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赵志瀚 Ryan Chiu
明代永乐、宣德两朝的青花器名满天下,备受历代藏家追捧。其中名品不少,好像宣德夔龙纹罐,存世仅五例,近年拍卖成交价俱在HK$3,000万以上。
而原来,夔龙罐还有更罕见的永乐版本。
本季香港春拍,苏富比带来一件永乐朝的青花夔龙罐,乃是香港著名富商「大刘」刘銮雄的收藏,估价HK$4,500万 - 6,500万。翻查公私收藏,暂不见相同例子。
乘此机会,让我们上一堂5分钟的课,一看这件无双重器有何独特之处。
Lot 4
明永乐 青花夔龙纹罐
尺寸:高 24.4 cm;宽 29.8 cm
状况:边缘与器身偶有预期磨损;底部边缘有一约2.5 cm长的浅窑裂,从外部不可见;整体状况良好
来源:
估价:HK$45,000,000 - 65,000,000
拍卖行:香港苏富比
专场:皇苑蕴珍 - 刘銮雄藏御瓷萃珍
拍品数目:8
拍卖日期:2022/4/29
此罐上绘二龙,口牙广开,三趾利爪前展,须发扬逸,卷草长尾蜿蜒(故又称香草龙),首尾互逐,绕器一周,傲翔于祥云与海水浪涛之间,足饰交叠莲瓣。观其画工及釉色,明显是永乐(1404-1424在位)或宣德(1425-1435在位)朝之官窑出品。
永宣青花誉满天下,蓝头发色是一大主因。两朝使用西亚入口颜料「苏麻离青」,烧成的青花发色绚丽鲜艳,常见晕散现象。由于颜料含铁量高,常自然形成不均匀的黑蓝结晶斑点,深凹胎骨,与艳丽的蓝色相互映衬,更增艺术魅力。
基于「苏麻离青」这个特点,永宣青花虽然少有描绘人物,但渲染花鸟、海水、园景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同在宣纸作画留下的笔触、墨痕,极富风韵。
若是专家,或能从画工和发色细微分野处,判断青花是永乐还是宣德出品。不过也有更简单的法门,由于帝号落款于宣德朝才正式成型,故像此罐般无落款的基本就是永乐青花。
提起夔龙,古董爱好者自然想到商朝青铜器上的夔龙。不过永宣罐上的夔龙,却是受到外来艺术影响,源自印度异乡。
此类夔龙原型,乃印度神话生物摩竭(又称摩伽罗)。这种水兽造型多变,前身可为鹿、象、鳄鱼等陆地动物,尾部则为鱼、海豹等海洋生物。在印度,摩竭是守护通道和入口的奇兽,故常见于寺庙、宫殿门户装饰。
据学者研究,摩竭应是随着佛教传播而融入中华文化。早期,摩竭仍保持原本造型,例如宋朝龙泉窑就烧制过摩竭双耳的瓷器;后来,摩竭形象逐步融入中华夔龙之中,永宣罐即为佳例。
在印度,摩竭是守护通道和入口的奇兽,常见于寺庙、宫殿门户装饰
南宋 龙泉梅子青摩竭鱼双耳纸槌瓶
笔者所以屡说「永宣罐」,皆因宣德朝也有类似的青花夔龙罐。存世仅五例,其中三件现属公营收藏:
另外两件,近年先后于香港拍场易手:
宣德 青花夔龙罐|2017年 苏富比 HK$3,553万成交
宣德 青花夔龙罐|2021年 佳士得 HK$3,145万成交
上为刘銮雄永乐罐,下为宣德夔龙罐
乍看之下,刘銮雄的永乐罐,与一众宣德罐非常相似;然而细心观之,夔龙造型却是截然不同。
永乐罐的夔龙,满身龙麟,三趾长爪,气势威武,整体上相当接近我们熟悉的龙纹。主要分野则有两处,一是肩部上加了翅膀,另一是尾巴变成卷草状。
至于宣德罐,象鼻更为明显,身体无麟,传统龙爪也换成兽足。周边并无永乐罐的祥云及浪涛配衬,比起飞于天,视觉上更似是奔于地或游于水,形象更接近摩竭。此外,又加上了口吐莲花这一特征,宗教味道更为浓厚。
尺寸方面,永乐罐高24.4 cm,体积大于19 cm高的一众宣德罐。
上至下、左至右:刘銮雄永乐罐、景德镇出土宣德罐、佳士得宣德罐、北京故宫宣德罐
于是,我们可以把明朝夔龙细分成两类:第一类、较似传统龙纹,如永乐罐;第二类、受摩竭影响更深,如宣德罐。
然而,景德镇曾出土一件宣德青花罐残器(上图右上),夔龙造型与纹饰布局,皆与刘銮雄的永乐罐一致。由此可见,宣德官窑之中,两类夔龙是曾经共存的。
古玩界以往认为,明代首绘夔龙纹的为宣德御窑厂,惟刘銮雄永乐罐已证明并非如此。翻查资料,台北故宫又有一件青花夔龙高足碗,出自朱元璋洪武帝时期。
这就说明,夔龙瓷器虽然因永宣青花而大放异彩,成为人所熟悉的名品,惟却是自明代开国时就存在的样式。
明 洪武 青花穿莲夔龙纹高足碗|台北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