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要走向成功,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受 访| 于 刚 111集团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
撰 文| 曹欣蓓
2015年从1号店离开以后,很长一段时间,1号店联合创始人于刚几乎从大众的视野中消失。如果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新闻,只有零星的几篇“我为什么离开1号店”、“于刚和刘峻岭致全体1号店员工的一封信”等文章,简略地提到他们由于在融资过程中因为资本的介入,逐渐失去话语权,带着不舍离开。
4年后,于刚和刘峻岭率领1药网的母公司111集团,再次出现在大众的眼前。从过去的1号店,到如今的“中国互联网医药健康行业赴美上市第一股”,在外人看来,于刚好似天生就自带成功的光环,在创业之路上一路披荆斩棘,屡获殊荣。
但在于刚看来,创业远没有这么简单。这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而上市仅是创业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一个新的起点。外界所看到的都是高光时刻,而如果真的想要创业,再成功的人都必须经得起折磨,忍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要不断地去证明自己。如何才能在创业的荆棘之路上获取桂冠?如何才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我们有幸采访了于刚,请他以过往的创业经历,谈一谈让创业走向成功的关键。
以下内容根据与于刚的对话整理。
111集团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 于刚
01 要素一:控制权非常重要
在经营1号店的时候,我们因为对资本理解的浅薄缴了学费,在融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控制权。创业者融资的时候宁可放慢速度,也不要失去控股权。有的时候,欲速则不达,公司以为引入了投资者会有更快的发展,但投资者往往与创始人的发展战略意见不一致,反而导致增长的停滞和战略难以顺利实施。
公司融资时,尽量不要有一票否决权。一旦有了一票否决权,未来要进行收购并购,或者开展其他重要的决策事项,很容易因为一票否决权导致无法实现。
创业的历程让我们深刻理解到控制权的重要性,因为它直接决定公司的战略的实施和决策的速度,以及公司是否能够长期的健康发展,如果过早被资本约束,那公司就可能失去实现远大愿景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创建1药网时设置了超级投票权,选择在美国上市并设有AB股,保证了创始团队理想的实现。
离开1号店时,就像是自己养育了多年的孩子突然要出走,非常难受不舍。但同时我也清楚,如果我的智慧和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去寻找新的赛道,去创造更大的价值。按照当时1号店的资本架构和决策机制,公司业务发展增速已经大幅放缓了,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决策权和快速决策的体系,你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赢家。
02 要素二:正确的行业+合适的定位
为什么选择医药行业?因为这是一个永远阳光、永不落日的行业。当前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以超过8个百分点的增速攀升。当人们收入增加,首先投入的是什么?健康,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提高生命的质量。第二投入的是教育,因为要学更多的东西,不仅自身要成长,还要关心孩子的成长。第三投入的可能是旅行和娱乐,让生活更快乐。
在这其中,身体最重要,没有了身体的“1”,后面加多少“0”都没用。既然每个人都要在“1”上投入,那我们就做对了。中国医药健康行业以12.1%的年化增速快速发展,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在未来五年的时间内医药健康行业的市场规模几乎翻倍,在中国,很难再找到这样高增速的行业,也说明了医药健康行业的价值和重要性。
但是互联网医药健康行业很难、水很深。就是因为这份“难”,才给了我们去攻克的机会,在成功攻克后,才会有成就感,才会有护城河。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模式,要么别人已经都涉足了,根本不会给我们留下机会,要么很容易被复制,难以产生大的价值。
互联网医药健康能解决一切问题吗?肯定不能。有大量疾病,尤其是初犯的疾病,都需要患者去医院去做检查。医院能够提供验血、X光、CT等各项检查,中医还要把脉,这是互联网难以解决的问题。
所以从最开始,就要清楚自己公司的定位。我们定位的是聚焦需要续方的慢性病群体,这个市场已经足够大。因为中国的三大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每个病种都超过了一亿人。
03 要素三:解决行业痛点,造就核心要素
我们认为在这个行业的核心成功要素是什么呢?
