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胜门位于北京北二环路上,是明清两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之一,现在只保存下来箭楼。北京有个说法,“先有德胜门,后有北京城。”为什么这样说呢?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大将徐达攻入元大都(即今天的北京),推翻了元朝,改元大都为北平。当时,元大都的北城墙门在距今天德胜门以北的2公里处,叫健德门,今天北京地铁10号线还有一站叫健德门。徐达进北京后,首先将“健德门”改为“德胜门”。后来,为了防御的需要,又在现在德胜门处修建城垣,并筑城门,将此门也称为“德胜门”。到明朝永乐年间,永乐皇帝将北京定为首都,开始修建故宫和内城,将内城北城墙修在今天北二环路一线,北城墙上开了两个城门,一个是安定门,一个就是德胜门。直到这时,德胜门正式成为北京都城的城门。这样算来,德胜门的存在要比明朝北京城的修建早52年。所以说,“先有德胜门,后有北京城。”
德胜门箭楼
德胜门箭楼在城门的北面,所谓箭楼即“射箭之楼”,也是城门的第一道防线。德胜门箭楼建在砖砌的城台上,城台高12.5米,东西宽约39.5米。箭楼坐南朝北,灰筒瓦绿剪边重檐歇山顶,俯视平面为凸形,前楼后厦合为一体,北侧楼体东西宽34米、南北宽12米,南侧楼体东西宽25米、南北宽7.6米,楼体高19.3米。箭楼上下共有4层,有箭窗82个,其中,北侧48个,东西两侧各17个,作为守城时对外的射击孔。
德胜门意为“以德取胜”“旗开德胜”之意,所以,明清时出城作战,军队均从此门出城。由此,德胜门承载了许多历史大事。
永乐大帝五次从德胜门出发,北伐蒙古部落
明朝建立后,败退到北方草原的蒙古各部落仍有相当实力,对明朝北部构成威胁。永乐皇帝亲率大军进行了五次北征。
第一次北征于永乐八年(1410年),永乐大帝率50万大军出德胜门,北进打击蒙古鞑靼部落,在斡难河畔大败鞑靼部落,又战于兴安岭,取得大胜,引发瓦剌部落和鞑靼部落这两个最大部落的内讧,瓦剌部落将鞑靼部落首领杀死,然后两个部落均向明朝称臣。
第二次北征于永乐十二年(1414年),永乐皇帝率大军出德胜门,北向打击反叛的瓦剌部落,经艰苦战争,击败瓦剌部落。
第三次北征于永乐二十年(1422年),永乐皇帝率军出德胜门,亲征反叛的蒙古鞑靼部落首领阿鲁台,于阔栾海北道发现阿鲁台部大批辎重,发兵焚烧,收其牲畜班师。回师途中,以蒙古另一个部落兀良哈部落附逆阿鲁台,而将其击败。
第四次北征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永乐皇帝率军出德胜门,再次亲征阿鲁台。这时阿鲁台已被明朝打得势力大为削弱,为瓦剌部所败,瓦剌部首领也先向明朝投降,永乐大帝封其为忠勇王,赐名金忠。
第五次北征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这一年鞑靼部进犯边关,永乐皇帝率军出德胜门,进行讨伐,回师时,永乐皇帝病死途中。
经过五次征讨,明朝北部的疆域得以暂时安定。
明朝民族英雄于谦在德胜门指挥北京保卫战,守住了京城安全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蒙古瓦剌部落首领也先率军南下,侵扰张家口、大同一带。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蛊惑下,八月亲率50万大军征讨。一路上,王振专断军政事务,行军路线屡变,士兵疲惫不堪。在怀来县土木堡,发生内乱,王振被将士杀死,蒙古军队乘机大败明军,明英宗被俘。十月,也先率军直抵北京城下,以被俘的皇帝相要挟,要进攻京城。
当时,北京城中空虚,精锐部队均在土木堡丧失,朝中大臣纷纷要求迁都南京。临危受命的兵部尚书于谦,坚决反对迁都。他一是主张将皇帝的弟弟朱祁钰立为皇帝,打消也先以皇帝相威胁的图谋;二是从各地调兵进京;三是从通州大量调粮进京;四是亲率大军驻守最要害之处——德胜门。
也先率军首先进攻德胜门,于谦率军主动出城,与之战于城外,将也先军打退,并将也先的弟弟击毙;接着又指挥安定门、西直门守军大败也先军,迫使也先军不得不撤退,一年后将明英宗还回。
北京古代钱币博物馆展览
康熙皇帝从德胜门三次出征,讨伐准噶尔部
