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夏季,很多人都会觉得闷热难忍,身体乏力,而在冬季,很多人又会觉得干燥上火,大多数人认为这是“温度”在作祟。其实,影响我们身体健康及身心健康的并不仅仅是温度,空气湿度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空气湿度是指空气的潮湿程度,用来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的程度。研究表明,最有益于人体的健康湿度范围为45%至60%。如果空气中的湿度低于45%,会造成室内干燥,导致皮肤、咽喉、呼吸道干燥,容易引发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当空气湿度高于60%时,人体会感觉闷热难耐,而当空气湿度高于80%时,则属于湿度过高,会使人体散热困难,从而导致体温升高、心跳加快、头晕恶心等症状。此外,如果空气温度过高,但湿度过低,也会对人体的消化系统造成影响。高温会使人体大量出汗,从而水分丢失,唾液分泌减少,造成喉咙干渴;还会加速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造成食物及水源的污染;同时,还容易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肠胃不适、皮肤过敏等问题。
空气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想办法将室内的空气湿度控制在人体适应的范围之内。
在空气潮湿的夏季,要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如果室内过于潮湿,可以利用空调、电风扇等进行除湿,保持室内干燥。此外,有些人为了追求凉爽,夏天会直接睡在地板上,这是不可以的,地板的湿气较重,睡地板容易使湿气侵入体内,引起关节疼痛等问题。除了控制湿度外,我们也应该注意饮食卫生。由于环境潮湿,所以食物非常容易变质、发霉,误食之后容易导致肠胃出现问题,因此我们应选择新鲜的食材,避免食用过期或即将过期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西瓜、苦瓜等,少吃辛辣刺激和油炸性食物。
而在空气干燥的冬季,尤其是北方,我们则要采取措施增加空气中的湿度。首先,可以在室内放置绿植,如绿萝、滴水观音等,日常浇水有利于提高空气湿度,植物本身也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可以多使用潮湿的墩布擦拭地板,这样既保证了室内卫生,又能利用墩布的湿气提高室内湿度。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室内多放置一些鲜花,花瓶中的清水相当于一个小的水环境,这样既能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润,又能保证家居环境的美感,一举两得。如果湿度过低,我们可以使用加湿器来增加湿度,但加湿器容易使细菌增生,所以一定要定期清理,同时注意对湿度的调节,保证人体健康。
正是因为空气湿度会影响人体健康,所以,我们在关注温度变化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空气湿度的变化,努力营造一个适合人体生长的、健康的湿度环境。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