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有很多名字
充满历史厚重的燕京
萦绕革命浪漫的北平
还有个盛极一时的外号
叫做
四九城
北京到底为何得名四九城
目前说法不一
但这里就是和4与9格外有缘
在北京里有句老话叫“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
一说四九便由此而来。
四九城的四和九,指的都是城门,分别指的是皇城的四个城门和内城的九个城门。
皇城的四个城门,分别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和西安门。这皇城四门除文武百官进出宫廷,平常不得开启。了解故宫的朋友们知道,它们曾是紫禁城的外围城墙,四座大门的规矩背后是皇家的森严。
“里九”则是指内城的九座城门,分别为朝阳门、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阜城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和西直门。内城九门各有功用,这九个城门也是城内通往城外的桥梁,便被当做内城的代名词。我们熟知的“九门提督”,作为管理内城兵马的步军统领衙门的长官,便得名于此。
“外七”是明世宗为加强城防,在嘉靖三十二年增修的外城城门,指的是北京外城的七座城门,东便门、西便门、广安门、广渠门、左安门、右安门和永定门。
但这时候就不少人纳闷了,如果四九一说来源于城门,为什么不带“外七”玩呢?
区域说就绕开了这个问题。
顺治元年,福临入关住进了紫禁城,为了安顿随行的八旗子弟官兵及其家属们,便令内城的汉人都搬到外城去,并将北京内城分为八个部区域,八旗分别驻守,拱卫皇城。
康熙年间,满汉交流愈发频繁,内城就有了汉人居住。乾隆年间,为了方便管理,清政府便把北京的内城和外城分别划为东西南北中五区,内外加起来就是十区。除了中间闲人免进的皇城,剩下的九个区,变成了老百姓口中的“九城”。
民国时期,民国政府为打破清廷遗风,又把北京城重新划分,内城分为东西北三城,外城则被作为南城,就有了所谓的四城。
画个区域划分图,不算特别严谨
大家意会一下
这种说法下的四九城,是只能出现在民国及以后的称呼,也一定程度象征着改朝换代、旧貌变新颜。
因为北京城跟四与九实在是太有缘分,便又出现了许多能自圆其说的说法。
一说九是内九门,四却不是皇城四门,而是四道城墙。四是指按照城墙分为四层,即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
北京的“四门”还有宫城四门,即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它们围着旧时紫禁城,见证着它从宫城变为“故宫”。
还有略微冷门的龙脉口四门,即中华门、端门、长安左门以及长安右门。
北京与四的缘分
还有我们如今回望的四个朝代
金元明清
如今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它不但是城,也是都
为国家某昌盛
为民人某幸福
“四九城”一词中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的糟粕内涵
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消弭
北京城带着它的故事和谜团走向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