明朝后期到清康熙时期,蒙古族按照活动地域的不同,分为漠南蒙古(游牧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漠北喀尔喀蒙古(游牧于漠南蒙古的北方)、漠西厄鲁特蒙古(一作额鲁特、卫拉特,为瓦剌之后,游牧于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准噶尔是厄鲁特蒙古的一个部落。到康熙时期,准噶尔部日益强大,占据着天山南北、青海、西藏等地。1690年,又在沙俄的支持下,向东扩张,击败喀尔喀蒙古,直接威胁到北京的边疆。在这种情况下,康熙皇帝亲率大军三次对准噶尔部进行征伐。
第一次亲征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皇帝率大军出德胜门,然后分左路军、右路军,左路军出古北口,右路军出喜峰口,将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于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市附近击溃,噶尔丹逃走。
第二次亲征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噶尔丹经上次失败后逃到西部,休整一段时间,又向东进犯,康熙帝率军出德胜门,进行讨伐,与噶尔丹在今天的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东南决战,大败噶尔丹。
第三次亲征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帝乘胜追击,亲率大军再出德胜门,西渡黄河,进抵宁夏。这时,只剩几百个部将的噶尔丹走投无路,饮毒而死。
康熙三征噶尔丹,不仅是粉碎噶尔丹的叛乱,主要是遏制俄国侵略中国的阴谋。平定噶尔丹,就把蒙古国三十旗和内蒙古四十旗直接控制在清廷手中,结束了我国西北边陲长期分裂割据局面,使沙俄侵略者无机可乘。
李自成从德胜门进入北京,仅42天便退出京城,成了短命的政权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陕西米脂县人。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崇祯十一年(1638年)在潼关战败,仅率刘宗敏等十余人,隐伏商洛丛山中(在豫陕边区),次年出山再起。在河南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一路从陕西进入山西,攻太原、占大同,又东进从居庸关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李自成从德胜门进入北京,但由于起义军领袖犯了胜利时骄傲的错误,政权驰怠、军纪松懈,仅在北京42天就逃离。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从德胜门逃离北京
1900年,八国联军即将攻入北京城时,慈禧太后慌了,最后采纳了一个大臣的意见逃往西安。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北方农村汉人老太太,光绪皇帝也将皇袍甩掉,出了故宫神武门,然后出德胜门。慈禧一行一路向北出居庸关,经张家口的宣化,到山西大同、太原、运城,过黄河到陕西,进西安。在西安躲了一年多,才又回到北京。这一次,德胜门留下了耻辱的记忆。
如今,德胜门已成为北京城墙的标志。北京城墙现已无存,只在崇文外大街有一段明城墙遗址。明代的城门楼子只剩两处,一个是正阳门,一个是德胜门箭楼。在箭楼上有尊炮,并不是攻击火炮,而是用来报时的炮。当时,在宣武门城楼和德胜门城楼上,各置一尊报时火炮,为军队报时。
2006年5月25日,德胜门箭楼作为明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在德胜门箭楼的附属建筑内,开辟有古钱币展览馆,其前身是德胜门箭楼文物保管所,1992年更名为北京古代钱币博物馆,它是华北地区唯一一家长年对外开放的钱币类专题性博物馆,为广大钱币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观赏、交流、买卖的好场所。古代钱币展览馆分为三个展室:东西两厅展出的是中国钱币通史,自商周直至民国。中厅为中国钱庄史实展,以文字、图片、实物相结合的形式,展示了中国古代钱庄起源、发展和衰落的全貌。在展览的同时,还为钱币爱好者开设了钱币商店以及互动区域。
作者:刚星莎
图片:本报记者 陈晨 摄
原题:《北京德胜门观览记》
编辑:王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