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看到标题,一些动圈耳机党已经忍不住了,不过先按耐住您的情绪,且听我慢慢说来。
入耳式耳机里,其实早就有动铁、动圈或者是圈铁的喜好的派别。动圈党喜欢动圈宽松大气、柔和的声音,以及充沛的低频。动铁党喜欢高分辨率、高清晰度、层次分明、密度饱满的声音。还在7-8年前,“动铁四大厂”的时代,其实无论是音特美、舒尔、UE还是威士顿,当时的4单元以下的动铁耳机都难以解决动铁低频听感不如动圈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动铁耳机要堆单元的原因。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少数单元满足了声音的解析、声场,但可能厚度、低频的下潜上就没法具备。
但是随着AKG 的K3003的推出,将动圈和动铁的单元合并,人们发现,原来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仅仅只有一种……
AKG K3003的确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尽管它不是最早的圈铁耳机。但真正把圈铁的声音做成标杆的,还真是K3003。之后也有不少国产厂家,开始介入了圈铁耳机的开发,大趋势下,甚至索尼这样的大厂也开始做圈铁……大家似乎开窍了,既然动铁的高频可以比较轻松地做出高分辨率的声音,动圈可以轻松做出饱满的低音,那么是不是两者结合,就是好声音?
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K3003也好,还是后来更加成熟的一些方案,达音科DN1000,甚至是再之后索尼的XBA-H3,他们的确解决了动铁耳机低音不够饱满的问题,但却把不同频段的声音近一步撕裂,造成频段衔接的割裂,整体感变成。毕竟动铁单元和动圈单元的音色是不同的,要如何在调音过程中消除这种割裂,还需要下功夫。
其实早在达音科DN2000的时代,三频风格的统一问题已经有一些缓解的趋势,DN2000整体呈现中性的音色,而不会像DN1000那样,上盘呈现纤细冰冷的音色,下盘又变得饱满而温暖,音色割裂感太重。索尼进步到XBA-Z5,也做到了上盘克制柔和,下盘厚重饱满,调音的确比H3的时代进步不少。但厂家在堆积单元过程中可能发现,要彻底解决动铁动圈音色不一致的问题,用一致的单元或许才能真正走向期盼的效果。
UM MELODY 大概就是走在堆单元的前列的厂家,早在UM MENTOR V1的时代,靠着10个单元的配置,MENTOR就做到了超越AKG K3003的解析、清晰度、大动态,已经接近的高频延伸,和接近的低频下潜,却没有K3003的那种三频割裂感。MENTOR的低频瞬态迅速,下潜猛烈,尽管整体听起来还是动铁味道浓浓,但也的确找到了解决动铁低频和三频衔接的新思路。
再之后,就到了一个国产多单元耳机超级加速的时代,各种各样花花绿绿的新品牌诞生,并且迅速在市场上扎根,当年的diy品牌都获得了不差的口碑并且如今已经成为HIFI入耳中的新兴品牌,就在我1-2年没有关注HIFI入耳式耳机的过程中,已经出现无数我不认识的新品牌。
但在我反复品玩入耳式耳机的过程中,其实多单元动铁解决动铁声音的割裂感和低频的听感的方案其实很早就有。只是有的成功有的失败。
索尼的第一代多单元动铁,XBA-4,如今可能很少有人听过了,这是一款综合评价非常糟糕的动铁旗舰。在4单元里可谓卖得最便宜的大厂耳机。它的三频衔接几乎是入魂级别得差劲,高频、中频充斥着奇怪的金属感,颗粒感也很重,但是,它的低频缺非常棒,弹性十足,饱满且相比动圈层次清晰。我觉得XBA-4的低频听感,单独拿出来可以远超当时的威士顿W4、舒尔W530等旗舰,更不要说音特美单单元的小四了。
动铁耳机还有一种解决多单元衔接和低音质感的方案,就是做减法,案例是杰士X10。不过这种办法牺牲了多单元动铁带来的优秀的延伸和下潜,换来的是一个暖糊的声音,确实更像动圈但也带来了太多缺点,因此不考虑展开讨论。尽管之后的确出现过QDC海王星,但海王星依然只是个放在1000价位的耳机,上不了HI-END的大雅之堂。
Fitear的TOGO!334,是第一次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动圈味道的动铁”的耳机。它的声音特点就是突出的中频,饱满的低频,甜美的高频,衔接上也没有明显割裂感,确实让我见到了“钞能力”带来的与众不同,因为其实TOGO!334出得很早,只是很少有人接受它活性般的价格……
到了索尼再一次推出多单元入耳式纯动铁单元的IEM-M9的时代,多单元动铁耳机的低频、三频衔接的问题基本已经被解决了。M9带来了比起Z5时代明显更加均衡的声音表现,高频解析不错,但不会显得干冷、低频中频下潜虽然有限,但不会缺乏饱满和中性,M9已经是完成度不错,听起来没有很重的“铁味”的纯动铁耳机。但反观这么多年,动圈耳机去干什么了?
早就2010年,索尼就推出了EX1000,它颠覆了高端动圈入耳式耳机的解析度,带来了更加清晰、层次出色的动圈,并且保持了动圈柔和的音色和猛烈的低音下潜,而且它的低频并不是那种动圈常有的饱满厚实的低频,而呈现了一种快速、层次分明的瞬态,很多人听了它,觉得它的低频风格更接近动铁……
森海塞尔的IE800同样也是颠覆了上世代IE80暖糊的声底,把声音的分辨率和层次感做强,反而丢失了IE8世代那种优雅的声线和雄厚的底子。动铁在想办法把声音做厚……动圈却在想办法弥补过去“暖糊”的印象……
一直迭代到近些年的拜亚谢兰图,差不多才兼备动圈的那种宽松感,并且保持高分辨率的声音。其实要我说,追求层次感、密度感、分辨率,的确还是更高端的多单元动铁更有优势,但毫无疑问,多单元的动铁也开始追求在解决了频响问题和衔接问题之后,追求宽松听感的趋势。
当然,也有厂家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例如最近听过达音科的SA6,就是铁味十足的动铁耳机,听感刺激,强调分离、中频甜美、当然,低频的听感比过去时代要好不少,整体素质上去了,听感上多少追求一部宽松。
我要说的就是,技术在进步,如今多单元动铁也可以模仿动圈的音色,例如Fitear,它家的动铁总是没有什么铁味……LE家也有多单元动铁是“模拟味”的,索尼的M9还说不上模拟味但已经没什么铁味了。而动圈早就开始模仿动铁,EX1000就是例子,而索尼也不是第一次用动圈去做出动铁的感觉。当然也可以像一些厂家是刻意保留了动圈温暖宽松的调音……
换言之,只要声音是你喜欢的,无所谓动圈还是动铁还是混合单元。但单个单元的动圈,要做出犀利的解析,还要保持宽松大气的听感,甚至还要做到动铁的细致入微,其实是很难的,动铁靠多单元分频,相对容易实现宽松的声音和完整的频响……所以动圈更加考验调音技术,动铁要达到高素质相对简单。但你喜欢哪种声音,倒也未必取决于单元是动圈,还是动铁。只要你愿意多尝试,我想一定可以找到动铁声音的动圈,或者动圈味道的动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