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又下雪了。
只不过这次雪的湿度太大,落地即化,感觉更像是下了一场雨。
开始怀念月初那场大雪,庆幸拍到了一些照片。
于是想到,那场雪的“第二弹”还尘封在SD卡里。
赶紧翻出照片,有了这篇推送。
照片都是相机拍的。
相对手机来说,宽容度更高的相机拍起雪来,自然也更无脑一些。
但还是有一些心得可以分享。
PS:那些总是抱怨的、生活在南方的、还在盼雪的同学们,姑且跟着这组照片,再赏一遍雪吧。
增加1-2档曝光
拍雪景,说的最多的,自然就是曝光啦。
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了,但还是要说。在雪天拍照时,一定要加曝光。而且,一定要加得“狠一些”。
0.5档起步,1-2档不嫌多。
如果前期忘了加,那一定要在后期进行补缺。
因为雪景里,反光比较严重。相机在测光的时候,会默认这个场景比较亮,就会自动将曝光降下来。那么,通常会导致拍到的照片曝光不足。
这两张人像,我加了2档的曝光,可以看到,背后的雪景甚至有一点过曝。
但是看过,你也并不觉得会“过分”,因为大家默认雪景就该是“耀眼”的,对吧。
需要指出的是,现在有些手机,会AI智能检测拍摄场景,如果检测到雪景,可能会自动补偿一些曝光。
如果没有,那拍出来的照片,一定会发灰、发暗。鉴于手机在前期加曝光有点麻烦,而且也不精准,所以如果是用手机拍雪景,还是建议后期用软件来调一下。
冷色调的白平衡
如果说你知道拍雪景要调整曝光,那么你知道,白平衡也要调整吗?
上次我说过,绝大部分情况下,冷色调的照片,比暖色调的照片更讨喜。在雪景上也是如此。
比如这张照片,就是使用自动白平衡拍摄的。
看起来其实也还好。
但是,我选择另一个稍微冷一点的白平衡模式。
照片拍出来,就更有雪天的氛围。
“一点不同”的TA
拍照找对比,雪景也不例外。
一片白色之中,一点不同,就会大不同。但记住,真的只需要“一点不同”。
这个一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
但范围一定要“集中”,所以,我说是“一点”。
比如,拍摄路人,就要寻找颜色对比比较明显的。最好是暖色。
红色、橙色最好。
这两张照片,我拍摄的就是穿红衣服的路人。
一正一背,在全白的背景下,都异常醒目。
但试想,如果画面中人物过多,那就不会有这样突出的效果。
而这张照片,则是看到一个彩色售卖机。
放在平时,这个售卖机并不显眼。但是,在雪天里,和白色一相衬,就立刻鲜艳起来。
在冬天里,其实有一种植物和雪景也非常配——冬青。
基本上公园都有种植,白雪红果,斑斑点点,异常亮眼。
疏密有致
当然,在一片雪白中找到“一点不同”是要靠运气的。
多数时候,你碰到的场景,或者遇到的人,可能对比并不那么明显。
那么这时,你在取景时,就要特别注重“疏密有致”。
拍雪景,限制因素很多,因为天气的原因,白茫茫一片,也没有光线来“帮衬”,所以,只能靠构图来加工。
前面一条过道,待一个人走过,他穿的衣服是冷暗色调,在雪景中并不出挑。
所以,我特意将镜头略微拉高,树木显得密集一点,而下面的道路就显得很空旷,然后将人放在其中,就起到了突显的作用。
而这张照片,树的下方是有步道的,但是我只截取了树枝密集的部分,将远处的奥运塔包裹在里面,疏密之间突出了主体。
选择最简单的那一幕
不知道你看没看过一组关于北海道的极简摄影。
这些照片自然是后期出来的,但是,它也向你讲述了一个道理:拍雪景,越简单越好。
所以,我们在取景的时候,也应该秉承这个思想。
其实有一个小技巧:多使用长焦。
这在我今年初的那组推送中,大家其实应该都有了解了。用长焦,压缩场景,多余的东西都被排除出画面之外。
画面就会显得很干净,很整洁。
一定要勤快
说来说去,最关键的一点:想拍雪,您得勤快。
月初那场雪,我大半夜拿着手机下楼,拍出的成片大家也看到了。
雪有两怕,一怕太阳,二怕人。
太阳出来,化了。人踩过,花了。
所以,遇到下雪天,提前看好天气预报。
最美的雪景通常出现在两个时刻:一是雪正在下的时候。二是雪下了一夜,第二天清晨。
路灯下,晨跑爱好者,厚厚的积雪,远处的小木屋,那一瞬间,感觉自己到了北欧。
等9点多拍完再经过时,同样的场景早已换了另一幅模样。
想要玩好摄影,先要习惯拥抱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