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匠。在日常diy中,经常遇到朋友纠结自己买CPU到底是该买核心多一些还是频率高一些的。当然,不差钱的时候,直接选择核心多、频率高的i9、R9即可。
频率
其实无论在哪个时期,CPU的频率肯定是越高越好。毕竟不是所有程序都能做到很好的“多核心多线程优化”,大部分程序都是在调用几个核心,所以单线程性能高低自然就直接导致了运行效率的高低,而提高单线程性能的方法就是拉高频率。
那么有没有这么一款处理器,价格不算高而且频率又比较高的呢?
还真有,就是当初不被待见的i3-K系列处理器,代表就是i3-7350K(2核心4线程)、i3-8350K(4核心4线程)、i3-9350KF(4核心4线程)。搭配Z系列主板后,他们一般都能超频到5.0GHz甚至更高。
我们日常所接触的各种游戏对CPU的运算频率有极高的依赖,CPU频率越高,帧数也会越高。那么,我们一般购买多少频率的CPU才够用呢?
具体问题还是得那个具体分析,因为目前处理器大部分主频以及睿频都不低,而且CPU的架构运算效率也都挺高,所以一般能有个3.5-4.0GHz左右(含Turbo加速)就不错了。目前台式机大部分处理器都能达到这个水平,笔记本中高端的游戏本也差不多。
核心数
对于统一架构来说,CPU肯定是核心数越多越好,因为在生产力方面有比较显著的提升。就类似从8个人干活变成10个人,理论上来说能力肯定更强了。不过现实是由于“多核心多线程优化”问题,常常会发生一核有难九核围观这种尴尬的问题。
距离第一代双核处理器普及已经过去小20年了,不管是底层的操作系统还是常规应用,或多或少都对多核心多线程有了一些优化,尤其是对日常设计、渲染的用户来说,核心越多,综合效率也会越高。
那么随着处理器的每一代升级,核心会越来越多吗?
核心数变多在目前来看是一种趋势,但是也会有节制!虽然核心数量增长和频率提高一样,是最简单的提升性能的办法,但是厂商也会考虑到家用市场底层系统以及软件的优化问题。所以归根结底,改进架构才能改变这一窘境。目前Intel与AMD两家都在不断更新自己的架构,并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几个矛盾组合以及实际应用
核心多(核心数>6)频率高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家用高性能平台的处理器,适合高预算打游戏的用户,缺点就是发热功耗比较大。
核心少(核心数<6)频率高
这种目前已经不多见了,除了前面提到的i3-K系列,再就是X5698以及一些 很多年前华尔街纽交所、国安局等特殊定制产品。
核心多(核心数>6)频率低
这种情况大多是出现在服务器平台,适合数据处理计算,因为这种工作一般对频率要求不高,但是需要多核心线程。优点是保证综合性能的前提下可以有效控制功耗发热,缺点就是不适合常规家用,游戏基本无法使用,毕竟核心频率很低。
核心少(核心数<6)频率低
这种情况一般只出现在低功耗集成系统、mini PC一类,功耗发热都很低,比较适合小体积、低成本环境,缺点就是性能低,只能满足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