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oAuth
如果你接触网络的时间比较早,你应该能体会到网站注册登录方式的变化:
- 早期需要你输入用户名,密码,然后要输入邮箱,基于邮件来完成注册验证,然后使用用户名密码来登录。因为当时邮箱是相对比较普及的。我当时在大学里学习计算机,老师布置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去注册个邮箱。
- 后来手机普及了,网站注册登录的方式是输入手机号,收到验证码来验证注册登录
- 再后来,可以直接基于微信、微博、QQ三方授权的方式来进行登录
你会发现,注册登录的方式越来越简单:
- 在早期你必须在每个你需要登陆的网站来注册账号密码,相同的账号密码吧,怕被盗了一个密码,其它全部被盗。不同的账号密码吧,记起来又费劲。后来出现了专门帮人管理密码的软件,不记得叫什么了。
- 使用手机号码的方式,你可以基于验证码来进行临时登录,不过每次输入验证码也挺麻烦的
- 三方授权的方式(也就是oAuth)只需要点击确定授权,即可以登录访问,免去了注册、验证、再登陆的麻烦
可以看出,现在微信、微博、QQ这些用户基数大的软件,替代了当初的邮箱、手机,变成了注册登录的基础设施。而且更加的安全:
- 通过邮箱注册,假设你访问了一些不正经的网站,邮箱被泄露后,会收到一堆垃圾邮件
- 通过手机号注册,手机号被泄露后,会收到一堆的骚扰电话
- 而oAuth不会存在泄露的问题,除非微信、微博、QQ泄露了你的信息!
同时你也不需要记一堆乱七八糟的密码了,只需要记着微信、微博、QQ的账号密码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对开发者来说,也省去了对账号体系的管理,只需要遵循oAuth规范来接入微信、微博、QQ即可,降低了开发成本。
了解了oAuth的作用,我们来看一看oAuth的实现。
oAuth的概念
前段时间阅文集团合同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资源所属问题,合同里规定作者写的作品归阅文集团所有!网友立马就炸了,那作品到底归作者所有还是阅文集团所有呢?oAuth协议里已经给出了答案。
oAuth定义了四个角色:
- 资源拥有者(resource owner):绝大部分情况下,指的是用户。
- 资源服务器(resource server):指的是服务提供商用来提供服务的服务器。
- 客户端(client):即三方应用,需要用户来授权访问的应用
- 授权服务器(authorization server):即服务提供商专门用来处理授权认证的服务器。
OAuth 2.0的运行流程如下图:
假设我们要通过阅文来登录一个第三方网站:
- 「资源拥有者」打开「网站」以后,该「网站」要求「资源拥有者」给予授权
- 「资源拥有者」同意「网站」授权,「网站」接收到授权凭证。这里的授权方式取决于「网站」请求方式以及「授权服务器」所支持的方式。oAuth2.0协议里定义了四种方式,包括:授权码模式、简化模式、密码模式和客户端模式,后面会具体说明。当然也可以自定义。
- 「网站」使用上一步获得的授权,向「认证服务器」申请令牌
- 「认证服务器」对「网站」进行认证以后,确认无误,同意发放令牌
- 「网站」使用令牌,向「资源服务器」申请获取资源
- 「资源服务器」确认令牌无误,同意向「网站」开放资源
流程里很明显:
- 「网站」就是Client
- 「认证服务器」就是AuthorizationServer,属于阅文
- 「资源服务器」就是ResourceServer,也属于阅文
- 而「资源拥有者」指的就是用户。你用阅文集团来替换「资源拥有者」,就会发现流程明显有问题。
从上面的流程可以看出,整个流程中「三方网站」没有获取到用户的任何敏感信息,且获取的信息需要用户主动授权后才能获取到,保证了安全性和便利性。
oAuth的分类
下面来一个个的说明具体的授权模式。在开始之前,需要多理解几个概念:
- User-Agent:用户代理,绝大部分情况下可以直接理解为浏览器
- Web Hosted Client Resource:网络托管的客户端资源,这里可以理解为托管网络脚本的服务器
授权码模式(Authorization Code Grant)
授权码模式是功能最完整、流程最严密的授权模式。它通过Client的后台服务器,与「服务提供商」的认证服务器进行互动置换token。具体流程如下:
- 「用户」基于浏览器访问「客户端」,「客户端」重定向到「认证服务器」对应页面,引导的参数上会附带一个「重定向URI」,指向的是「客户端」页
- 「用户」选择是否授权
