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点登录实现中,系统之间的协议对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般涉及的标准协议类型有 CAS、OAuth、OpenID Connect、SAML,本文将对四种主流 SSO协议进行概述性的介绍,并比较其异同,读者亦可按图索骥、厘清关键概念。
在介绍具体协议之前,有必要先说明“认证(Authentication)”和“授权(Authorization)”的区别。
也就是说,当用户登录应用系统时,系统需要先认证用户身份,然后依据用户身份再进行授权。认证与授权需要联合使用,才能让用户真正登入并使用应用系统。
Central Authentication Service简称CAS,是一种常见的B/S架构的SSO协议。和其他任何SSO协议一样,用户仅需登陆一次,访问其他应用则无需再次登陆。
顾名思义,CAS是一种仅用于Authentication的服务,它和OAuth/OIDC协议不一样,并不能作为一种Authorization的协议。
当前CAS协议包括CAS 1.0、CAS2.0、CAS3.0版本,这三个版本的认证流程基本类似。
CAS的认证流程通过包括几部分参与者:
认证流程大致为:
经过上述流程以后,CAS Server和CAS Client都处于登陆态,当用户如果访问另外一个CAS Client 2的时候,用户不需要再次认证,即会跳过5、6、7、8、9这几步,从而达到SSO的效果。
注: CAS 1.0是个非常简单粗陋的协议,在2.0、3.0版本中,Service Ticket的校验结果均为XML格式, 且引入了一种proxy模式(不在本文做深入讨论)。
CAS协议的详细标准定义,请参考:
https://apereo.github.io/cas/6.2.x/protocol/CAS-Protocol-Specification.html
笔者意见:
1. CAS协议是一个比较简陋单点登陆协议,协议本身比较轻量级也比较容易实现,但是能够解决的场景比较单一;
2. 杂乱:CAS 3.0又引入了基于SAML对Service Ticket进行校验;
3. CAS Client和CAS Server之间的互信是通过接口调用的方式来建立, 没有任何加密/签名机制来保证进一步的安全;
4. 缺乏校验CAS Client自身身份的机制;
5. 市面上实现了CAS协议的应用并不多,笔者也不推荐这种协议。
谈到OAuth, 通常是指OAuth 2.0协议,它是一种Authorization协议并不是一种Authentication协议,虽然OAuth 2的流程中只描述了Authorization。但是在实际使用中,Authorization脱离Authentication并没有任何意义。
OAuth 2.0解决的主要场景是: 第三方应用如何被授权访问资源服务器。整个流程参与者包括几个组成部分:
抽象的授权流程大致为:
OAuth-flow
假定一个在线音乐服务,用户zhangsan想通过某音视频播放软件来播放在线音乐, 但是在播放音乐之前,该音视频软件必须得通过YuFu(即玉符IDaaS)认证授权,得到zhangsan的同意之后才能访问在线音乐。
在这个场景中,zhangsan为Resource Owner, 在线音乐服务为Resource Server, Client为某音视频播放软件,YuFu作为Authorization Server。
上述是一个抽象的授权流程,而在具体实现中,在前三步中会有几个变种,即不同的授权模式,常见的授权模式包括:
可以发现在整个流程中,音视频播放器并不需要知道zhangsan的密码,只是需要得到zhangsan的授权就可以访问在线音乐,而整个授权是由Authorization Server来负责。
本文并不会展开讨论Authorization Code模式,详细协议文档定义请参考:
https://tools.ietf.org/html/rfc6749
笔者意见:相比CAS协议,OAuth2.0不同的授权模式能够解决更多的场景,更安全、更流行,且通过PKCE模式能够实现移动端的单点登录,这个是其他SSO协议都不具备的(PKCE模式参考资料:https://tools.ietf.org/html/rfc7636)。
OpenID Connect简称OIDC,是基于OAuth2.0扩展出来的一个协议。除了能够OAuth2.0中的Authorization场景,还额外定义了Authentication的场景,可以说OIDC协议是当今最流行的协议。
相比OAuth2,OIDC引入了id_token等和userinfo相关的概念:
OIDC协议的登陆授权流程和OAuth2.0基本类似, 整个流程的参与者也类似,只不过换了个术语:
OIDC-flow
可以说OIDC协议是目前最主流的SSO标准协议,且对开发者友好,实现起来比较简单。
详细协议标准定义参考:
https://openid.net/specs/openid-connect-core-1_0.html
五、SAML 2.0
SAML协议全称为Security Assertion Markup Language,它是一个基于XML的标准协议。SAML标准定义了身份提供者(Identity Provider)和服务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之间,如何通过SAML规范,采用加密和签名的方式来建立互信,从而交换用户身份信息。
SAML是一个非常古老的Authentication的协议,在早期B/S架构的企业级应用中非常流行。
SAML协议非常庞大,定义了很多optional的细节(即不是必须实现)。但这个也是双刃剑,这一点恰恰也是SAML协议的缺点,作为实现者,必须得同时兼顾这些optional的细节,给开发者带来较大的挑战。
技术上,SAML协议基于XML,以Assertion的方式,通过签名和加密交换用户身份信息. 这一点和OIDC协议中的ID_Token类似(采用签名/加密的id_token来交换用户身份)。
SAML流程的参与者包括Service Provider(SP)和Identity Provider(IDP)两个重要角色,且整个流程包括如下两个使用场景:
下面是大致的认证流程:
saml-flow
可以看到,在整个流程中,IDP是负责颁发用户身份,SP负责信任IDP颁发的用户身份, SP和IDP之间的信任关系是需要提前建立的,即SP和IDP需要提前把双方的信息预先配置到对方,通过证书信任的方式来建立互信。
SAML协议的标准定义可参考:
http://docs.oasis-open.org/security/saml/Post2.0/sstc-saml-tech-overview-2.0.html
上面简单介绍了主流的几种SSO协议,本质上它们大同小异,都是基于中心信任的机制,服务提供者和身份提供者之间通过互信来交换用户信息,只是每个协议信息交换的细节不同,或者概念上有些不同。
最后,通过一个简单对比表格来总结本文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