,打游戏。
没几个人能过这样的生活。
其实,最近大火的《隐秘的角落》,作者紫金陈,曾经也是个互联网人,查了一下他的信息,原来17年火过的一部网剧《无证之罪》也是他的作品。
紫荆陈86年的,04-08在浙大读水利系,毕业后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月薪3500,累死累活赚不到几个钱,干脆辞职全职写小说。
朱朝阳是原型就是紫荆陈,父母离异后,他爸爸有了新的家庭,不怎么管他,大学毕业后,给了他10万块首付买了个房子,房子大涨了一波,紫荆陈卖掉房子,赚了30万,拿着这些钱,辞职,带上老婆租住在杭州的郊区,直到《无证之罪》剧本卖出天价,回到老家宁波,买了最贵的小区房子,开了个剧本公司,全职搞创作。
紫金陈的路,普通人也走不了,因为人家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在网上写小说出名了,虽然没赚到钱,但证明了他有这方面的天赋。
前同事里,还有老H,也炒股赚了不少钱,从15年到现在,千万级别。
他硕士毕业就开始炒股,14年,35岁在被三星被裁,后面3年干了好几分程序员的工作,都是一些二流公司,好公司进不去,每一份都不长久,在家还呆过一年多,后来又去了一家新汽车制造公司做调研分析,不过他已经不靠上班赚钱了,股市账户一天的波动比一年的工资还要多,他的亲身感受,35岁之后找工作,真的很惨。
还有两个前百度同事,在百度干了不到4年,双双离职,全职搞期货交易,18年干得很不错,两人先后买了奔驰和保时捷,去年据说情况不太好,最近半年没联系,不知道情况怎样。
喜欢本文的话,不妨给我点个小赞、转发支持一下呗。 欢迎大家在文章下多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