- 授权后,「认证服务器」根据「重定向URI」将浏览器引导回「客户端」页,同时会附带一个授权码
- 「客户端」接收到授权码后,通过后台服务器,携带这个授权码以及「重定向URL」,向「认证服务器」申请令牌
- 「认证服务器」校验无误后,向「客户端」发送令牌(AccessToken)和更新令牌(RefreshToken)
更新令牌(RefreshToken)的作用下文说明
简化模式(Implicit Grant)
简化模式不通过第三方应用程序的服务器,直接在浏览器中向认证服务器申请令牌,跳过了"授权码"这个步骤。所有步骤在浏览器中完成,令牌对用户是可见的,且客户端不需要认证。具体流程如下:
- 「用户」基于浏览器访问「客户端」,「客户端」重定向到「认证服务器」对应页面,引导的参数上会附带一个「重定向URI」,指向的是「客户端」页
- 「用户」选择是否授权
- 授权后,「认证服务器」根据「重定向URI」将浏览器引导回「客户端」页,在URI的Fragment中会附带访问令牌
- 「客户端」浏览器根据指令向「Web Hosted Client Resource」发送请求,该请求不包括上一步收到的Fragment,浏览器本地保存Fragment
- 「Web Hosted Client Resource」返回一个网页(通常是一个包含脚本的网页,如果你理解JSONP,应该比较容易理解),这段脚本是可以从Fragment中解析出访问令牌的
- 浏览器执行脚本获取令牌
- 浏览器将令牌发放给客户端
密码模式(Resource Owner Password Credentials Grant)
相对于上面两种授权模式,密码模式相对的不安全,因为用户需要向客户端提供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客户端使用这些信息,向"服务商提供商"索要授权。虽然协议里规定客户端不能存储账号密码,不过除非你非常信任客户端,否则应该不会使用这种模式。
这种授权模式的具体流程如下:
- 「用户」向「客户端」提供用户名和密码
- 「客户端」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给「认证服务器」,请求令牌
- 「认证服务器」验证后,返回访问令牌
客户端模式(Client Credentials Grant)
客户端模式下,用户直接向客户端注册,客户端以自己的名义要求"服务提供商"提供服务。具体流程如下:
- 「客户端」向「认证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并要求一个访问令牌
- 「认证服务器」验证后,返回访问令牌
更新令牌
在上面的流程中,认证服务器认证后返回的数据,除了访问令牌,还有一个更新令牌。我们知道了,通过访问令牌我们才能够访问资源,那更新令牌是做什么用的呢?
我们都知道,一般网站登录会有一个超时时间,这里也不例外。访问令牌也有一个超时时间。更新令牌就是用于在访问令牌过期后来获取新的访问令牌的。
- 「客户端」向「授权服务器」进行认证,获取access token。
- 「授权服务器」验证「客户端」后,发放访问令牌和刷新令牌。
- 「客户端」携带访问令牌向「资源服务器」请求资源
- 「资源服务器」验证访问令牌,如果有效,则提供服务。
- 重复步骤3和4直到访问令牌到期
- 当访问令牌无效,「资源服务器」返回无效的令牌错误
- 「客户端」向授权服务器进行身份验证,并携带刷新令牌来请求新的访问令牌
- 「授权服务器」验证「客户端」身份以及刷新令牌,如果有效,则发出新的访问令牌(以及可选的新刷新令牌)
最后补充
在上面的流程中,实际还缺少了一步,就是注册客户端。如果你接过微信、微博或QQ的授权登陆,那么应该清楚,在开始接入之前,我们需要在他们的开放平台上申请我们的应用,申请成功后会给我们一个AppId和一个appSecrect。
这个的appId就是用来唯一确定客户端的。而appSecrect就是在授权模式中,客户端的后台与授权服务器交互时需要连同code,appId一起提供的,用于置换访问令牌的。
总结
本文解释了oAuth的作用,并梳理了oAuth的具体流程。
参考文档
- 《The OAuth 2.0 Authorization Framework》https://www.ietf.org/rfc/rfc6749.txt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互联网,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任何标注错误或版权侵犯请与我们联系(Email:2595517585@qq.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