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常用的人工甜味剂之一——阿斯巴甜(Aspartame)最近被推上风口浪尖。
世卫:阿斯巴甜可能致癌 不宜过量摄入
据世卫组织官网14日消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今天发布了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结果。
IARC援引对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IARC2B组),JECFA则重申了40mg/kg体重的可接受每日摄入量。
▲来源:世卫组织官网JECFA的结论是,评估的数据表明没有足够的理由改变先前确定的阿斯巴甜每日可接受摄入量(ADI)0-40毫克/公斤体重。因此,委员会重申,一个人每天的摄入量在这个限度内是安全的。例如,假设没有从其他食物来源摄入其他食物,一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无糖软饮料,一个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需要消耗9-14罐以上才能超过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
评估结果指出,IARC和JECFA对阿斯巴甜影响的评估基于从一系列来源收集的科学数据,包括同行评审论文、政府报告和出于监管目的进行的研究。这些研究已经通过独立专家的审查,两个委员会都已采取措施确保其评估的独立性和可靠性。
多公司回应:不含阿斯巴甜
6月29日,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消息一度冲上微博热搜,随后,多家公司就此进行了回应。
29日晚间,元气森林官方微博当晚称,元气森林全线产品不含阿斯巴甜。
同日,奈雪的茶相关负责人称,2022年11月,奈雪的茶已经宣布全部产品使用升级的天然代糖“罗汉果糖”。据悉,罗汉果是原产中国的一种药食两用植物,其提取物“罗汉果糖苷”是天然甜味物质。
A股公司方面,包括晨光生物、保龄宝、三元生物、亚香股份、广州浪奇、安德利、莱茵生物、加加食品、甘源食品、华资实业等在内的多家A股上市公司6月29日迄今纷纷公告或发文表示旗下产品未涉及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常用于无糖可乐 安全性问题饱受争议
作为人工合成的零热量高倍甜味剂,阿斯巴甜主要用于替代果葡糖浆、蔗糖等,常见于无糖可乐等饮料。
在饮料巨头可口可乐等公司相继推出无糖可乐(人工甜味剂为阿斯巴甜和安赛蜜)的引领下,其他的饮料巨头亦快速布局以人工甜味剂为主导的无糖市场抢占份额,食品饮料行业的减糖化的趋势席卷全球。
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甜味剂相关资料,甜味剂是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类。甜味剂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根据我国现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的规定,纽甜、甘草酸铵、甘草酸一钾及三钾、D-甘露糖醇、甜蜜素、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乳糖醇、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作为甜味剂可以用于面包、糕点、饼干、饮料、调味品等食品中。
甜味剂的优点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出现分解失效现象,适用范围比较广泛。第二,不参与机体代谢。第三,甜度较高。第四,价格便宜。第五,不是口腔微生物的合适作用底物,不会引起牙齿龋变。
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刘少伟此前在其个人公众号上发文称,阿斯巴甜是一种人工甜味剂,作为蔗糖的替代物,广泛应用于食品产业的各个领域,但其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其每日容许摄入量上限为40mg/kg,专家建议消费者尽量避免过多食用含有阿斯巴甜的食物。
该文章提到,阿斯巴甜自发现以来其安全性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研究人员从急性毒性、遗传毒性、生殖发育毒性、神经毒性、慢性毒性及致癌性等五个方面对阿斯巴甜进行安全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1)阿斯巴甜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属实际无毒物;
(2)遗传毒性实验结果显示阿斯巴甜对大鼠的受孕率以及早期或晚期胚胎死亡率未产生不良影响,对大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和精原细胞染色体均未见致畸变作用;
(3)生殖发育毒性实验结果显示高剂量的阿斯巴甜对大鼠、家兔、鸡胚胎未发现有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
(4)阿斯巴甜的神经毒性研究发现,尚无神经行为方面的疾病和症状与阿斯巴甜的摄入有关;
(5)慢性毒性及致癌性研究发现,未发现阿斯巴甜的摄入与脑部肿瘤的发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