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是青春饭,这在国内似乎是公认的。所以很多公司不愿招大龄程序员,很多程序员也“知趣”地及早转型。有的做管理,有的做架构,我还见过改行卖保险的。总之,年龄大了不想敲代码了。
果真应该如此吗?我们看看几位国外的同行,看看他们能写代码到多少岁。
首先看看这位:
这位胡子大爷生于 1943 年,准确点说,年龄和很多人的爷爷差不多。其实,他最出名的照片是这张:
就是左边这位,没错,肯·汤普森。右边那位是丹尼斯·里奇,他们是 C 语言和 Unix 的作者,因此获得 1983 年图灵奖——那时我们中间很多人还没出生。岁月似乎没有在汤普森身上留下痕迹——秃顶还是秃顶,大胡子还是大胡子,除了黑的变成白的。只是旁边的里奇,在 2011 年已经去世。
2007 年,因为厌恶 C++ 的复杂性,汤普森另外两位同事开发了新的 Go 语言。Go 语言的第一个内部版本就是由汤普森编写的,这时他已经 64 岁了。
当初看到 Go 语言作者中有个人叫肯·汤普森时,我还以为是碰巧重名——感觉上,他是上个世纪的人。
国外科技界的新闻也同样没有娱乐圈多,不知道现年 78 岁的汤普森是否仍然在敲代码。但既然 64 岁还在设计新的语言,相信 64 岁远不是键盘生涯的终点。
接下来,看看另一位殿堂级人物:
很多人也知道他的大名——安德斯·海尔斯伯格。80 年代,他二十多岁时开发了一款 Pascal 编译器,后来加入 Borland,这个编译器被重新命名为 Turbo Pascal。同系列的还有 Turbo C,现在学校里应该早已不用了,但90年代乃至00年代初时,很多人都是从这个蓝色的 IDE 开始学习编程的:
进入图形时代后,海尔斯伯格开发了更厉害的大杀器——Delphi:
1996 年,海尔斯伯格被比尔·盖茨挖到了微软——IDE 做得不如 Borland,就把 Borland 的架构师挖来。在微软期间,他先后主导了 J#、C# 和 TypeScript 的开发。除 J# 因法律原因终止外,C# 和 TypeScript 都跻身今天的十大开发语言之列。
海尔斯伯格生于 1960 年,如今年过花甲,仍然在提交代码。国内不写代码的“架构师”们,不知会汗颜否?
前两位介绍的详细,后面的简单介绍一下。
吉多·范罗苏姆
Python 之父,生于 1956 年。去年 11 月,64 岁时因为“退休生活很无聊”复出,加入了微软。
罗勃·派克
上文提到过的 Go 语言创始三人组之一。同样生于 1956 年,现在仍然在提交代码。虽然,看起来提交频率没那么高了。
特伦斯·帕尔
ANTLR 的作者,搞编译的应该都知道 ANTLR。生于 1964 年,比前几位年轻一点,但贵在几乎天天提交代码:
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看过他们后,想不想补充两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