首先,从事互联网医药健康,要有高效的智能供应链。中国有六千多家药企、超过48万家终端药房、1.4万多家中间流通商,最大的连锁药店占市场份额不到2%。而在美国,三家连锁药店巨头就占据了85%以上的份额,且这三家流通商都是90%以上的份额。但如果把中国所有最大的流通商的市场份额相加,都不到30%,行业呈现高度碎片化。药品销售具有分销、批发、医生、医院、零售等环节,但作为终端消费者,无法知道每一层各自浪费了多少,什么导致了低效和不透明。
我们所做的,就是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透明度。111集团具有业内高效的智能供应链,我们首先从药企那儿直采,然后直接提供到患者或者零售终端,省去所有中间环节。用我们的App可以发现,我们“1药网”的价格与平时从药店购买的价格之间,平均有10%-20%的差额。
其次,要充分利用数据和科技。我们会给顾客打一百多个标签,知道顾客的行为和画像,可以实现精准化营销和个性化服务,极大地提升了效率。你知道平均一个患者去医院要花多少时间吗?三个小时。看医生能有多长时间?平均七分钟,半个小时做各种各样的检查,剩下所有的时间全在等待,或者在路上。又比如患者在外地,要去大城市三甲医院看医生,如果患者有慢性病心脑血管,或者搭了心脏支架,可能会需要终生服药。如果每次服药,都要再千里迢迢去医院,找医生开处方,每个处方有效期还只有30天,多浪费时间。通过互联网医院在线诊疗获取电子处方,并能购药送到家里,就省却了这中间所有的无效时间和费用。
再次,从事互联网医药健康,要具有专业度和抓住时机。互联网医药健康市场巨大,并且现在还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竞争还没有白热化,目前还在做蛋糕的阶段,还没到切蛋糕的时候,是非常好的发展时机。另一方面,医药健康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特点,并非每个企业一进入医药行业,就可以立刻打败其他家。比如,如果要与国际上的药企进行战略合作,没有一年半、两年的时间,根本搞不定。国际药企都有完整的流程,还有合规性要求,并且要与内部各个部门达成一致。等谈到具体合作细节时,国际药企还会来做详细的尽职调查,一遍遍看数据、系统、流程,等待最后确认合作时,一晃眼就发现时间过去了很久,这是都必须走的过程。
我们现在已经和150家国内外知名药企达成战略合作,包括拜耳、辉瑞、礼来等,这其中每一家企业,我们都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去沟通。不管是阿里、腾讯,或是亚马逊,无论谁要涉足这个领域,都要花费这些时间,并不是花钱或者企业的规模大就能得到的。
04 要素四:凡事都要做到极致
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认为一切事情都要做到极致,做到最好,才能展现真正的能力,体现这么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我从小就是这样,做什么都想赢,没做到最好,就会非常难受。我以前打篮球的时候,在球场上也很拼,打球太猛甚至腿都骨折了。
如果是在战争年代的话,我可能是战场上的将军。我对战争的场景都很熟悉,没有任何畏惧感,喜欢大场面。竞争的环境能激发天性,我有非常强烈的竞争意识,做一切事情都希望能赢。
我对下属也是同样的要求:凡事要做到极致。如果你来混一份工作而不是干一份事业,就不要到我们这里,企业不是养老院,不是慈善机构。在1药网,如果有人开会讲一些很虚的词,比如说到下个月的目标,有人说“我尽量、我努力”,这些大家听了都会嘲笑。
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汇报,要有数据支撑,比如不能说这个季度有显著增长,而是要说较之于上个月,本月营业额从A增长到B,与往期相比,增幅孰高孰低,是否达到预期,原因包括一二三,对于没完成的任务我的行动有那些。我经常在会上要求大家,不要上来就放一页ppt或者空谈,要先说亮点、不足,以及要做什么。我们已经足够放权给各层的管理者们,要听的是最后达成的结果和行动计划。
多数的一线工作我都做过,包括仓库收货、入库、上架、拣货、分拣、包装、送货,我也做过客服,还有公司的地推。要领着大家一起创业,我希望尽可能了解各个环节,做到心中有数,了解一线也能帮助我做出明智的决策。在战场上,即使士兵再有激情,也不能让他们平白送死。当小伙伴们知道我们能打胜仗,再加上大家凡事都有做到极致的职业操守和创业激情,就能形成非常好的氛围。
05 要素五:在半小时内完成会议
高效非常重要。我曾经在亚马逊工作,在那里学到了小团队快速决策的柔性管理方式。亚马逊将小团队叫做“Two Pizza Team”,指两个披萨就可以喂饱一个团队。通常而言,每个团队不超过12个人。每个披萨团队长期为一件事负责,负责把这一件事做到最好,比如有团队负责管库存优化,就一直做库存优化;有团队管网络优化,就一直做网络优化;有团队负责顾客承诺,就一直坚持如何把承诺越做越精准,服务越做越好。每个团队自身就具有决策权,不是重大战略决策不需要请示上级。
在亚马逊开会前,会议召集者要写一份不超过六页纸的会议需要讨论的话题,包括会议讨论的内容,以及主要问题和建议。在会议最开始的5-10分钟,通常都是读这一份文件。读完之后,大家用20分钟的时间讨论并拿出解决问题方案,保证会议在30分钟内完成。
我也曾在戴尔工作,亚马逊开会不用PPT,而戴尔沟通要用PPT。但是戴尔规定,PPT必须在三张幻灯片内,将所有的主要内容讲完,其余内容补充在后面作为附录,如果别人问到了就翻过去,不问就跳过。戴尔的效率也非常高,总部最高管理层有任何的决定,都会在24小时内传达给全球所有的员工。
戴尔、亚马逊的管理和执行力都是一流的,111集团现在还在初期,虽然成立了九年,但是峻岭和我全身心投入的时间只有四年,我们还需要做得更好,包括是否所有的目标都使命必达,是否说一不二。当然在业界里,111集团的执行能力还是不错的。在公司,我们召集会议的要求是:开会时,任何铺垫都不要做,直接说今天会议的主题,包括哪些问题、建议,以及需要讨论的元素。对于合适的方案,我们就向前推动,若不合适,就给出建议。我们也经常站着开会,速战速决。
***
“我的一生都要创造价值”、“就是因为这份‘难’,才给了我们去攻克的机会,在攻克成功后,才会有成就感”、“一切事情都要做到极致”、“半个小时结束会议”……在与于刚的对话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对事业昂扬的斗志和不灭的激情。他就像是一个斗士,商场如战场,他率领员工披荆斩棘;他力求完美,用“极致”的高标准对待自身与公司;他强调效率是金,注重每分每秒,甚至在采访刚结束,就马不停蹄地准备开启下一场会议。
极致、高效,再加上对行业痛点的精准判断力,以及对于资本更为成熟理智的态度,正是这些要素的叠加与重合,才产生了“化学反应”,让于刚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带领创业团队走向成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