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在资本裹挟下狂奔的日子结束了,但这场争议与光环夹杂的大潮也早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王玄璇
编辑|马吉英 插画|王超
ofo“消失”了。
等待退押金的用户、被拖欠款项的供应商、法院……似乎没有人找得到ofo公司总部在哪里。只剩下ofo微信公众号还在更新,但都是各类广告。
ofo在某种程度上映射出共享经济大潮退去,曾经有多疯狂,现在就有多落寞。近两年,共享经济明星公司接连失去光环。
如果说Uber市值远低于上市前估值证明了泡沫的存在,WeWork上市失败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共享经济在资本裹挟下狂奔的日子结束了。
国内景象也不乐观。共享汽车、网约车、单车、共享办公、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的概念一度席卷各行各业,最疯狂时,万物皆可共享,不少创业公司成为当时的吸金王。
经过一轮拼杀后,巨头站稳了脚跟;很多名字却成为历史长河中不起眼的小浪花,如小蓝单车、酷骑单车、途歌出行……也有幸存者冲刺资本市场,准备迈向新阶段,共享办公项目优客工场借壳上市,但估值大幅缩水七成;共享充电宝服务商小电科技则准备在创业板上市。
幸存者们比拼的不再是融资数字,而是能否创造更多商业价值,从而在风停后继续保持战斗力。
狂欢结束,无论是共享充电宝、汽车、单车还是网约车,即使浪潮退去,也已经或多或少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商业认知。虽然昔日参赛者如今还在战场上的已经不多,但新的故事,仍会上演。只不过资本不会再如此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